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菰黑粉菌与寄主互作形成膨大肉质茎——茭白,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水生蔬菜.作为一种二态性真菌,菰黑粉菌的二型态转换与其致病力密切相关,对茭白孕茭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尿素水解酶可能作用于真菌二型态转换.本文克隆了菰黑粉菌的尿素水解酶编码基因UeUal,发现该基因全长2598bp且无内含子,与宾地瘤黑粉菌的尿素水解酶基因近源.该蛋白的功能区域包含尿素水解酶γ亚基、尿素水解酶α亚基、尿素水解酶β亚基以及酰胺氢区域.利用qRT-PCR检测菰黑粉菌二型态转换过程中UeUal的表达变化,发现该基因在融合菌丝形成后表达量显著性升高,推测该基因与菰黑粉菌二型态转换后期的菌丝生长有密切联系.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菰黑粉菌二型态转换机制及菰黑粉菌与茭白互作机制提供了基础材料.

  • 标签: 菰黑粉菌 茭白 二型态转换 尿素水解酶UeUal
  • 简介:基因组重排作为一种快速改良细胞表型的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微生物合成活性产物的能力,也能提高微生物的耐受性和对底物的利用率,还能激活沉默基因的表达产生新的化合物.本文综合论述了基因组重排的概况和基因组重排的过程,并讨论了基因组重排对微生物表型改良的应用以及对基因组重排的展望.

  • 标签: 基因组重排 遗传多样性 耐受性 表型改良 原生质体融合
  • 简介:基于菰黑粉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及其酵母型和菌丝型转录组差异化表达数据库,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一个长度为7625bp的基因,其中编码序列为5874bp,无内含子.结构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MAPKKK蛋白激酶,属于Hogl信号途径,与大麦坚黑粉菌中的Ssk2亲缘关系最近.表达分析结果显示:UeSsk2在菌丝诱导形成过程中持续上调表达,而在生长受到抑制的菌丝细胞中其表达无显著变化或受到抑制,表明UeSsk2与菌丝形成具有相关性.同时,经生物传感器进行的蛋白互作检测结果表明,UeSsk2与前期发现的UeMkkl不存在蛋白互作关系,表明该蛋白参与其他MAPK途径来影响菌丝形成及生长.

  • 标签: 菰黑粉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 UeSsk2基因 二型态转换
  • 简介:本文简述了核苷的种类及其生物活性。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对现有核苷作了分类、归纳,展望了核苷类药物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核苷 核苷类似物 抗病毒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细胞炎症模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所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利用脂多糖(LPS)刺激SW480细胞1、3、6小时后提取RNA构建测序文库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表达有变化的基因归类,并进行京都基因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发现LPS刺激SW480细胞1、3、6小时后,3个时间点表达均有显著变化的基因有250个。对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利用脂多糖刺激构建的炎症模型里,TNF-α激活和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最显著。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进一步对表达持续上调或下调的基因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基因在结肠癌标本中的表达趋势与LPS刺激结肠癌细胞引起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在利用脂多糖刺激构建的结肠癌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结直肠癌 脂多糖 NFκB信号通路 炎症模型
  • 简介: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一个编码7个WD-重复序列蛋白的基因UeRak1.UeRak1基因全长1994bp,有1个974bp大小的内含子,开放阅读框1020bp,编码339个氨基酸,UeRak1具有保守的WD40结构域,为Gβ同源蛋白,结构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UeRak1与玉米瘤黑粉菌(Ustilagomaydis)中的Rak1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UeRak1的表达量在细胞融合生长期急剧升高;当气生菌丝开始生长后表达量开始下降;在菰黑粉菌MT-1和T-1中UeRak1的表达趋势基本没有差别;但是MT-1菌株中UeRak1基因的表达量均不到T-1菌株的一半.表明UeRak1基因与菰黑粉菌细胞融合和菌丝生长具有紧密的联系.

  • 标签: 菰黑粉菌 WD40结构域 UeRak1基因 二型态转换
  • 简介:基因枪应用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随着仪器性能的提升和使用者对于使用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仪器使用者更好的了解基因枪使用及操作的关键因素,对于常见问题能够及时处理。本文介绍Bio-Rad@PDS—1000/He台式基因枪的使用要点,并对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 标签: 基因枪 使用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细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究抗菌材料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类型的抗菌材料,其中最先进的是金属表面改性技术。该技术通过将金属镀于纺织面料上,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并杀灭病原体。本文重点研究银基纤维织物在抗菌性、抗病毒活性、生物相容性的国内现状,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银基纤维织物 抗菌性 抗病毒活性 生物相容性 国内现状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在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应用价值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监测、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以及脑脊液检查。分别比较两组脑电图异常率情况以及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情况。此外,根据患者是否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分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40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70例。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结果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轻度异常率为0.00%(0/110),明显低于常规脑电图组的10.91%(12/110),而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与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6.36%(51/110)、56.36%(62/110),均明显高于常规电脑组的25.45%(28/110)、16.36%(18/11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脑电图监测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真阳性以及真阴性人数占比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57.50%、60.00%、59.09%,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的85.00%、84.29%、84.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应用于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作为临床治疗预后的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颅内电极脑电图 脑电图异常
  • 简介:目的研究四川资阳地区汉族人群中D5S818,D21S11,D7S820,CSF1PO,D2S1338,D3S1358,vWA,D8S1179,D16S539,PentaE,TPOX,TH01,D19S433,D18S51,FGA,D6S1043,D13S317,D12S3911等1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扩增及毛细管电泳技术对272名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的18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基因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18个STR基因座H值为0.710~0.938,Pm为0.020~0.129,DP为0.871~0.980,PIC为0.672~0.904,PE为0.443~0.872。结论四川资阳地区汉族人群18个基因中除了D3S135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稍低以外,其余的17个STR基因座均具有比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为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法医物证学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资阳地区汉族人群
  • 简介: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日前,依据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报告,8%现代人类遗传基因物质来源于一种病毒,而不是来自人类早期祖先。

  • 标签: 病毒 脑细胞 儿童 显示 变异 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