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的护理经验。材料与方法:对50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均做到认真细致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6个月、1、2年以上生存率分别达98%、80%、34%。结论:肝癌患者TACE治疗固然重要,但术后精心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999至2019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9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SCCT)患者超声声像图特点。9例PSCCT患者,占同期原发性甲状腺癌的0.23%(9/3 920)。男7例,女2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7.1岁。共10个肿块,8例患者肿块位于甲状腺单侧叶,其中3例延伸至峡部,1例患者甲状腺双叶各1个瘤灶。总结PSCCT声像图特点如下:(1)肿块较大,多>2.0 cm(9/10);(2)均为不同程度低回声,低回声内混杂多种形态高回声、极低回声区及不规则竖条纹状衰减带,伴钙化2例;(3)形态不规则,4个呈分叶状,3个纵横比>1;(4)边界模糊不清或部分边界不清晰(6/10);(5)后方回声可增强、衰减或无变化;(6)肿块内部均可见形态紊乱的动脉血流;(7)颈部淋巴结受累(4/9)。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鳞状细胞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颅内原发性孤立性粒细胞肉瘤(GS)1例临床资料,该例患者因不明原因头痛,检查头颅MRI发现左侧枕叶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在T1WI呈稍低和稍高信号影,在T2WI及FLAIR呈等及高信号,增强扫描见肿瘤实质部分及壁明显强化。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不明原因增高,骨髓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不支持急慢性白血病,最终开颅术后病理学诊断为粒细胞肉瘤。

  • 标签: 粒细胞肉瘤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临床16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十二指肠9例,位于空肠3例,位于回肠4例。术前得以确诊10例,确诊率为62.5%,内镜诊断十二指肠肿瘤阳性率高。对位于空回肠肿瘤以小肠钡剂灌肠的价值最高,阳性率达80%以上。消化道梗阻和(或)腹部包块在半数以上病例中出现。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无特异性临床早期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认识,恰当的术前检查方法,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有较大帮助,对高度疑似病例可放宽剖腹探查指征。

  • 标签: 原发性 小肠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 作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3-03-13
  • 出处:《医学与法学》 2013年第3期
  • 机构: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董占引           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061000           【摘 要】目的:对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择40 例于2010 年3 月至2012 年12 月间在我院进行老年骨质疏松脊           柱压缩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0 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方 式,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进行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52.29±11.33)毫升,手术平均持续时间为(49.35±12.30)分钟,手术完成后患者丢失 的的椎体高度为8-13 毫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2±5.8)天。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够使患者疼痛得到 有效的减轻和缓解,同时使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正常,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MP-2基因防治大鼠卵巢摘除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均行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连续10d以阴道涂片检测动情周期,随机分为4组,BMP-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BMP-2(剂量依次为2.5ug,5.0ug,7.5ug),1次给药,对照组不给药。连续观察20d,检测骨密度、骨抗压强度,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2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P<0.01)、股骨三点弯曲最大弯应力(P<0.01)和L5腰椎压缩载荷(P<0.01),提高血清ALP(P<0.01),降低血清ACP(P<0.01)。结论BMP-2基因治疗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大鼠卵巢摘除骨质疏松症

  • 标签: 骨形态形成蛋白-2, 基因治疗, 骨质疏松, 卵巢摘除
  • 简介: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人数日益增多,医疗费用投入不断增加,死亡率持续升高,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疾病与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可通过健康管理进行有效控制,本文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展望等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健康管理 现状与展望
  • 简介:摘要肺是系统性血管炎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胸膜、肺间质、肺实质、气道、血管均可能受累。巨细胞动脉炎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肺部受累较少见,大动脉炎相对常见,可累及胸膜、肺实质,部分患者表现为肺动脉管壁增厚、血栓形成,在原发病炎症控制后肺部病变通常可随之好转。白塞病最常见的肺部表现为肺梗死和肺动脉瘤。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常见合并间质性肺病(ILD),其中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为著,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被发现与ILD发生密切相关。肺结节、肿块和空洞形成是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最常见和最具特征性的表现,肺内结节的变化常与全身病情平行。弥漫性肺泡出血是MPA最主要的肺部表现,并显著影响疾病预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最常见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游走性实变影,无空洞,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迅速消退。系统性血管炎的肺部表现复杂多样,若对此认识不足,可能导致延误诊治,本文就各类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肺部受累特点进行归纳、综述。

  • 标签: 血管炎 肺受累 间质性肺疾病 弥漫性肺泡出血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61岁男性双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系罕见散发病例。病理确诊讨论后,给予免疫化疗联合放疗及中枢神经系统预防综合治疗,目前在定期化疗中。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瘤 原发 双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青年女性腕钩状骨原发性透明细胞肉瘤,患者无诱因腕部压痛,影像提示腕钩状骨占位,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现符合透明细胞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给予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原发于骨骼的透明细胞肉瘤罕见,未见发生于腕骨的报道。该例患者的诊断过程提示对于黑色素小体存在的骨内占位,要考虑到透明细胞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确诊依靠病理及细胞遗传学检查。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

  • 标签: 钩状骨 透明细胞肉瘤 骨骼
  • 简介:[摘 要]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快且隐匿,死亡率高。文章阐释了国内外关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的研究现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 原发性肝细胞癌 影像学诊断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内科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内科护理的方法,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率为95.00%,而对照组患者疾病有效治疗率仅为75.00%,观察组的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的发病率为6.67%,而对照组患者并发的发病率为28.33%,观察组并发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加强内科护理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的发生,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吴良村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味频率分析。方法从浙江省中医院吴良村教授的门诊病人中筛选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20首方剂,根据中药大辞典对病例中出现的中药别名、异名进行合并,统计药物的使用频率。结果120例患者中用药频率最高的5味药为北沙参、三叶青、枸杞子、茯苓、鸡内金,中药规类频数最多5类为的为化湿类、补阴类、消食类、安神类、清热凉血类。结论吴良村治疗原发性肝癌以疏肝健脾、养阴清热、解毒散结为主导,同时强调疏肝必须利胆,据正、邪、虚、实不同程度而予以不同的中医药治疗。

  • 标签: 吴良村 原发性肝癌 中药治疗 用药频率
  • 简介:摘要患者为18岁女性,主因"原发性闭经,发现肾上腺占位1个月"入院。患者11岁出现乳房发育,13岁出现阴毛及腋毛生长,但无月经来潮,外院曾给予人工周期治疗无效;16岁时自觉脸变圆,毛发增多。辅助检查提示血孕酮、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皮质醇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低,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占位。考虑肾上腺多功能内分泌腺瘤可能性大,于全麻下行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患者食欲减退、皮肤蜕皮,术后1个月出现月经初潮,复查血孕酮、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皮质醇水平下降。

  • 标签: 原发性闭经 肾上腺皮质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