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皮肤的观察分析。方法对我科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结果肠内营养作为营养支持的患者随着时间的增加皮肤压红率明显降低。结论肠内营养能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皮肤压红延长翻身时间,能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

  • 标签: 肠内营养 危重患者皮肤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中对儿童危重病行以血浆置换疗法所具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8例儿童危重病资料,其均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与生命体征。结果患儿血浆置换治疗后生化指标与生命体征显著优于治疗前,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血浆置换在临床中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可广泛应用于救助儿童危重症,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 标签: 血浆置换 儿童危重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危重患者压疮预防中应用Braden压疮评分表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ICU患者100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500)和常规组(n=500)。常规组接受常规压疮预防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基础上应用Braden压疮评分表进行护理,统计两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0.2%,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2%(P<0.05)。结论将Braden压疮评分表引入到ICU危重患者压疮预防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压疮预防效果,减少压疮发生率。

  • 标签: Braden压疮评分表 ICU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20例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措施。结果成功转运120例患者,无一例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转运是一个连续性监护救治护理的过程,转运前,充分评估,预见性准备,途中的观察与抢救、严格交接班等,才能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确保危重患者转运安全。

  • 标签: 急诊科/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护理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长途急救护理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对195例院前长途接诊病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95例危重患者通过有效院前急救护理,安全转运,回院继续治疗。结论完善院前急救体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急救质量,提高院前长途接诊危重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 标签: 院前 长途接诊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20例危重症患者行PICCO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16例经使用PICCO救治病情明显改善,2例患者因为病情较重死亡,2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结论PICCO对治疗危重患者有积极的意义,相对全面的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收缩功能的变化,能对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调整患者心功能。

  • 标签: 危重患者 PICCO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行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80例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转运护理,实验组给予系统性院内转运护理。结果在转运中意外事件、转运中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危重患者给予院内转运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转运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值得普及。

  • 标签: 急诊科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危重症患儿96例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危重症患儿96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风险评估,观察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不规范护理、操作不当、意外事件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儿实施风险评估,能够提高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风险评估 危重症 患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危重患者PowerPICC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危重患者78例并实施PowerPICC;随机分为集束化组和常规组,分别采取集束化管理模式和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并发症发生情况、医护人员工作量。结果满意患者多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接受PowerPICC的危重患者可以降低临床相关不良反应,改善护理质量,有助于患者的临床恢复。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危重患者 双腔Power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危重症继发交感风暴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的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危重症继发交感风暴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40例研究对象中男21人,女19人,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3.4岁。探究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共25例,扩张性心肌病共4例,心力衰竭共8例,电解质紊乱共有3例。我院采取包括利多卡因、电除颤、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中有2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18例患者因救治无效死亡。结论交感风暴大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群体中,对患者具有很强的摧毁性。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上经常使用且是治疗效果最显著,安全性也更高的治疗心血管危重症继发交感风暴的有效药物。该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较为复杂,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该病的发生同样重要。

  • 标签: 心血管危重症 交感风暴 临床分析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急危重患者的发生临床分析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故性分析产科急危重患者49例,临床分析有关因素,并给与住院期间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49例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经过及时的救治与护理其中46例治愈,3例患者临床死亡。结论对于产科急危重症患者密切进行临床观察,完善临床护理抢救制度,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产科 急危重症 临床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病围急性期救治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我院2009年~2011年6月收治的危重心脏病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各8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加以心理护理以及药物宣教强化等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等因素以确定护理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4.71%;护理组满意率为96.29%,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以及药物护理宣教强化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危重心脏病患者急性期救治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 标签: 危重心脏病救治 强化护理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即应用颅脑降温仪对危重脑卒中病人体温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经颅脑降温仪治疗的危重脑卒中发热病人17例与未用颅脑降温仪的危重脑卒中发热病人27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对于降低体温及维持体温的恒定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危重脑卒中发热病人死亡率较高的特点护理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尽快降低脑代谢,应用颅脑降温仪。

  • 标签: 危重脑卒中 发热 亚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16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为(43.8±9.2)分和(44.2±9.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5±9.5)分和(48.5±9.7)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9%显著高于对照组74.4%(P<0.05)。结论人文关怀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文关怀 ICU危重症患者 心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对病人采取心理护理的方式,并探讨其对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16名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分组,其中56名患者为对照组,而另外60名患者进行干预为实验组,干预组是在治疗基础上又进行心理护理,然后通过检查刚入院时和干预14小时之后患者的状态进行判断,所采用的检测手段为症状自评表报告。结果在患者入院之前所测得的症状自评量表指标各因子都是高于正常水平的,但是在心理护理干预14天以后,干预组的症状自评表各因子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变化。且各因子除了抑郁因子外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对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其是临床治疗中的一项有益的措施,是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心理护理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