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由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承办的“脑血管病与神经免疫进展研讨”将于2014年8月21—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研讨会聘请国内资深的神经科、病理科、影像科专家,对近年脑血管病(含大脑皮质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神经免疫疾病[含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相关脑炎、神经脱髓鞘病等]、颅内占位病变影像鉴别诊断等进行专题讲座,并进行论文交流及疑难病例研讨(可携带病例资料现场答疑)。

  • 标签: 神经免疫 脑血管病 N-甲基-D-天冬氨酸 深静脉血栓 神经脱髓鞘病 颅内占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可视支架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分为约束带组和可视支架组,采用SF-36量表根据治疗前后评分比较。结果可视支架组患者的SF-36评分升高(P<0.05)。结论可视支架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益。

  • 标签: 可视支架托 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替洛尔对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探讨选择性β阻滞剂在治疗充血性心衰中的作用.方法:45例充血性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给予替洛尔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劳动耐力、心功能、心率、心律等有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β阻滞剂对充血性心衰具有一定疗效,为治疗充血性心衰提供一个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 标签: 阿替洛尔 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病人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抗抑郁治疗,给予氟西汀20mg,早晨顿服1次;而对照组只给常规药物治疗.12周后,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较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0.57±0.05与0.53±0.05,P<0.01).结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的病人,抗抑郁治疗能改善病人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抑郁症 氟西汀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在PCI术后常规心脏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西酞普兰20mg口服,1次/d,治疗12周;对照组PCI术后只给以常规心脏药物治疗.结果12周后治疗组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压低持续总时间、缺血总负荷、6min步行距离及心脏收缩功能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结论西酞普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抑郁患者近期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抑郁 西酞普兰
  • 简介:目的探讨替罗非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了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6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3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PCI,观察组采用替洛非+PCI的方式,于1—12个月内回访调查、复查冠脉造影等,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本次患者均于发病0—14天内行PCI术,包括急诊及择期手术,结合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掌握患者病变状态。介入治疗前,选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术后每天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手术过程中使用肝素8000。10000U。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101μg/kg;静脉维持量,每天0.1μg/kg。结果本次从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血流等进行对比,且统计并发症、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对比2组患者病变状态。对照组TIMI血流3级发生率86.7%(26/30),观察组93.3%(28/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3.3%(1/301,对照组13.3%(4/301(P〈0.051;观察组出血并发症皮下出血或牙龈出血等3.3%(1/30),对照组3.3%(1/301;结论由此可见,替罗非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更优越,不仅改善了术后血管的TIMI血流,也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并发症,支架内再狭窄等。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封死 介入治疗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因STEMI行直接PCI治疗患者98例,其中单纯行血栓抽吸48例(血栓抽吸组),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入替罗非50例(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1)住院期间,与血栓抽吸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2.3±0.6)级比(2.7±0.3)级]、TIMI血流3级率(72.9%比90.0%)、术后90minST段50%回落率(52.1%比74.0%)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术后无复流明显降低(18.8%比4.0%,P=0.038);(2)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血栓抽吸组明显提高[(58±6.3)%比(51±5.6)%,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既可有效减轻STEMI患者冠脉内的血栓负荷,又可改善心功能。

  • 标签: 血栓栓塞 心肌梗死 抽吸 替罗非班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左西孟旦、米力农和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神经激素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9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米力农组和硝普钠组,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1(ET-1)、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4h,左西孟旦组较其他两组总有效率高(P=0.004、0.015),左西孟旦组患者临床状况显著改善。治疗后7d,三组LVIDd、LVEF及F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左西孟旦组LVIDd与其他两组比较未见缩小(P=0.113),而LVEF、FS较其他两组增加(P〈0.01)。治疗后24h及7d,三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较基线水平降低(P〈0.01),治疗后7d较治疗后24h进一步降低(P〈0.01)。治疗后7d,左西孟旦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其他两组降低(P=0.006、0.003)。治疗后7d,三组血清ET-1和NE水平较基线水平降低(P〈0.01),左西孟旦组血清NE比其他两组降低更多(P〈0.017)。随访3个月,左西孟旦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05、0.013)。结论左西孟旦能明显改善AH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脏收缩功能,降低近期再住院率。

  • 标签: 左西孟旦 急性心力衰竭 左室功能 疗效
  • 简介: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每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尼地平是一种兼有L型和N型钙通道阻滞作用的新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降压效果显著,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激活,有效防止反射性心动过速、面红、心悸等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可以明显地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西尼地平 高血压病 疗效 护理
  • 简介:目的随机选择21例患者,分成窦房结功能正常组和窦房结功能低下组。方法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患者使用美洛尔和普奈洛尔2种β受体阻滞剂,分别与阿托品合用阻断植物神经,测定心脏固有心率(IHR)。并在阻断植物神经前后测定窦房结功能的另2项指标(SNRT及SNRTc)。观察2种药物的测定结果,以探讨在食管电生理检查中应用新的β受体阻滞剂替代普奈洛尔测定IHR的可行性。结果美洛尔与普奈洛尔测得IHR值分别为,正常组:(94.9±8.7),(92.4±10.2);低下组:(75.0±9.4),(73.4±9.4),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25),阻断植物神经前后的其他2项电生理学指标(SNRT及SNRTc)亦无显著性差异(P>0.1)。

  • 标签: 美托洛尔 普奈洛尔 固有心率 窦房结功能 IHR 心脏电生理检查
  • 简介:目的评价美洛尔治疗中国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89年至2012年7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收集美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760例患者。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美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RR=1.23,95%CI:1.15~1.32,P〈0.001);联用美洛尔可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WMD=-5.94,95%CI:-6.83~-5.03,P〈0.001);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WMD=5.81,95%CI:4.86~6.76,P〈0.001);但同时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RR=10.17,95%CI:3.92~26.37,P〈0.001),主要包括胸闷、乏力、头晕、双下肢水肿、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结论现有证据显示联合美洛尔治疗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但会使不良反应增加,应采取个体化治疗。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美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以做进一步的评价。

  • 标签: 美托洛尔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采取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共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一共有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奇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患儿采取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共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采取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共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较低,使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进而有效促进病情恢复和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治疗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替洛尔和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分析药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随机分成替洛尔组、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三个治疗组,出院前、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检查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结果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年龄33~75(均61)岁,男性32例,女性16例.出院时随机分为替洛尔组16例,依那普利组17例,治疗对照组16例.心肌梗死半年和心肌梗死后1年,替洛尔组和依那普利组患者的心率变异均大于治疗对照组(P<0.05),两个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发病3周、6个月和12个月,随时间推移心率变异逐渐增大,心肌梗死发病6个月较发病3周时的心率变异显著增大(P<0.05),发病12个月时心率变异多项参数虽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发病不同时期的患者,心率变异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50例,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替洛尔和依那普利1年,心率变异持续得到改善.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率变异 阿替洛尔 依那普利
  • 简介:目的探讨标记物^18F-FDDNP在脑断层扫描(PET)显像中诊断尔茨海默病(AD)的价值。方法分别对7例AD患者(AD组)、6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VaD组)及6例智能正常老年对照者(NC,NC组)进行^18F-FDDNP脑PET,显像,受试者分别在药物注射后5min、25min和45min采集图像。结果AD患者3个时段放射性清除情况与其他2组图像有明显的不同。药物注射45ndn后脑内放射性清除率较VaD组、NC组明显减低。结论^18F-FDDNP脑PET显像是诊断AD的一个有效的影像学指标。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痴呆 血管性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