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3.0TMRI常规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50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3.0TMRI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T2加权成像(T2WI)、DWI、动态对比增强(DCE)、T2WI与DWI(T2WI-DWI)融合图像(b=1000s/mm2)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医师对T2WI-DWI融合图像的阅片一致性好(K=0.904),且在肌层浸润深度方面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r=0.923,P〈0.001)。T2WI-DWI融合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肌层的判断明显优于T2WI、DCE、DWI图像(P均〈0.05)。T2WI-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判断均优于T2WI和DWI图像(P均〈0.05)。T2WI-DWI、DCE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97%、96%和100%、95%、95%,而两者判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92×10-3mm2/s,其与肿瘤侵犯肌层的深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18,P=0.32)。结论: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对于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能提供准确信息。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均可作为优选序列来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深肌层的浸润情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为探讨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手术共同来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polyp,简写成E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妇产科的所有病例进行了整理,其中满足EP这一诊断的患者有142例,根据患者选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B两个组,A组为62例,采取的治疗方法是仅行宫腔镜手术;B组为80例,选用的是口服地屈孕酮+宫腔镜手术两者共同治疗,对两个组治疗后EP复发的几率与总的有效率两项指标进行了统计与比较。结果经过上述治疗后,半年后A组的复发率为24.2%(15/62),B组为12.5%(10/80),两个组是有差异的(P<0.05);A组中总的有效率为64.5%(40/62),B组中的为87.5%(70/80),A组与B组存在着差别(P<0.01)。结论对于EP的患者选择口服地屈孕酮+宫腔镜手术两者共同治疗的方案,不仅可以使总的有效率显著的上升,而且EP的复发几率也降低了,因此两者共同用于治疗EP是可以在临床中推行的。

  • 标签: 地屈孕酮 EP 宫腔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颅内动脉侧支循环超声影像评估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接受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接受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者作为观察组(n=40),未接受影像学评估者作为参考组(n=20),观察两组术中、后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VMCA)及血管搏动指数(PIMCA)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结果术中、术后两组患者MVMCA、PIMCA水平出现波动,参考组波动程度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参考组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患侧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患者(P>0.05)。结论术前经TCD影像学联合评估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可提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性、成功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 标签: 颅内动脉侧支循环 TCCD TCD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均接受B超+宫腔镜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组间数据差异明显(X2=13.7892、13.6542、2.0325、3.2651,P=0.0002、0.0021、0.0001、0.0001)。结论建议临床诊断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方式,可明显提升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 B超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下睑全层缺损Hughes手术的修复效果。方法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选取我院200例已被确诊为眼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实施下睑全层缺损Hughes手术的基础上对随访6-36个月后与Ⅱ期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随访6-36月后与Ⅱ期手术后患者的各项术后恢复效果均良好;Ⅱ期手术后,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较于首期术后6-36月随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所改善。结论下睑全层缺损Hughes手术修复效果显著,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眼睑恶性肿瘤 下睑 全层缺损 Hughes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成人口腔正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需行口腔正畸矫正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直丝矫正方式,实验组采用正畸后修复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牙齿排列及咬合状况改善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5%(32例),实验组达到94.87%(37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后修复方式治疗成人口腔正畸矫正疗效明显,患者治疗后牙齿咬合及排列均可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成人 口腔 正畸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铸瓷嵌体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共47颗经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冠行铸瓷嵌体冠修复,随访1-3年,观察修复体的完整性、咀嚼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等。结果有45颗修复体完整无破损,2颗修复体边角缺损折裂;47颗修复体均使用正常,患者对牙体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铸瓷嵌体冠修复能较好的解决磨牙残冠的固位、功能及美观问题;弥补了金属嵌体冠的不美观,树脂直接充填易脱落等缺陷;对磨牙残冠修复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铸瓷嵌体冠 磨牙残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牙列缺损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入院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43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口腔正畸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患者组治疗优良率比常规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常规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常规组高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较好,修复效果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修复 牙列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缺损达龈下患牙的治疗方法及修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5例牙体缺损达龈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根据损伤程度采用牙髓、牙周以及牙体联合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损伤深度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进行牙龈修整术后,患者在2周内的治疗效果很明显。且在6个月复查时,牙周组织均恢复正常,2年内的随访65例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牙龈红肿的症状,牙体内的填充物仍比较完整。结论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修整牙龈的疗效较好,但选择适应症时应慎重,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牙体缺损 龈下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手外伤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手外伤修复手术,研究治疗组采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24%和88.24%,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47%和67.6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研究治疗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72.56±10.73天)和住院时间(14.33±5.89天)均远远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93.32±13.95天)和住院时间(19.17±7.37天)。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皮瓣移植修复应用于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大幅度缩短了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瓣移植 手外伤 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牙缺失使用骨内种植牙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378例骨内种植牙患者,共562个,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螺旋状种植体和柱状种植体进行种植,对患者的临床种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后完成骨整合的种植体328个,骨整合失败6个。完成修复的种植体237个,未完成修复的7个,种植体植入后随访时间最长者9年,最短10个月。完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了10个月到9年不等的随访,共有273颗牙在治疗1年后修复成功,有16颗失败,有260颗在种植3年后成功,有13颗失败。总共成功533颗牙,占研究总数的94.8%,共失败29颗,占研究总数的5.2%。结论临床中使用骨内牙种植体是比较常用的修复牙缺失的手段,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成功的关键就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熟练的手术操作。

  • 标签: 骨内种植牙 修复 牙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龋齿修复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137例龋齿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三组,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ART)充填龋齿,其中A组采用银汞合金胶囊、B组采用玻璃离子材料、C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充填2年后复查修复体表面磨损情况,松动、脱落以及边缘微漏以及是否有继发龋等,并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不同材料对龋齿充填2年后复查A组充填成功率为79.71%,B组充填成功率为90.12%,C组充填成功率为86.30%,三种充填材料表面磨损、松动或脱落以及继发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采用不同材料充填2年后临床疗效成功率分别为85.51%、92.59%和91.78%,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离子材料是龋齿修复的良好材料,其临床疗效相对较好。

  • 标签: 龋齿修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作为时间段,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4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小,值得借鉴。

  • 标签: 优质护理 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为探究依据,患者均采用一次性病灶清除术及术后对症用药治疗,另选取同期以药物治疗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患者为参照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患者经病灶切除术治疗后伤口均Ⅰ期愈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术后1年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或恶变,治疗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完全痊愈16例,临床症状可见好转13例,无效6例,术后1年随访结果发现5例患者复发。结论针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治疗方案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术前进行彻底的检查,手术不失为最佳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稳定有保障。

  • 标签: 妇产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内膜细胞在子宫腔形成的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激素依赖的特性,是一种慢性疾病,异位的病灶会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的出血的症状。目前,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手段,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率较高,患者在手术后对于病情的管理更加依赖于药物的支持。在药物的选择上面,患者更加注重对于治疗效果、耐受性以及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但对于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并规避其副作用,以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生活治疗,则是我们临床工作者所需关注的问题。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治疗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超声与病理对比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初诊内膜息肉患者130例为对象,将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单纯子宫内膜息肉51例、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局灶性增长过长49例、分泌期子宫内膜13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5例。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敏感度为46/53(45.53%)、其他符合率为63/77(81.81%)。结论女性宫腔内隆起样病变均存在粗大穿入性血流信号,该血流信号为子宫内膜息肉超声指征,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标准为间质见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且血管壁增厚3层以上或呈束状,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可准确判断息肉样病变良恶性。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 超声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在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5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血的10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测定子宫内膜厚度用于指导激素治疗)和对照组(凭经验进行激素治疗),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2个月)的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指标及围绝经期功血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SH、E2、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无效8例,调经成功率为84%(42/50),研究组无效4例,调经成功率为92%(4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用于指导激素治療围绝经期功血具有较好的效果,对改善相关激素水平疗效肯定。

  • 标签: 子宫内膜厚度 激素 围绝经期 功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使用综合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的护理手段,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分析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也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方法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也高,值得被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现阶段妇科肿瘤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治疗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术后复发率仍较高,由于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或者就诊时漏诊,就诊时经常已是晚期,因此,早期对内膜癌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现在肿瘤标志物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但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特异度及敏感度均无法达到预期,误诊、漏诊率较高,因此,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应引起妇科肿瘤学者的关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早期诊断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及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1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M组药物治疗采用米非司酮,Z组药物治疗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FSH、E2、内膜厚度、TIMP-1的差异。结果Z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M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P>0.05;治疗前两组FSH、E2、内膜厚度、TIMP-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Z组FSH、E2、内膜厚度、TIMP-1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FSH、E2、内膜厚度、TIMP-1,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治疗 临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