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口腔门诊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点科室,应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加强消毒隔离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随着科学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水平随之进步,新技术应用于口腔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护理风险也在增大。口腔门诊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多样,护理操作过程易出现许多不安全因素,因而加强口腔护理操作的管理十分重要。

  • 标签: 口腔科门诊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近2年来口腔科门诊发生交叉感染事件的患者87例以及同期未发生交叉感染的患者9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治疗经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空气、环境良好者、使用一次性器械者、医护人员按规范操作者所占比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应用抗生素所占比例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空气和环境污染、未使用一次性器械以及医护人员未按规范操作是引起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因素较多,作为护理人员应做好感染控制,对每个可能发生交叉感染的环节进行督促和改进,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口腔科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控制口腔综合治疗台(DU)手接触部位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抽取门诊DU10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张。实验组采用消毒避污法,对照组采用擦拭消毒法控制交叉感染。每组牙椅控感前后各随机采样30次,比较两组控感前后细菌菌落数和操作时间、成本核算的差异。结果两种措施均能有效控制交叉感染,两组间控感前菌落数(t=-0.775,P=0.338)、控感后菌落数(t=0.383,P=0.845)、成本核算(t=-1.726,P=0.421)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操作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90,P=0.000)。结论消毒避污法和擦拭消毒法均能有效控制DU手接触部位交叉感染,消毒避污法能减少消毒剂气溶胶对空气的二次污染,擦拭消毒法更快捷省时。

  • 标签: 口腔综合治疗台 交叉感染 消毒 避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交叉感染控制及预防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00例手术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麻醉恢复室护理期间交叉感染的发生情况,提出预防和控制对策。结果5000例患者中共25例患者出现了交叉感染,所占比例为0.5%,其中,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2%、24%;年龄与交叉感染率的关系呈现为“U”型分布,年龄越高和年龄越低的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越高。停留时间与交叉感染率的关系呈现为线性分布,停留时间越长,交叉感染发生率越高。因无菌操作执行不到位、消毒隔离不严格所致感染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6%、32%。结论麻醉恢复室交叉感染的发生主要与无菌操作执行不到位、消毒隔离不严格有关,因此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工作 交叉感染 控制及预防
  • 简介:摘要为保证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护理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笔者就重症监护病房交叉感染的预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交叉感染即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其他患者、医护人员、空气污染或物品仪器表面带菌等,是医院感染较严重的一种。交叉感染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病人3个基本条件。顺义区医院成立重症监护病房十二年来,,从未发生严重的交叉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现就神外监护室交叉感染的预防浅谈几点体会。

  • 标签: 交叉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在接受护理时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预防交叉感染的有效性。方法:本次选择我院60例于2020年 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研究,研究针对预防交叉感染的护理措施展开,并对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本次办法实施后,60例患者均未出现与外界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而且同时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知识及预防措施的认知。结论:将预防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中,通过有效的卫生知识宣传及对感染范围的有效控制,有效避免院内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同时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也得到保障,在整个疫情治疗护理过程中未发生院内感染及传染源蔓延情况。

  • 标签: 新冠肺炎 护理措施 预防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交叉感染对乙肝免疫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与2015年1月采集的120份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60份交叉感染标本为观察组,60份非交叉感染标本为对照组,均采用全自动酶免疫仪检测乙肝两对半定量,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检出乙肝血清标志物至少一项阳性率80.83%,观察组检出乙肝血清标志物至少一项阳性率为92.50%,两组比较x2=3.8274,P=0.012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检测乙肝两对半至少1项标志物为阳性模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酶免疫仪检测稳定性高、特异性强,标本交叉感染对乙肝免疫检测结果影响明显,临床可作参考。

  • 标签: 交叉感染 全自动酶免疫仪 乙肝两对半 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口腔科门诊未实施加强交叉感染护理干预前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至12月期间),另将口腔科门诊实施加强交叉感染护理干预后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分析交叉感染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执行相应护理对策,分析两组交叉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操作不规范40.00%、环境污染21.25%、器械消毒不规范25.00%,研究组操作不规范2.50%、环境污染2.50%、器械消毒不规范3.7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 标签: 口腔科门诊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护理交叉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此处研究共选取146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以6个月为分界线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前者为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交叉感染原因,并采取对应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据数据来看,观察组感染率为4.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2%(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各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环境消毒不严格、无菌操作不到位、护理人员认知以及医院管理制度缺失所致,对此还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优化,规范各操作行为,从根本上切断传染途径,从而才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交叉感染 控制与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口腔科门诊未实施加强交叉感染护理干预前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至12月期间),另将口腔科门诊实施加强交叉感染护理干预后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分析交叉感染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执行相应护理对策,分析两组交叉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操作不规范40.00%、环境污染21.25%、器械消毒不规范25.00%,研究组操作不规范2.50%、环境污染2.50%、器械消毒不规范3.7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之后制定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率,为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口腔科门诊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问题。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12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接受预防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发生概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整体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结论:儿科在针对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进行管控的过程之中,通过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融入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则能有效降低儿科患者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在促进儿科患者康复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保障儿科患者的安全,临床推广价值整体较高。

  • 标签: 儿科传染性疾病 交叉感染 预防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对性护理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口腔修复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取的68例交叉感染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应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诊疗质量评分和感染发生率做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疗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应对性护理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的同时促进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应对性护理 交叉感染 口腔修复科 感染发生率
  • 简介:穿上刚刚洗净的衣服.有时会发现皮肤出现红疹和发痒。这有可能是使用多年的洗衣机惹的祸。根据权威部门对128台使用一年以上的家用洗衣机所做的检测表明,所有洗衣机槽中总大肠茵群超标81%以上,其中霉菌超标60%多.问题在于大多数家庭没有清洗洗衣机的习惯。

  • 标签: 家用洗衣机 交叉感染 使用年限 成人 大肠菌群 超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100例未发生交叉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收治并发生交叉感染事件的100例患者为研究组。结果①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有无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比较,P>0.05;②研究组伴有糖尿病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比对照组多,研究组空气消毒的情况、应用一次性器械的情况以及医护人员规范性操作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伴有糖尿病、口腔门诊空气污染及环境污染、无应用一次性器械、医护人员不规范性操作等情况是影响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重要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影响因素多且复杂,护理人员应做好护理干预对策。

  • 标签: 口腔科 门诊 交叉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防新生儿肺炎患儿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护理方法展开探究。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院内交叉感染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在感染现象上,研究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院内较叉感染,占总人数的6.67%,对照组患者中出现院内较叉感染的患者有9例,占总人数的30.00%,组间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院内交叉感染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减少感染现象的发生,使患儿的临床疗效更具保障。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患儿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方法以及交叉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将我院2013年09月-2015年09月收治的门诊患者14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采用随机数表法展开两组B1组(观察组70例)以及B2组(对照组70例)门诊患者的随机分组。临床选择常规护理+静脉采血护理的方法对B1组门诊患者进行干预;临床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对B2组门诊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发现,B1组明显低于B2组门诊患者(P<0.05)。结论医院门诊在实施静脉采血的过程中,有效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采血并发症的概率。在实施抽血过程中,需要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防止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 标签: 门诊静脉采血 护理 交叉感染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采血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 200例门诊需静脉采血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静脉采血后, 观察组患者中淤青 1例, 静脉炎 0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1%;对照组患者中皮下渗血 4例, 静脉炎 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的降低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并且在采血过程中, 采取一定的方式预防交叉感染, 可以防止给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带来伤害, 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意义, 值得展开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 门诊; 静脉采血 ;护理措施; 交叉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ross inf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blood collection. Methods 200 out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ofessional venous blood samp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