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与护理。方法 于我院随机选取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历选取年限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按照患者年龄的奇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27)与观察组(n=27)。对照组按常规方式来开展心电图诊断,观察组患者施行护理措施之后在进行心电图检查。统计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I级、II级、III级诊出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I级、II级、III级诊出率均明显更高(P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变化。结果根据对比可知,护理后患者的相关心理指标变化情况明显相对护理前有改善,表明医院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各项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效果;护理前和护理后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0%和90%,对比差异显著,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治疗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以此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结果通过针对性有效的急救措施,患者临床控制35例,约占79.55%,显效7例,约占15.91%,好转2例,约占4.54%。结论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急救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焦虑情绪、对满意度、分诊、抢救以及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实验组焦虑情绪、对满意度、分诊、抢救以及住院时间、死亡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缩短分诊和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影响。方法本次实验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临床有效率较常规护理组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优质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较常规护理组高,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良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绞痛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组间差异较大,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电图诊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措施,观察组采取心电图诊断措施。结果观察采用常规诊断和心电图诊断后两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观察组23例中,对于心电图诊断后的结果,准确率95.65%;对照组23例中,准确率78.26%。观察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电图诊断模式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可帮助患者及时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心电图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隶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症,是心痛之极危重者。参麦注射液源于古方生脉散,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抗心率失常、抗休克、抗炎、调节血压和免疫力及强心,调节血压的药理作用,参麦注射液辅助西药治疗心 AMI具有疗效协同作用,可促进受损伤心脏功能的恢复,加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并能扩张冠脉 血管,增加冠脉血量、改善心肌血供 ,是现代中医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益气养阴类的代表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9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左心衰竭的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是28.9%,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4.4%,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的合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衰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00例纳入观察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和后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诊等待时间以及救治时间而言,试验组均短于对照组,t=6.214,6.339,6.597,7.241,12.035;P<0.01,有意义;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试验组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χ2=11.695,P=0.000,有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满意,可以采纳。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最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冠脉微循环的受损情况,近些年来,我国在医疗行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由此冠脉微循环的重要性也是得到了医疗领域的高度认知,所以要必要着重探究急性心肌梗塞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相关检测手段和相关治疗方法,本文则是在此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微循环 治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急诊收治于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信封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干预35例)、实验组(急诊循证护理干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抢救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急诊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实验组急诊抢救时间、开放静脉通路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后,急诊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护理满足度明显提高,可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护理干预 患者实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效果影响。方法:将近两年(2020.09-2022.10)本医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选取58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探究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救治结局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病患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探究组病患抢救时间(41.48±11.31)min与住院时间(11.28±5.63)d较参照组的(55.67±12.53)min、(14.73±6.32)d更短,探究组病患对于急诊护理的满意度(93.10%)也比参照组(82.76%)更高。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积极影响病患的抢救效率,提升满意度。方法效果较好,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诊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