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自从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以来,人们对幽门螺杆菌胃部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等)的主要病因或重要致病因子。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认为H.pylori是胃癌重要原因之一,但其确切的致病机理仍不清楚。1997年4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幽门螺杆菌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知名的消化病专家经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对有关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认为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活动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重要致病因子.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细胞增殖 MALT淋巴瘤 慢性活动性胃炎
  • 简介:炎症部位白细胞聚集和活化是炎症性肠病(IBD)的重要特征,趋化因子受体是趋化白细胞的重要调节因子。在IBD中,多种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上调,触发多种炎症反应。本文就CC趋化因子受体(CCR)在IBD中的作用及其作为IBD治疗靶点的可能性作一综述。

  • 标签: 趋化因子 CC 受体 CCR 炎症性肠病
  • 简介:药物治疗是临床工作中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各种新特药物不断出现,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参与疾病药物治疗中,不仅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还应是病人用药前后的监督者。由于急诊就诊的急危重症病人多,治疗时往往忽视对病人观察护理,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急诊护士在临床用药中观察护理,对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急诊护士 护理人员 用药前 人类疾病谱 药物治疗 抢救
  • 简介:一般资料本组62例中男45例,女17例。其中60岁以上24例,40~50岁32例。32~39岁6例,皆因劳累、寒冷及情绪激动时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而入院。诊断冠心病,其中并发心肌梗死者2例。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诊断 护理 劳累 情绪激动 入院
  • 简介:胆汁淤积是由于炎症、结石和肿瘤等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或胆管细胞胆汁生成功能障碍、胆汁分泌受抑制或排泄受阻,胆汁淤积,胆管内压增高达到一定程度后连接毛细胆管和胆管的Hering壶腹破裂,胆汁逆流入淋巴、血液循环系统而出现的病理现象[1]。定义广义的胆汁淤积包括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是指胆汁合成、分泌、排泄障碍原发于肝内;肝外胆汁淤积是由肝内大胆管或肝外胆管器质性或机械性病变所引起。

  • 标签: 胆汁淤积 病因 治疗 药物疗法
  • 简介:肿瘤的发生是由于一系列癌基因蛋白和抑癌基因蛋白的开放读码框突变所致。microRNA的发现使人们对肿瘤形成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RNA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消化道肿瘤相关的microRNA相继被报道。microRNA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使消化道肿瘤在发病机制研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就近年microRNA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微RNAS 食管肿瘤 胃肿瘤 结直肠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下溃疡大小胃癌检出率的关系。方法以溃疡直径:≤1cm;>lcm、≤2cm;>2cm为标准,将溃疡分为A、B、C三组,分析每组的恶性溃疡检出率。结果三组恶性溃疡检出率分别为:10%、41.46%、50.94%,溃疡越大,溃疡恶性可能性越大。结论对每一例胃溃疡都应多点取材,病理检查。

  • 标签: 胃镜 溃疡大小 胃癌检出率 病理检查 胃溃疡 病例分析
  • 简介:背景:盆腔器官脱垂是妇科常见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观点认为慢性便秘很可能是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促发因素之一。目的:回顾性分析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慢性便秘患病情况,初步探讨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一12月31日1年间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诊断为盆腔器官脱垂的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其进行电话问卷调查。慢性便秘的诊断参照罗马Ⅱ标准。结果:201例人选患者中,122例接受了电话问卷调查,应答率为60.7%。其中符合慢性便秘罗马Ⅱ标准者35例,患病率为28.7%,病程2-43年。轻度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合并慢性便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对29.3%,P〉0.05)。结论:本研究中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慢性便秘患病率(28.7%)明显高于普通成年女性人群(4.28%-9.68%),慢性便秘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便秘 子宫脱垂 女(雌)性 问卷调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治血痹而设,其药物组成: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因其用药精当、组方严谨、配伍巧妙,长期以来:备受中医学者的青睐,已成为临床常用之名方。复习前人对本方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谈几点体会。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方 配伍 中药 功效
  • 简介: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实验证明,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而诱导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转。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显示,植物神经系统参与对肝脏功能的调控,可影响肝纤维化的形成。其中,肝星状细胞可能是植物神经递质的作用靶点。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的药物可能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植物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萘啶酸(Nalidixicacid)问世以来,喹诺酮类药物研制非常迅速,在萘啶酸的基础上合成了多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并广泛用于临床。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需做皮试、给药方便、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生产不需使用粮食、价格比疗效相当的抗生素低等特点。临床应用迅速普及,成为当今世界上竞相开发生产和应用的重点药物。本文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进行了分类,以方便临床选药,对于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指征提几点建议。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用药指征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药物研制 交叉耐药性
  • 简介: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gastricmucosallesion,AGML)是指以胃黏膜糜烂和急性溃疡为特征,且常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过去曾名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等,由某砦药物和重症伤病应激状态下所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包括由黏膜糜烂至坏死的病理变化,统称应激性溃疡。祖国医学属“胃脘痛”、“腹痛”、“吐血”、“呕血”、“便血”等范畴。

  • 标签: 急性胃黏膜病变 保护研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糜烂性胃炎 胃黏膜糜烂 出血性胃炎
  • 简介:直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容易误诊为其它疾病。为此,对我院1998—07/2000—12间84例误诊为其它疾病的直肠癌患者,就其直肠癌误诊直肠指检的关系分析如下。

  • 标签: 直肠癌 误诊 直肠指检 临床价值 疾病 常见
  • 简介:自从198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并成功培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下同)以及揭示其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来,有关Hp感染中医病证的关系,已逐渐引起重视.自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对慢性胃病患者206例,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辨证,结合Hp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胃病 HP感染 中医病证 分型 诊断 HP检测
  • 简介: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主要涉及NKTT细胞的来源和分类,及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自然杀伤性T细胞 感染
  • 简介:已知的3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及其间的数量关系影响着血管形成的信号转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介导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抑制VEGF和VEGFR的手段已用于肿瘤治疔的研究.VEGFR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还与Tie和Eph内皮酪氨酸家族等其他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血管 VEGFR 血管形成 免疫组化
  • 简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作用机制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病理生理变化。收集1998-10/2003-11因交通事故等所致DAI病人22例,分析CT及临床表现,讨论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CT检查 诊断 临床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