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联合应用亚砷酸(ATO)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诱导化疗的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ATO联合ATRA双诱导化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CR率为92.11%(35/38),获CR所需平均时间为(25.2±3.6)d;患者生存率86.84%(33/38),生存时间为8~72个月。结论ATO+ATRA双诱导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诱导化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低危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过程中,观察对比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组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组的诱导缓解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科首诊并初治的49例中低危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组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组的完全缓解率及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双诱导方案组与双诱导+蒽环类抗生素组对比,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方案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方案相比,两者的完全缓解率无差异,但前者无蒽环类抗生素相关副作用及并发症,患者临床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亚砷酸 柔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存在的关系,并且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68例当做研究组,另外选择3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比组,分析嗜酸细胞计数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嗜酸细胞计数、血EOS比例明显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以下婴幼儿存在气道高敏性、先天性疾病明显高于其它的年龄阶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行治疗的时候,存在一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后病情得到缓解,其比例占患儿总数的73.8%。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嗜酸细胞比例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且通过气道高敏性的调查,发现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有效反复呼吸道感染。

  • 标签: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腹症为首症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腹症为首症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1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与诊疗结果。结果由病理资料回顾可知,该10例患者均累及腹膜,并表现为急性嗜酸粒细胞腹膜炎。患者均以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对患者的病症认识,结合多项临床诊断,抓住治疗时期,对提高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急性腹膜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的检验结果与价值。方法呼吸道感染患者900例作为治疗组,同期选择体检的健康人900例作为对照组,都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检验与血清IL-6和IL-8含量检测。结果治疗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指数为8.98±0.78%,对照组为3.46±0.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清IL-6和IL-8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的检验可为临床上诊断呼吸道感染提供一种新选择,与炎症因子检验的配合使用能更好的发挥效果。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炎症因子 诊断 中性粒细胞CD6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肝母细胞(hepatoblastoma,HB)的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收集的儿童肝母细胞67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肝母细胞中男性41例,女性26例,均龄6岁。肿瘤累及肝右叶47例,肝左叶16例,肝左右叶均累及有4例。组织学上皮型42例,上皮与间叶混合型25例。结论肝母细胞多发生于五岁以内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患儿主诉右上腹疼痛不适;血清送检肿瘤标记物AFP均有升高。肿瘤多累及肝右叶。其组织学分型、治疗方式与疾病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小儿 病理 临床
  • 简介:摘要骨软骨母细胞是一种较少见的软骨来源的良性骨肿瘤,最常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原发于髌骨的更为少见。X线平片、CT及MRI均被用于诊断髌骨软骨母细胞。其影像学特征多样,与骨囊肿、骨巨细胞、动脉样骨囊肿等鉴别困难,常需结合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目前该病常规治疗方法为病灶刮除植骨术,近来射频消融术也被用于该病的治疗,但都不能排除复发的可能。现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髌骨 软骨母细胞瘤 刮除植骨 射频消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的治疗方法及与预后效果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搜集我院治疗的髓母细胞患者30例临床资料,小于18岁患者25例,大于18岁患者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头颅MIR和CT检查,经影像学及术后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患者。全部进行手术切除病灶并全脑放疗,在术后2年、4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情况。结果>18患者在经过治疗后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18岁患者;手术进行全切和次全切患者的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放疗时间大于1个月患者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放疗时间小于1个月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髓母细胞晚期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必要的治疗方法,在结合手术切除肿瘤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率。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治疗效果 预后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MT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病理诊断为IMTs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光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患者以声带肿物就诊,病理确诊IMTs,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SMA(+)、Desmin(+)。结论IMTs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IMTs以根治性切除为原则

  • 标签: 喉肿瘤 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环境、饮食、睡眠及日常生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等综合护理。结果本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健康教育是护理关键,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期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期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性分析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结果对于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缺患者,肺部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常见感染部位,主要感染菌种为曲霉菌、其次为热带念珠菌。本研究中28例患者痊愈、34例好转、6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死亡。其中确诊组、诊断组、拟诊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确诊组、诊断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期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较高,加强对该病症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意义重大。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异氟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MPO活性的影响,探讨异氟醚肾脏保护机制。方法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假手术组,只切除右肾,开腹45分钟后关腹;B组缺血再灌注组,切除右肾后左肾建立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分钟,再灌注3小时;C组异氟醚缺血再灌注组,用浓度为1.2%异氟醚吸入麻醉,切除右肾后左肾建立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分钟,再灌注3小时,缺血和再灌注期间持续吸入浓度为1.2%异氟醚。各组实验动物于24小时后处死,测量血浆肌酐(Cr)和尿素氮(BUN)值,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做肾组织病理切片。结果B组和C组血浆肌酐和尿素氮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肾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较A组显著增高(p<0.05),但C组含量较B组含量低,且组织切片提示肾小管结构破坏严重,C组比B组损伤轻。结论异氟醚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与异氟醚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有关。

  • 标签: 异氟醚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中性粒细胞升高在诊断细菌性感染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4例hs-CRP升高者与WBC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WBC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升高组与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同时升高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升高组检测hs-CRP阳性率高于WBC计数升高组,对诊断细菌性感染hs-CRP检测更为敏感,对早期诊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例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及药物选择和治疗。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发挥专业特长,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临床药师 粒细胞减少 病例分析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B、C组,三组均为30例,分别采取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诱导联合治疗及柔红霉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比较三组完全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及早幼粒细胞所占比重改变,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A组完全缓解时间(42.35±2.54)d显著高于B、C组(26.34±3.85)d、(24.35±3.57)d,A组白细胞总数(22.64±1.45)×109/LVSB、C组(19.31±1.36)×109/L、(19.28±1.51)×109/L显著较高(P<0.05),早幼粒细胞所占比重A组为(0.53±0.12)%显著高于B、C组(0.24±0.01)%、(0.25±0.02)%,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分别联合三氧化二砷及柔红霉素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一全反式维甲酸,且毒副作用与单一用药无明显差异,应将联合用药治疗作为优选方案。

  • 标签: 白血病急性 早有粒细胞 细胞毒药物 诱导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