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影响

张米莉

张米莉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影响。方法本次实验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临床有效率较常规护理组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优质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较常规护理组高,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良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并发症;满意度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的胸骨后剧烈疼痛,采用药物治疗和休息也不能使症状完全缓解,还常常并发心律失常、心率衰竭、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1-2]。除了积极治疗外,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现以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中的影响为研究课题,作出以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有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选自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病患。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患者例数相同。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有既往精神病病史的患者。常规护理组中共有14例女性,16例男性;年龄为54~83岁,平均年龄为(64.35±3.4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半小时~10小时,平均(5.36±1.42)小时;梗死部位:前壁10例,下壁8例,其他12例。优质护理组共有13例女性,17例男性;年龄为56~84岁,平均年龄为(64.75±3.28)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半小时~8小时,平均(5.12±1.27)小时;梗死部位:前壁9例,下壁10例,其他11例。通过统计学比较得知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发病到入院时间等各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

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以下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因为病情严重,疼痛感剧烈,大多患者会有濒死感,因此多有悲观、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种负面心理能够使心肌缺血严重化,梗死面积扩大,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优点,让患者减少消极心理,保持平和的心态,增加治疗的信心。

②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的温度和湿度要保持适宜,定期通风,光线不能太强烈也不宜太暗,患者在休息时要保持安静,限制病房的探视人数,严禁在病房内吸烟。可以在病房内播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听感兴趣的广播,以保持患者心情的愉悦。

③生理护理:给予患者疼痛护理,依照医嘱给予止痛药或者镇静剂,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嘱患者卧床休息,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可以给予患者背部垫软枕,帮助患者按摩腰背部,可让患者轻微地活动四肢,以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在病情好转时多吃蔬菜和水果,促进排便;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可以使用开塞露或者低压盐水灌肠。

④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供医院的联系方式,以便有问题时及时联系;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满意度。临床疗效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体征明显消失;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体征基本消失;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死亡[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满意度根据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分为很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很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17.0统计学软件来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的表示和检验分别使用和t,计数资料的表示与检验分别使用(n,%)和,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反之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优质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常规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优质护理组的临床疗效较高于常规护理,但两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另外优质护理组的并发症少于常规护理组,且满意度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提高其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作用,还能够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优质护理中,我们加入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生理护理和出院指导几个方面的内容,改善了常规护理中与患者交流少的问题,重视患者身心方面的治疗状态。通过和患者细心的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给予患者疼痛和体位上的护理,减少疼痛带给患者的刺激,尽量使患者身体上保持最佳的状态[4]。让患者进行轻微的四肢活动并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在维持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的同时促进患者的排便;并予以患者饮食方面上的干预,促进患者的康复。总之,优质护理弥补了常规护理中过于片面的缺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便于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工作,让患者了解到遵医行为的重要性,从而更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5]。

【参考文献】

[1]董书领,董灵芝,任志艳等.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4):4-5.

[2]吴世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中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2):341-343.

[3]杨亚佳,范雪华,江溶.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6,31(08):718-720.

[4]张萍,陈芳芳.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90-92.

[5]俸秀兰.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9(01):93-95.

作者简介:张米莉1992.9.10女汉成都护士大专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