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门诊护理中危机处理与突发事件响应的重要性、挑战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深入分析门诊护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结合实例和统计数据,本文提出了提高门诊护理危机处理能力的建议,以期为门诊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门诊护理 危机处理 突发事件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ICU护理中断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以期根据影响因素制订一系列有效干预措施,切实有效地预防ICU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为患者及护士双方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 标签: ICU 护理中断 影响因素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以及应对措施。方法:以回顾性的方式任意选择自2021年7月-2023年7月内在临床精神科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应对措施。结果:用药安全、患者安全等是最多见的不良事件,经过综合分析发现护理人员的护龄、职称及学历与患者的病程、年龄及给药方式等会儿影响到护理不良事故的发生,差距明显(P<0.05)。结论:临床精神科应当结合不良事件及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优化护理手段,增强护理人员的认知与意识,进而提高护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对确保社会公众健康安全、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迫在眉睫。本文从我地区及六县一市疾控中心的基本情况、专业技术人员、基础设施、防疫经费投入和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现况以及在这诸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为了快速有效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贮备、现场处置以及善后处理评估等方面提高应急能力;应从各级政府、全社会要充分认识重要性、必要性,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政府领导和监督及突发应急财、物、人的保障投入等;应采取措施与对策,提出就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浅谈想法。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卧床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神经外科患者纳入对照组。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制定并实施了风险预防策略(实验组200名患者),以评估风险预防对策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跌倒发生率为2.00%,坠床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6.00%、18.00%(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卧床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因素、疾病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神经外科患者采取风险预防措施,可降低跌倒、卧床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坠床风险 跌倒风险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医疗相关的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当代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标准,用于加强医用放射防护管理,目的是保障医务工作者与公众的安全,然而要实现高标准的放射防护安全管理,仅依靠法规是不够的,对此探讨了模块化管理理念纳入放射科安全管理中的管理效果。

  • 标签: 放射科 突发事件 急救管理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规律,为防范医疗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3160例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2015年各年度每百张床位报告件数分别为52.88、57.34、75.14,平均值为62.57,年度差异显著(P〈0.001);Ⅱ级及以上事件构成比为1.77%、2.76%、3.19%,年度构成差异明显(P〈0.001);医嘱或处方不当、调剂错误、在院压疮、药品不良反应、跌倒与坠床、管路滑脱、针刺伤、输血不良反应事件连续三年居前八位。其中医嘱与处方问题、在院压疮、针刺伤、管路滑脱事件年度报告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无责报告、对报告者实施奖励可以有效提高不良事件的报告件数、员工参与度,对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率、防范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患者安全事件 医疗风险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逐渐步入正轨,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突发事件,影响工作效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使得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给社会秩序造成负面作用。因此,需要采取基层应急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对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基层应急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中护理干预在重症心肺复苏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开展常规护理的重症心肺复苏患者2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19年10月开展集中护理干预的重症心肺复苏患者20例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干预9周后预后效果、住院、抢救时间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情控制良好例数高于对照组,住院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护理 干预管理 事件分析
  • 简介:摘要: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医院作为疫情防控诊治的第一线和主战场,其档案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努力做好重大疫情防控档案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编研管理利用工作,为各级政府和医院今后疫情防控科学决策及正确应对类似重大突发事件积累经验并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疫情防控 突发事件 档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前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时间段为 2019.1月 ~2020.1月期间,因神经系统疾病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 9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是否实施不良事件的管理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 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不进行针对性的不良事件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风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44%,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7.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 97.77%,对照组为 86.66%,观察组明显更佳,组间数据差异较大,(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不良事件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构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院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对比施行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情况和处理时间。结果: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明显减少,主动上报率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处理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能主动上报并尽快进行处理。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 发生率 主动上报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策略的护理效果。方法:以双盲分组法将本院血液透析室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55例血透患者分成1组(n=77)及2组(n=78),分别为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后的防范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对比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透析室的临床护理中总结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后的防范护理策略能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改善血透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防范策略 护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