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描述翻译学,因其具有理论和应用双重属性,有助于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之间的沟通。而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基于人类学、社会学、符号学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描述翻译学具有相通的语言观、系统观和功能观。由此,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系统理论、功能理论、语境理论,能够为描述翻译学提供一种更为细致、有效的研究途径。

  • 标签: 描述翻译学 系统功能 语言学 模式
  • 简介:《柏梁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名篇,长期以来被视为七言诗或联句诗之始,不过其成篇时间却仍存争议。本文在梳理前人论述的基础上,通过辨析《柏梁台诗》最早出处的《东方朔别传》与《汉书·东方朔传》及东方朔故事流传的关系,指出《别传》虽非《汉书》蓝本,但其成书却不晚及束汉,由此确认《柏梁台诗》成于东漠之前。进而以《柏梁台诗》中若干“另类”叙述为线索,推测《柏梁台诗》并非如序文所说作于西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而是成篇于平帝元始五年(5)以後,七言诗体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文体背景。

  • 标签: 柏梁台诗 真伪 成篇时间 七言诗
  • 简介:本论文旨在介绍和评价晚清法国来华传教士樊国梁的名著《北京:历史和描述》。评介从三个角度展开:褒贬皆有的百科书、虚实兼顾的信息库、教士眼中的社会图。结尾部分,试图探讨该书呈现出的这三个特点所传达的信息。

  • 标签: 中国 北京 历史 描述 天主教
  • 简介:作为18世纪欧洲人中国知识重要来源的《中华帝国全志》一书,在介绍中国西南几个少数民族之际,事实上是将其所在地区定位为清朝的殖民地,并突出其与中央政府的紧张关系,强调汉人的轻蔑之心.耶稣会士的这种认识更通过地图的绘制而直接影响了18世纪一些欧洲制图家,甚至可能影响到当代西方学者对清朝国家性质的定位.本文分析了耶稣会士与中国人对西南地区政治属性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认为西方学者的殖民地研究视角对于研究中国国家形成的历史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清朝殖民地 耶稣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