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儿,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研究组42例,所有患儿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各症状缓解时间短(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有效率高(P<0.05)。结论在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小儿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中采用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单位治疗的Hp相关胃炎患者56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序贯疗法,观察组采取益生菌+序贯疗法,比较2组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在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中采用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可减轻胃部炎症,可提升疗效,安全性高。

  • 标签: 益生菌 序贯疗法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胃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中采用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单位治疗的Hp相关胃炎患者56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序贯疗法,观察组采取益生菌+序贯疗法,比较2组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在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中采用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可减轻胃部炎症,可提升疗效,安全性高。

  • 标签: 益生菌 序贯疗法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胃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黄芩、薄荷、苦参、连翘及蒲公英五种中药的颗粒剂与水煎剂对几种耐药菌株的抑制效果。方法:分别选取五种抑菌中药(黄芩、薄荷、苦参、连翘及蒲公英)的颗粒剂与水煎剂,采用血平板分离处理后获取五种耐药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不动杆菌。通过中药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药物抑菌圈直径,并对比不同剂型之间的抑菌情况。结果:本次所选5种中药药物水煎剂及颗粒剂均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黄芩、连翘和薄荷的水煎剂及颗粒剂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不动杆菌;黄芩水煎剂和颗粒剂可抑制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统计学分析表明,五种中药水煎剂和颗粒剂对耐药菌株的抑制效果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次所选五种中药制剂均可抑制耐药菌株,不同剂型之间的抑菌效果相近。

  • 标签: 耐药菌株 抑菌中药 颗粒剂 水煎剂 抑菌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术后患者使用曲普瑞林与月乐环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我科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术后患者106例,观察时间设置为2020年8月--2021年7月,观察方法为根据使用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曲普瑞林组和月乐环组,分别使用曲普瑞林注射治疗和放置月乐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效果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曲普瑞林组和月乐环组治疗前子宫体积、PBAC评分、CA125水平无差异,治疗3个月后月乐环组明显低于曲普瑞林组,(t=19.162,p=0.006),两组有差异。(2)曲普瑞林组和月乐环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曲普瑞林组分别为5(例)9.43%、1(例)1.88%,月乐环组为4(例)7.54%、0(例)0.00%,(x2=2.439,p=0.156),两组无差异。结论:相比较而言,对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术后患者使用月乐环治疗效果优于曲普瑞林,该方式值得推荐。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腹腔镜术后 曲普瑞林 曼月乐环
  • 简介:【摘要】目的:将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 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用于 急性肠胃炎治疗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92 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分组研究, B 组使用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 A 组在此基础上加入 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A 组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与 B 组相比,均相对更短( p<0.05 ); A 组总有效率为 95.65% ,与 B 组 78.26% 相比,相对更高( p<0.05 ); A 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为 4.35% ,与 B 组 8.70% 相比,组间差异不显著( x 2 =1.551 , p=0.213 )。 结论:对急性肠胃炎患者而言,应用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 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且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奥美拉唑肠溶片 急性肠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结核菌检测中PCR结核分枝杆菌DNA检验结果与常规痰涂片检验结果对比。方法:纳入1246例,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结核菌检测的患者,采集患者的痰液样本,分别采用PCR结核分枝杆菌DNA检验与常规痰涂片法进行结核菌检验,对比检验结果,分析PCR结核分枝杆菌DNA检验与常规痰涂片用于结核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PCR结核分枝杆菌DNA的阳性检出率15.08%与常规痰涂片的9.68%相比明显更高,P<0.05(x2=19.168);PCR用于早期结核诊断的灵敏度98.62%、特异度99.08%以及准确度99.01%与常规痰涂片的63.30%、93.12%以及88.56%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x2=88.229,x2=57.381,x2=133.728)。结论:对于结核患者而言,进行结核菌检验时,采用PCR结核分枝杆菌DNA检验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与常规痰涂片检验相比均更高,可以更加简便、快速的检出患者的结核菌感染情况,在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中效能更优,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结核菌检测 PCR 结核分枝杆菌DNA 常规痰涂片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结核菌检测中PCR结核分枝杆菌DNA检验结果与常规痰涂片检验结果对比。方法:纳入1246例,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结核菌检测的患者,采集患者的痰液样本,分别采用PCR结核分枝杆菌DNA检验与常规痰涂片法进行结核菌检验,对比检验结果,分析PCR结核分枝杆菌DNA检验与常规痰涂片用于结核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PCR结核分枝杆菌DNA的阳性检出率15.08%与常规痰涂片的9.68%相比明显更高,P<0.05(x2=19.168);PCR用于早期结核诊断的灵敏度98.62%、特异度99.08%以及准确度99.01%与常规痰涂片的63.30%、93.12%以及88.56%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x2=88.229,x2=57.381,x2=133.728)。结论:对于结核患者而言,进行结核菌检验时,采用PCR结核分枝杆菌DNA检验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与常规痰涂片检验相比均更高,可以更加简便、快速的检出患者的结核菌感染情况,在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中效能更优,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结核菌检测 PCR 结核分枝杆菌DNA 常规痰涂片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开展抗菌会诊和药学监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92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抗菌会诊和药学监护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3%,P

  • 标签: 临床药师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抗菌会诊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就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方法: 选择我院 2015 年下半年收治的 94 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 47 例。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序贯疗法,对参照组患者采取标准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HP 转阴率、半年 内 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HP 转阴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半年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均 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结论: 应用序贯疗法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不易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序贯疗法 标准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采取磷酸铝凝胶联合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 7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2月间。此次研究将这 7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 38例纳入单一组,给予其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生气 38例纳入联合组,本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磷酸铝凝胶进行治疗,并对这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可看出,在治疗有效率上看,两组的对比结果为( p<0.05);从 Hp清除率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果显示( p<0.05)。结论 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磷酸铝凝胶联合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阳性 磷酸铝凝胶 兰索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秋季腹泻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两组患儿都采取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肠道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快速改善,具有较高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小儿秋季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模式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自 2017年 6月开始用信息化设置多重耐药菌预警信息,预防控制流程、手机 APP私人订制,实施持续改进等一系列在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措施。结果 信息化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后,感染控制措施的各项执行率较精准管理前有明显好转 (P<0.05),多重耐药菌的发现率下降 (1.33%降至 1.11%)。 结论 通过信息支撑下多部门精准管理多重耐药菌,有效地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从性,较好的预防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交叉传播,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暴发。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信息化 精准管理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溃疡出血行消化内镜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胃溃疡出血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7月-2021年07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四联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7例(联合消化内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胃泌素、胃动素改善情况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胃溃疡出血患者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胃溃疡出血 消化内镜 幽门螺旋杆菌 四联疗法 胃泌素 胃动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3C呼气试验、胃镜及病理确诊的80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用药期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有效率及内镜评价治疗有效率、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可提高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有效率,促进溃疡愈合,提高Hp根除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康复新液 雷贝拉唑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出现在结肠和直肠的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实质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典型下消化道症状,肠镜检查可见结肠、直肠部位的溃疡性病灶。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见于各年龄群体。其常规治疗主要有抗炎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美沙拉嗪为代表药物,但仍难在短期内改善症状,且治疗后有复发可能,故仍需给予相应的辅助治疗。分析病因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受损参与了该病的诱导过程。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出现在结肠和直肠的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实质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典型下消化道症状,肠镜检查可见结肠、直肠部位的溃疡性病灶。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见于各年龄群体。其常规治疗主要有抗炎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美沙拉嗪为代表药物,但仍难在短期内改善症状,且治疗后有复发可能,故仍需给予相应的辅助治疗。分析病因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受损参与了该病的诱导过程。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液病原菌,并分析各类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检出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慢性前列腺炎的老年患者标本 450 份, 对所有患者实施病原菌、致病菌耐药性检测。 结果: 450 份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 345 份,其中检测出 495 次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 278 次,革兰阳性菌 217 次。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均超过 85% ;革兰阳性菌对头孢类药物、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均超过 85% 。高血压、高血脂症、体重指数不是前列腺液标本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因素( P > 0.05 );糖尿病、慢性肾病、泌尿系结石、年龄是前列腺液标本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因素( P < 0.05 )。年龄大、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有泌尿系结石,是影响前列腺液病原菌 感染 的独立因素( P < 0.05 )。结论: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液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屎肠杆菌,且菌株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偏高,需针对 前列腺液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独立因素,对老年患者展开合理检测。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7月在我院接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的患者 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 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观察组采用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时间 2个月,全程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使用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好于使用四联疗法治疗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意义学( p<0.05)。结论 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采用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荆花胃康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