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形脏、神脏、""的概念和解剖。方法:研究《内经》中三者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比体内类似""的解剖结构。结论:形脏(四),就是指心、肺、肝、肾四脏的实体;《内经》里有一个被命名为""的人体解剖的概念,其结构就是以经肝门静脉回流静脉血的器官为主体,合并尿液的排出通道而构成的器官组合体。在四形脏和""内,各存在着一个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微观结构,这种结构就是神脏(五)。据此认为,《内经》对脏腑,在实体认识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基于微循环的微观认识:神脏(腑)。

  • 标签: 中医基础 内经 形脏 神脏 解剖学
  • 简介:目的:评估双嵌式颈椎融合(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科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对21名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应用JOA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常规X线正侧位片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及椎间高度,并记录每例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JOA评分随时间顺序逐渐升高,6个月内所有病例椎间全部融合,椎间高度在术后3d即显著恢复,3个月内下降,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在随访期间,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双嵌式颈椎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在早中期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双嵌式颈椎融合器(ROI-C)
  • 简介:[目的]评估颈椎压力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对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应用JOA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行X正侧位片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并记录每例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JOA评分随时间顺序逐渐升高,6个月内所有病例椎间全部融合,椎间高度在术后即显著恢复,3月内下降,术后6月趋于稳定,在随访期间,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颈椎压力固定治疗早中期脊髓型颈椎病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效果.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压力固定器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痔疮患者采取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方式,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64例患者痔疮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排序,对照组(32例)采取外剥内扎术、研究组(32例)采取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时间、术中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痔疮患者采取吻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方式,效果显著。

  • 标签: 外剥内扎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临床指标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摸索脑血管介入穿刺处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2月~2012年10月所有进行脑血管介入的163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03例,支架60例。结果163例患者总体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552%,其中以穿刺处血肿为主,共5例,占306%,穿刺处皮下瘀斑2例,占122%,假性动脉瘤2例,占122%。结论做好介入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造影术 穿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种植钉配合固定矫治矫治成人中线不齐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24例中线不齐患者的治疗资料,首先,依据曲面断层片与根尖片检查牙根形态与位置,相邻组织的结构和分布,确定植钉位置,在伸长磨牙腭侧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植入1枚支抗钉,在颊侧上颌第二尖牙与第一磨牙间植入1枚支抗钉,植入时注意避开牙根组织,两侧种植钉应位于对角线位置,避免存在根向压入力时磨牙倾斜,还要在种植体与根尖间保留一定的空隙,保证牙的垂直移动;其次,以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以微动力系统钻孔,植入直径12mm微种植钉,颊侧种植钉长度为7mm,腭侧种植钉长度为10mm,拍摄牙尖片检查植入位置,伸长磨牙试戴光面带环并在舌侧电焊牵引钩,粘结带环,以镍钛拉簧在牵引钩与微种植钉间进行加力,约为3N,应注意勿使加力过大导致螺钉松动,定期调整拉力,纠正上下牙列偏移,纠正中线,经3~4个月的调整后,24例患者中线不齐的现象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最后,对咬合关系进行了精细调整,结束固定矫治,并佩戴活动保持。结果矫治结束后,24例患者双侧磨牙和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上下牙列整齐,中线对齐、居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微种植钉配合固定矫治能够有效治疗成人中线不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种植钉 固定矫治器 成人中线不齐
  • 简介:[目的]观察总结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行套扎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经验。[方法]对106例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患者,应用新型包皮环切吻合行套扎术。[结果]106例患者手术均采用包皮环切吻合完成。平均手术时间8min(5-15min)。术中无一例中转行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术后均无吻合脱落,无出现迟发出血及血肿形成。手术开展初期,因包皮系带保留过长影响美观者l例,拆除套扎环后包皮吻合口裂开者l例,另拆环后包皮左右两侧不对称者2例。余102例拆环后包皮切缘愈合良好,外形整齐美观。[结论]应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行套扎术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术中无出血、疼痛轻。术后无需换药。外形美观。

  • 标签: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 包皮套扎术 包皮过长 包茎
  • 简介:通讯作者孙平(19743-),女,主管护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妇科3病区。摘要目的解决了起搏植入术后囊袋沙袋压迫固定止血的问题。方法用弹性绷带制成“Ⅹ”形固定带。适用于起搏囊袋切口沙袋的固定。结果“Ⅹ”形固定带固定牢固、稳妥,可以更安全有效止血,伤口无渗血。结论“Ⅹ”形固定带能够有效固定起搏囊袋切口压迫的沙袋。

  • 标签: 起搏器囊袋切口 术后并发症 固定带 制作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