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科ICU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外科ICU收治的9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结果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死亡率、抢救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ICU病人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情况,从而降低抢救率和死亡率,其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外科ICU 心理干预 SAS评分 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80位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总结,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提高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39例给予综合的心理护理,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自测量表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接受综合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抑郁程度,有助于身体恢复,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各项治疗和护理,值得推荐。

  • 标签: 脑梗死 抑郁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ICU病房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ICU病房中收治的重症患者10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本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与血压水平,并给予焦虑、抑郁、恐惧与敌对等情绪症状评估,均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恐惧与敌对等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后患者心率、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均获明显改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ICU病房采用心理护理方式能够良好避免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推动临床康复进程,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 标签: ICU 重症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竞争压力增强,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导致越来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心理型亚健康是一种重要的类型,本研究阐述了心理型亚健康的定义与原因,并结合众多文献总结了心理型亚健康的调护方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学习效率,预防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心理型亚健康 定义 原因 调护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阴茎全切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0例患者中存在焦虑/恐惧心理问题的占62.5%,其中实验组有25人,占阳性人数的33.3%,对照组有50人,占阳性人数的66.7%。生活质量12个生活指标打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χ2=4.150,P=0.026﹤0.05)。结论根据不同患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能够正确认知疾病,自觉地配合治疗,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了康复。

  • 标签: 阴茎全切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归纳了心理资本对三甲医院护士工作绩效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护士的心理资本水平从而提高工作绩效提供参考。

  • 标签: 护士 心理资本 工作绩效
  • 简介:摘要心理素质是军人综合素质关键部分之一,处于核心地位,在构建军人整体素质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培养军人的健康人格,能够提高军人心理健康,能够增强军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未来战争的成败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军人心理素质结构和特点的研究是军事心理学领域中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军人心理素质的结构和特点,对军事心理学和心理素质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参考。

  • 标签: 军人 心理素质 结构与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给肺结核患者带来的干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是否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来分组单行常规护理的2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加行心理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两组的护理效果作组间对比。结果就患者依从性、痰检阳性率及胸片好转率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依从性。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肺结核 依从性 胸片好转率 痰检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从行为心理的角度分析精神卫生中心的设计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家精神卫生中心,对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进行采访调查,分析其行为心理特征,以此作为依据,从而总结出精神卫生中心的设计对策。结果从精神卫生中心的受众人群的调查问卷结果看,总结出精神卫生中心的设计对策主要有对建筑设计的室外场地注重舒适化与休闲化;功能空间要加强安全感和领域感;装饰及细节注重人性化与便捷化。

  • 标签: 行为心理学 设计对策 精神卫生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临床一线的16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取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制自评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测评,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下,164名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7.32±10.79分,抑制自评量表评分为53.65±12.75分;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r=0.24、0.18、0.23、0.35、0.48、0.59,P<0.05)。结论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影响下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具有焦虑及(或)抑制心理,影响因素具有多样化,与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等密切相关。

  • 标签: 护士心理 护理不良事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残儿童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期人们能对孤残儿童心理问题有更加深入的关注及了解,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100例儿童患者,统计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原因,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在100例儿童中,既往史、个人史及家庭史不详的情况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心理问题,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存在没有安全感;对于6~12岁的儿童,则主要是存在自卑感。结论儿童福利医疗工作者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将服务范围扩大,加大健康宜教工作的力度,来保证儿童的心理健康。

  • 标签: 儿童 心理健康问题 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106例待产的孕妇,利用专业调查问卷对孕妇产前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统计孕妇最终分娩方式。结果产前对106例孕妇进行确定是否有抑郁症状、可能有抑郁症状、无抑郁症状,产前是否确定有焦虑症状、可能有焦虑症状、无焦虑症状。然后统计106例孕妇最终分娩方式。结果106例孕妇中,有57例孕妇自然分娩。结论孕妇产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其分娩方式,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使其产前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是可以为产妇正常分娩提供保障。

  • 标签: 产前孕妇 心理状态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行业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提升行业内人员的心理健康,减轻职业倦怠感,是所有行业心理研究人员需要在实践中认证和分析的。本文主要着力阐述了影响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以及对于建构编辑人员心理健康正向发展的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在实际探讨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编辑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 标签: 编辑人员 心理健康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仅予以内科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对比分析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0.5个月、1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理护理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CT增强扫描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心理干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 标签: 心理干预 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消化溃疡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心理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心理进行评估,同时对消化性溃疡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55%(52/55),明显高于对比组78.18%(43/5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8.18%(54/55),明显高于对比组76.36%(42/55)。同时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心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生育受术者的心理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计划生育受术者9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76例研究组和476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心理症状评分。(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心理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4.5±9.3)分、(70.2±9.2)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计划生育受术改善不良心境,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计划生育 心理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PICC置管过程中给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102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方法。统计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满意度,并对比出现并发症的比例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进行插管过程中视病患的不同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精神负担,改善因置管过程中产生的身体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理干预 PICC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