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在行胸腰椎椎体肿瘤根治和病灶清除、椎体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式后,如何有效地进行脊柱前柱重建是脊柱外科的一个难题.传统的髂骨块植骨存在稳定性不足、取骨区并发症多、骨融合率欠佳等问题.各种人工椎体在临床的应用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操作复杂,且对多节段椎体重建应用受限.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随着椎间界面融合理论的兴起,一种垂直放置的钛网椎间融合器(titaniummeshcage)得以开发和投入临床使用.我们从2001年1月起开始应用钛网融合器进行胸腰段脊柱重建,取得一些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钛网融合器 胸腰椎前路重建术 内固定器 胸椎原发性肿瘤 腰椎转移性肿瘤 椎体骨折
  • 简介:腰椎间盘摘除是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常用的式有全椎板减压和半椎板减压。许多医师设计的手术器械,优化了手术技术以便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手术死亡率。Mixter和Barr最早开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疾病。LymanSmith经皮注射木瓜酶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水解突出髓核组织黏蛋白。1983年Kambin和Gellmn报道了早期改良关节下腰椎间盘摘除。1993年Smith等人设计了专门手术器械和内窥镜设备,在微创内窥镜下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在许多不同由脊柱外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中,术后失明(postoperativevisualloss,POVL)是一罕见却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并发症。据估计,每100个脊柱外科手术中就有1例发生术后视力障碍并发症,最近的研究表明,脊柱手术已取代心脏置换手术成为POVL发生的首要原因。

  • 标签: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后 失明 脊柱外科手术 并发症 视力障碍
  • 简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始终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后路手术相对安全,并可达到和前路手术同样的远期效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在骨化物大的病例中,前路手术疗效更理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6例椎管成形的临床疗效,以明确决定其疗效的相关因素。66例患者于1986年~1996年间行椎管成型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术前均有髓性症状。平均随访10.2年(5~20年)。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管成型术 手术治疗 前路手术 手术疗效 椎管成形术
  • 简介:患者创伤后的脊柱后凸畸形通常继发于胸、腰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和不恰当的手术治疗,可导致重力线前移及脊柱不稳,从而引起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现将手术治疗方法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矫形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经皮椎间孔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近来年,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改良,内窥镜手术系统逐渐发展、成熟。脊柱内窥镜与腰椎间孔成形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扩大腰椎间孔,使内窥镜通过椎间孔顺利进入椎管内,不仅适用于各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更加适用于合并腰椎侧隐窝狭窄或椎间孔狭窄的患者,扩大了经皮椎间孔脊柱内手术的适应证([1-3])。

  • 标签: 脊柱内窥镜 腰椎间孔 内镜手术 成形 腰椎侧隐窝狭窄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下FasT-Fix系统进行半月板撕裂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对43例半月板撕裂应用FasT-Fix系统进行关节下全内半月板缝合,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者同时用自体半腱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评估半月板缝合后的临床愈合情况,并进行Lysholm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societyscore,KS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the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kneeevaluationform,IKDC)评分。结果随访12~26个月,平均18.5个月,根据Barrett标准评价半月板临床愈合情况,37例临床愈合,临床愈合率为86.05%;Lysholm评分:术前(45.79±8.67)分,术后(90.05±4.75)分;IKDC评分:术前(42.49±4.52)分,术后(73.95±1.85)分;KSS评分:术前(39.14±5.29)分,术后(91.60±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T-Fix修补半月板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是临床上可靠的半月板缝合方法。

  • 标签: 半月板 关节镜 膝关节 全内缝合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辅助环形尾翼克氏针张力带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4年3月,对21例髌骨骨折,包括横形、斜形、下极骨折、粉碎性骨折及内固定失效等类型,采用关节探查,处理膝关节内合并伤,辅助切开复位,以环形尾翼克氏针张力带系统固定。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0°,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5%。结论关节辅助环形尾翼克氏针张力带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环形尾翼克氏针 髌骨骨折
  • 简介:前述研究发现占位率〉60%的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椎管成形疗效较差。后续的研究分析了1996年后作者行前路减压融合治疗的后纵韧带骨化病例。27例患者于1996年~2003年间接受前路手术治疗。平均随访6年(2~10年)。神经功能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与前述研究中6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显示,在占位率〉60%的后纵韧带骨化病例中,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减压融合术 前路手术治疗 后路椎管成形术 JOA评分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施行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2例(45髋),全部得到随访,临床资料完整,平均随访(34.1±1.2)个月,对假体生存率、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步态、大腿痛等方面进行评估。放射学资料完整者39例(42髋),平均随访(31.5±1.6)个月,对假体放射学松动率、骨水泥鞘分级、异位骨化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假体生存率为97.7%,以髋臼或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为观察终点,则假体生存率为100%。Harris髋关节评分比术前平均(48±20)分(10~85分)改善为平均(90±8)分(56~100分),仅1髋股骨头坏死为轻度疼痛,其余44髋均为轻微疼痛或无疼痛。2例为中度跛行,10例为轻度跛行,30例无跛行。无一例出现大腿痛,无一例出现髋臼或股骨假体的放射学松动。2例(2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Ⅰ级。结论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疾患效果良好。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混合型 人工关节
  • 简介:目的通过对23例患者的病案回顾及随访,评估损伤早期微创经皮钢板接骨(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TscherneⅠ、Ⅱ级AO/ASIF-43A1型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MIPPO技术治疗的闭合性AO/ASIF-43A1型胫骨远端骨折23例患者资料。23例在损伤早期实施MIPPO手术,其中Tscherne软组织损伤Ⅰ级15例,Ⅱ级8例,记录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末次随访中采用正侧位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维持及对线情况。采用Lowa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的功能疗效。结果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平均时间40~70min,中出血量158~200mL。住院时间7~12d。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5个月。末次随访的Lowa踝关节评分为87分。优1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6%。术后发生腓骨切口周围浅表炎症反应1例。结论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软组织损伤较轻的TscherneⅠ、Ⅱ级AO/ASIF-43A1型胫骨远端骨折实施损伤早期急诊MIPPO技术治疗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早期急诊手术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 胫骨远端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共20个节段)进行颈椎前路SynCageC植入手术,并进行平均5.8月的短期随访.结果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未见内植物松动、断裂和移位等.结论短期随访结果显示,SynCage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植物.

  • 标签: 颈椎 前路 融合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6-55岁,平均37岁.病变范围胸3~胸5椎体,其中胸3,4结核3侧,胸3~胸5转移性肿瘤3例,胸4,5骨折2例.采用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显露胸1~胸5椎体,结核行病灶清除;肿瘤行病椎切除,骨水泥充填,Z-plate内固定;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Z-plate内固定.结果8例均良好地显露出胸1~胸5椎体,并完成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无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伤口均一期愈合,仅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经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结论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是显露上胸椎较理想的入路,便于行侧前方减压,并有充分的空间行内固定.

  • 标签: 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 上胸椎 侧前方减压内固定
  • 简介:目的应用甲床扩大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采用甲床扩大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共10例12指,其中男6例8指,女4例4指;年龄21~53岁,平均34.6岁。切割伤3指,挤压伤7指,碾伤2指。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后期指甲生长良好,患指指端及指甲外观满意。结论甲床扩大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是治疗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床扩大 指侧方血管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 简介:在脊柱外科领域,胸腔腹腔下的脊柱侧弯矫形融合及第二代腰椎间盘手术系统(METRx)下的椎间盘摘除已有较多成功的经验及报道[1],但下后路椎体骨折内固定报道较少.作者自2002年起,尝试在METRx辅助下置椎弓根螺钉行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取得成功,共开展21例,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医护人员接受放射量小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 标签: METRX 胸腰椎骨折 微创外科 内固定 椎间盘摘除术 椎弓根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穿刺TESSYS椎间孔技术治疗青少年型椎间盘突出(adolescentlumbardischerniation,A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骨一科收治30例接受靶向穿刺TESSYS椎间孔治疗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包括28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14~21岁,平均年龄(18.50±2.13)岁;体重指数15.95~31.60kg/m^2,平均体重指数(22.04±3.71)kg/m^2。收集术前和术后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以及围手术期数据。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5.63±14.1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3±31.57)min,(6.13±2.03)d,出血量(8.30±6.17)mL。随访期间,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以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9个月患者的优良率为86.87%(26例),其中有1例患者因外伤致腰腿痛加重行二次手术。结论靶向穿刺TESSYS椎间孔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青少年 全内镜 微创
  • 简介:目的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引起神经根管狭窄,利用椎间孔对神经根管进行减压。方法对20例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椎间孔下神经根管扩大成形,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术前平均腰痛VAS评分为5分,术后即刻为1.5分,术后3个月为0.5分。术前平均腿痛VAS评分为7分,术后即刻为0.3分,术后3个月为0.1分。18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2例患者为良。结论对腰椎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椎间孔可对突出的腰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以及黄韧带进行减压,有效地扩大神经根管,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减压术 外科 内窥镜检查
  • 简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它可以同时进行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但颈椎间隙融合后,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易导致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加速退变,部分病例需要再次手术[1],为此我们应用颈椎全人工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外科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脊柱后路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02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76例,按不同减压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切除一侧或两侧椎板、椎弓根或部分关节突行侧前方环状减压AF内固定者40例,为直接减压组;体位复位结合AF器械矫正复位36例,为间接减压组.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ASI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中晚期并发症,根据是否有腰背痛,下肢根性痛、麻木无力,两便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生活能力按FIM评定.结果两组病例获6个月~5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前脊髓完全性损伤,术后均无恢复;术前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晚期并发症发生,直接减压组高于间接减压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间接减压组好于直接减压组.结论间接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不失为一种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减压 胸腰段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并发症 术后 脊柱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