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质优化护理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家长满意度。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特质优化护理,包括针对性的病情监测、个体化护理计划、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亦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家长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特质优化护理能有效改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家长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特质优化护理 肺炎支原体感染 患儿 临床症状 住院时间
  • 简介:刘若愚这种以西方文论话语来切割中国文学理论的,或者说以中国文论话语融会西方文论话语之路,完全以西方理论话语来切割中国文论

  • 标签: 中国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转折 转折建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关系,探讨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成年人素质希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版及人际指针反应量表对370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相关性,采用AMOS21.0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效应,并对其共情、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助产士希望特质心理弹性、共情均呈正相关(r值为0.504、0.133,P<0.01或0.05),心理弹性与共情呈正相关(r值为0.309,P<0.01),且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38。结论管理者应注重对助产士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的培养,积极提升助产士的心理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共情,建立和谐优质的护患关系。

  • 标签: 助产士 共情 希望特质 心理弹性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关系,探讨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成年人素质希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版及人际指针反应量表对370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希望特质、心理弹性与共情的相关性,采用AMOS21.0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的中介效应,并对其共情、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助产士希望特质心理弹性、共情均呈正相关(r值为0.504、0.133,P<0.01或0.05),心理弹性与共情呈正相关(r值为0.309,P<0.01),且心理弹性在希望特质与共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38。结论管理者应注重对助产士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的培养,积极提升助产士的心理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共情,建立和谐优质的护患关系。

  • 标签: 助产士 共情 希望特质 心理弹性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及自尊的关系,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MB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自尊量表(SES)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80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23.4%的精神科护士存在高度情绪衰竭,15.5%的精神科护士存在高度情感疏远,高度成就感缺乏者占28.3%;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自尊及社会支持的诸多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P<0.01)。结论预防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应重视护士人格的塑造、自尊的提高和社会支持的增加,提高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和工作成就感。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职业倦怠 人格 自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评定,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的性别、年级及城乡差异。方法采用Spielberge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17人,女生26人。结果理工科大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都存在年级差异(P<0.001),4年级大学生的装袋焦虑、特质焦虑明显高于1年级、2年级和3年级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城乡差异不显著。

  • 标签: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性别 年级 城乡
  • 简介:哲学认识论主张一切认识都只能从现象开始,从现象人手,透过现象才能抓住本质,这是认识的一般规律。因此,重视现象的观察,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要求。就疾病认识而论,不论中医还是西医,也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症状体征都是必须重视的诊断依据。因此,中医也好,西医也好,都对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进行过详细的描述。就西医而言,直到今天,

  • 标签: 辨证 辨痛 症状 体征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已有课题研究成果,提出依托“妇女之家”打造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的工作设想,并进一步提出完善社区“妇女之家”建设的思考建议。本文期望从“构建持续发展的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这一视角为完善社区“妇女之家”建设、打造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提供理论支撑实践依据,进而期望为三亚市及海南省政府加强城市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 标签: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妇女之家 海南三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state-trait anger expression inventory,STAXI)对1 33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共同方法偏差分析,采用Mplus 8.3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链式中介效应分析,并且使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大学生童年期虐待、攻击行为、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得分分别为(33.624±8.211)分、(53.995±12.307)分、(91.781±17.518)分、(23.352±5.477)分。相关分析表明,童年期虐待、攻击行为、情绪失调、特质愤怒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09~0.614,均P<0.01)。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直接效应值为0.121,占总效应的35.8%;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总间接效应显著,总间接效应值为0.217,占总效应的64.2%;情绪失调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效应值为0.035,占总效应的10.4%;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效应值为0.108,占总效应的31.9%;此外情绪失调、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074,占总效应的21.9%。结论童年期虐待能直接正向影响攻击行为,并且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 标签: 童年期虐待 攻击行为 情绪失调 特质愤怒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人格特质的健康女性月经周期性激素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月经周期规律的健康女性并按照EPQ-RSC量表的三个维度即N(神经质)、P(精神质)、E(内外向)进行分组,连续三个月经周期分别于受试者的月经期、卵泡晚期、黄体中晚期抽取空腹血检测性激素。结果:各激素水平在月经期处于相对稳定低水平,在卵泡晚期波动最大,在黄体中晚期变化急剧;EPQ-RSC量表的三个维度对健康女性月经周期性激素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影响。结论:各激素在三个检测时相内的变化趋势符合现代医学对性激素随月经周期变化趋势的阐述;心境状态对性激素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外向型性格、低精神质状态使女性激素水平变化趋势更符合生理态。

  • 标签: 健康女性 性激素 EPQ-RSC量表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工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工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2298名2007级工科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工科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4%;心理健康组心理不健康组的16种人格因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X1、X2、X3、Y1、Y2、Y4等6个次级人格因素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Stepwise回归分析,紧张性、忧虑性、稳定性、聪慧性、兴奋性、怀疑性、世故性、自律性、独立性和实验性等10个因素组成的回归方程能够解释总体方差43.7%的变异(F=179.08,P%0.01);紧张性单因子预测作用最为明显,能够解释总体方差的31.9%(F=1078.48,P〈0.01)。结论工科大学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工科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格特质 卡特尔量表 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评定,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的性别,年级及城乡差异。方法采用Spielberge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17人,女生26人。结果理工科大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都存在年级差异(P<0.001),4年级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明显高于1年级,2年级和3年级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城乡差异均不显著。

  • 标签: 理工科 大学生 焦虑 性别 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信息化教学趋势下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实效,利用智慧教学云平台,布局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备课、课堂应用和督导监控等模块。以平台为媒介,通过学生端和教师端共建了实体课程的小班化探究式学习社区。在医学八年制教学中,按照实体课表构建设计了学习周期的内容,依托云平台进行课前、课堂和课后发布。学生在学习社区内主动学习基础性概念,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知识应用的探究,并按照课堂或课后发布进行知识拓展。经过教学实证,基于智慧教学云平台的小班化学习社区,提交率、互动率和得分率均超过90%,学生参与度高。其既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又能在课程教学中构建面对面学习社区,体现个性化教学的情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 标签: 小班化教学 神经生物学 学习社区 智慧教学云平台 学习效率
  • 简介:科学的边界和权威性是如何在地方性的情境中通过相关群体的划界-活动而被建构出来的呢,作为社会建构的科学边界 ,历史上的科学边界无法决定当下的科学划界

  • 标签: 主义建构 划界本质 本质主义
  • 简介:幼儿园开展的建构游戏,其活动性、操作性、参与性非常强,能很好满足幼儿积极活动的要求,幼儿常常会沉浸在建构游戏中,这对于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大班幼儿对建构游戏越来越感兴趣,这种游戏也是大班的一个主要的区角游戏由幼儿自主选择进行。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高建构水平,这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怎样指导和评价幼儿的建构行为,是大班教师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游戏活动 幼儿园 寓教于乐 活动性 操作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学生“完美主义”特质人群的特点和表现,为科学干预“完美主义”人格学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訾非编制的《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对2000名高职高专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并对测试阳性者进行一对一结构式访谈和周围人群线索走访调查。结果消极完美主义男女生之比约为1.281,男生消极完美主义比例显著高于女生;消极完美主义者在过度计划和控制、过度谨慎和仔细、极高的目标和标准三个维度得分相对较高,犹豫迟疑、害怕失败两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显著;消极完美主义在年级、专业、生源地等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职高专院校中具有消极完美主义性格特点的学生较为常见,需要对这部分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干预,以提升和促进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高职高专 完美主义 消极完美主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的潜在类别及人格特质对其潜在类别的影响。方法2022年3月,采用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问卷和问题性短视频媒体使用量表对1 36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整理描述统计;采用Mplus 8.3进行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以探索青少年短视频媒体使用的潜在类别,并使用回归混合模型(R3STEP)探讨不同类别短视频媒体使用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青少年的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可分为4个潜在类别(按占比由低到高):"问题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4,11%)、"安全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3,21%)、"社交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1,29%)和"过渡倾向短视频使用型"(C2,39%)。不同人格特质在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的4个潜在类别上有不同的影响,以C3作为参考,发现开放性(OR=1.95)是C1的促发预测因子,神经质(OR=0.72)是C1的保护预测因子;谨慎性(OR=0.46)是C2的保护预测因子,神经质(OR=1.60)是C2的促发预测因子;谨慎性(OR=0.33)是C4的保护预测因子,神经质(OR=3.24)是C4的促发预测因子。结论中国青少年的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中存在4种不同潜在类别,分别是"安全型"、"社交型"、"过渡型"和"问题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格特质对不同类别的青少年的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影响差异显著。本研究提示,应合理引导"过渡型",干预"问题型",重点帮助高神经质人格特质的青少年有效调节负面情绪,降低问题性短视频使用情况的产生。

  • 标签: 潜在剖面分析 人格特质 短视频媒体使用倾向 青少年 回归混合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在校研究生自杀意念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某高校600名在校硕士研究生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68份。1w内自杀意念发生率11.8%,最消沉时自杀意念发生率45.1%。艾森克人格问卷-外倾性维度分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P〈0.01),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分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P〈0.01),应对方式自杀意念存在相关,外倾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25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维度中的精神质、神经质、外倾性维度最近1w自杀意念及最消沉最抑郁时自杀意念均显著相关。结论在校研究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应对方式及人格特质自杀意念存在显著相关,对在校研究生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不断提高积极应对方式,可有效降低自杀意念的发生。

  • 标签: 自杀意念 应对方式 人格特质 Beck自杀意念量表 艾森克人格问卷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