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卒中4.5-9h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08至200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发病时间在4.5-9h的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多模式CT筛选后,进行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以及溶栓后2h、24h和7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InstitutesofHeathStroke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溶栓后7d和90d时行巴氏指数量表(Barthel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估神经功能,在溶栓后24h复查多模式CT评估血管再通情况。血管狭窄程度采用缺血性卒中血管栓塞程度量表(ThrombolysisinCerebralIschemiaScale,TICI)分级方法。结果在入选的6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和病情恶化。6例患者TICI分级评分在溶栓24h后较溶栓前显著升高(2.0+0.71vs1.0+0.71,P=0.03)。除去1例出血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2±3.27(溶栓前)和9.4±3.78(溶栓后7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与溶栓后7d相比,BI评分在溶栓后90d后稍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62.5±27.23vs47.5±27.84,P=0.13)。患者90dmRS评分较7dmRS评分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4±0.82vs3±0.82,P=0.09)。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扩大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对促进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 静脉溶栓 扩大时间窗
  • 简介:目的研究CT定位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并选内科保守治疗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X2=9.2723,P<001),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X2=83824,P<0.01).结论CT定位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肯定,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少,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患者易于接受.

  • 标签: CT定位 锥颅血肿抽吸术 治疗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CT、MRI、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肿瘤或瘤结节全切除术21例,大部分切除2例,死亡2例.结论实体性血管母细胞瘤仍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肿瘤,完整地切除肿瘤或瘤结节是提高肿瘤治愈率,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关键.

  • 标签: 脑血管母细胞瘤 显微手术 影像学
  • 简介:任何一项检查都不可能替代另一项检查,它们应该是优势互补的关系。超声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具有快速、方便、安全、经济等优点,可以作为颈动脉和颅内大动脉狭窄的主要筛选手段。TCD诊断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在国外的某些医疗中心,已经单纯以颈动脉超声为依据进行CEA患者的选择,并证实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能够避免血管造影的风险和费用。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医疗中心的超声诊断技术水平相当高,

  • 标签: 诊断技术 动脉 治疗 优势互补 安全性 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鞍区胆脂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全切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总结19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鞍区胆脂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视力下降16例,头痛18例,癫癎4例,多饮、多尿14例,三叉神经痛4例.CT均为低密度病灶;10例行MRI检查,示鞍上池占位病变,T1W低信号,T2W高信号.5例经额下入路,14例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全切除16例,3例次全切除,内分泌、癫癎及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鞍区胆脂瘤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翼点入路是最佳入路.

  • 标签: 鞍区胆脂瘤 显微手术 影像学诊断 手术入路 先天良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58例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分析。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认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的抑郁诊断标准诊断抑郁。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高,与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或久治不恢复以及脑卒中反复发作有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应重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脑膜瘤多数为良性,是仅次于脑胶质瘤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国外报道20239例颅内原发性肿瘤中脑膜瘤占19.9%,国内52633例颅内原发性肿瘤中脑膜瘤占15.53%.

  • 标签: 蝶骨嵴脑膜瘤 分型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行手术治疗CNC患者13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并行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MRI资料及病理表现。结果肿瘤最大径约3.2-8.5cm,12例CNC位于侧脑室内孟氏孔区,l例位于左颞顶叶脑实质内.均表现为分叶状的实体瘤,平扫以等T1、稍长T2信号为主,信号不均匀,可见多发、散在分布的小囊变区,表现为更长T1、更长T2信号;6例T2WI上可见流空血管影;8例见斑点状稍短T1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显著强化,6例可见强化肿瘤血管;病理表现为灶性钙化,可见典型无细胞纤维岛。结论脑室内CNC具有特征性的发病部位,结合患者发病年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多可做出正确诊断;脑室外CNC定性诊断较困难。

  • 标签: 中枢神经细胞瘤 MRI 侧脑室内肿瘤
  • 简介:目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是神经内科一种少见肌病,观察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电镜检查对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线粒体病的关系。方法对7例临床上出现肌无力的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取股四头肌或腓肠肌进行常规电镜标本制备,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选取部位后进行超薄切片,铅、铀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肌肉活检均显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的脂滴,脂滴排列密集,呈串珠状分布在残存的肌丝间,存在明显脂滴融合现象。1例线粒体明显异常,出现明显的结晶样包涵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和成纤维细胞的胞质内也能发现脂滴。1例有明显神经痛,电镜检查发现外周神经髓鞘板层分离,雪旺氏(Schwann)细胞内出现脂滴沉积。1例间质有胶原纤维增生,并可见再生肌纤维。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是一组有独特超微结构特点的肌病,与线粒体异常有一定关系,电镜检查有助于该病的确诊。

  • 标签: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病 线粒体肌病 超微结构 显微镜/电子
  • 简介:眩晕的病因非常复杂,可由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引起,如耳源性、神经源性、眼源性和其他病因等。

  • 标签: 诊断 动脉 多学科 病因 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的52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位于幕上凸面、镰窦旁、侧脑室内共44例,颅底6例,幕下2例。幕上肿瘤主要采用马蹄形瓣状开颅,幕下采用幕下旁正中切口。颅底肿瘤分别采用翼点、乙状窦后,额下入路。结果52例患者共进行75次手术,其中1次手术34例,2次手术14例,3次手术3例,4次手术1例。手术后24例行普通放疗,4例行适形放疗,11例行γ-刀治疗。SimpsonⅠ级切除30例,Ⅱ级切除10例,Ⅲ级切除11例,Ⅳ级切除1例。出院后共有37例患者得到1个月-11年随访,7例随访到的Ⅲ级脑膜瘤全部复发。Ⅱ级脑膜瘤随访30例,其中16例患者尚未复发,14例患者复发。结论侵袭性脑膜瘤是颅内较少见肿瘤,预后较差。手术切除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脑膜瘤 侵袭性 诊断 治疗 放疗
  • 简介:行动学习(ActionLearning)是以教学问题为线索、以学生行动为基础、以小组成员的经验和支持为依托、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条件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行动学习中,学生自己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又在行动中检验,再建构已有的知识。所以行动学习教学方法应该是护理专业培养学生核心胜任力的一种形式,是学生通过行动学习主动构建、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

  • 标签: 学习方法 护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应用 灾害 教学问题
  • 简介:目的对四血管阻塞(4-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方法以微型磨钻,扩大第一颈椎上之翼孔,充分暴露其中穿行的椎动脉,显微镜直视下电凝阻断;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以出现静息脑电波为判定大鼠已达全脑缺血的标准对4-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全脑缺血15min后行再灌注,7d后以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大部分死亡作为判定模型成功的标准,对两种建模方法进行评定.结果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7d的存活率为90%(27/30),改良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率为86.7%(26/30),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成功率仅为70%(21/30),改良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为86.7%(26/30),明显高于4-VO.结论改良4-VO可明显提高模型制作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 标签: 四血管阻塞 全脑缺血模型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先天性寰枕融合患者椎动脉走行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在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自2007年1月-2010年10月施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48例先天性寰枕融合患者诊断与治疗经过,观察分析其椎动脉解剖走行特点。结果根据椎动脉分支和行程,48例患者96侧椎动脉共分为5种类型:Ⅰ型,椎动脉单干,走行于枕骨化的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之间,共19侧(19.79%);Ⅱ型,椎动脉单干,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的骨孔,共43侧(44.79%);Ⅲ型,椎动脉单干,走行于枕骨与寰椎后弓之间,共29侧(30.21%);Ⅳ型,椎动脉开窗,一支走行于枕骨化的寰椎后弓下方,一支走行于寰椎和枕骨之间,入硬脑膜后重新汇合成椎动脉,共3侧(3.13%);Ⅴ型,椎动脉发育细小或缺如,共2侧(2.08%)。结论先天性寰枕融合患者,椎动脉解剖走行变异较大。对于Ⅰ型和Ⅳ型椎动脉患者,神经外科手术显露时损伤椎动脉的风险较高;而Ⅱ型和Ⅲ型椎动脉患者,遵守严格的骨膜下分离操作原则可降低椎动脉损伤风险。手术前行CT血管造影并结合骨性结构融合特点,能够明显降低手术损伤的风险。

  • 标签: 寰枕关节 脱位 椎动脉 血管造影术
  • 简介:肌电图(EMG)系临床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所必需的检查手段,最常用的是针电极肌电图,有时还需进行以下较少使用的特殊方法,如单纤维肌电图(SFEMG),可记录单个肌纤维的电活动,通常可以记录到1~2条肌纤维的动作电位(AP);巨肌电图(macro-EMG),可记录肌肉轻收缩时整个运动单位所有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定量肌电图(qEMG),即去除多相波后计算平均运动单位电位(MUP)的参数以获取更为准确的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从而提高肌肉疾病肌电图检查呈肌源性损害的阳性率。

  • 标签: 单纤维肌电图 临床诊断 炎性肌病 运动单位电位 神经肌肉 动作电位
  • 简介:目的:提高广泛性焦虑症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采用症状依据、严重程度依据、病因依据、内在关系依据、病程依据和排除依据,作为广泛性焦虑症理论诊断模式的要素。其中病因依据和内在关系依据为以往各种诊断标准所没有。结果:症状依据、病因依据和内在间系依据三者构成诊断广泛性焦虑症关键而本质的条件,而且病因依据和内在关系依据有利于确认症状依据属于广泛性焦虑症的。严重程度依据、病程依据和排除依据三者构成诊断广泛性焦虑症的外在对比条件。结果:广泛性焦虑症的理性诊断模式使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更加严谨,既利于确诊,也利于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广泛性焦虑症 理性诊断模式 诊断模式 神经症
  • 简介:由于脑脊液紧贴于整个脑表面并填充于脑室,脑组织及脊髓蛛网膜下腔的整个脑脊液循环通路,因而脑肿瘤(癌)患者,尤其是邻近脑表面和脑脊液循环通路上的肿瘤(癌)细胞即有可能脱落至脑脊(室)液中,为脑脊液肿瘤(癌)细胞的检查提供了可能性。

  • 标签: 脑脊液循环 脑肿瘤 脊髓蛛网膜下腔 诊断 脑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Rathke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21例中。8例男性,13例女性;入院后21例病人均行了头颅CT和MRI检查。鞍区Ratllke囊肿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野缺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15例经鼻-蝶窦入路,6例经右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术前正确诊断为Rathke囊肿11例。其余10例均被误诊。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患者头痛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均有改善,术前有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术后63.6%(7/11)得到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鞍区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I检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经蝶窦显微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RATHKE囊肿 诊断 显微手术
  • 简介: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82岁,主因“发作性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无力2d”于2009年4月10日收入院。患者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突发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无力,持续1~2min后症状完全缓解,共发生2次,入院前1d活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约10min后完全缓解,未予药物治疗,急到我院急诊就诊,行颅脑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检查后收入院。人院第3天清晨起床后发现口角歪斜、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症状持续未缓解。

  • 标签: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VBI”是很长时间以来使我国神经科医生感到困惑的一个概念。这一术语在临床初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那些表现为头昏、眩晕、步态不稳、甚至伴有耳鸣且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和神经影像学异常者,多数会冠以“VBI”的诊断

  • 标签: 临床诊断 动脉 神经系统 VBI 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