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日本浮世绘诞生于江户时代,被誉为是大众文化之花。江户时代在文化上承袭了中世文化中的"雅",亦开启了近世文化中的"俗",被誉为"雅俗融合"的时代。作为美术领域中的浮世绘版画,在漫长的江户时代的历史过程中,如何体现从上方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过渡?本文以锦绘时期的铃木春信、黄金期的喜多川歌磨、末期的歌川国贞三者的美人画为素材,探讨美人画人物形象的变迁与"雅俗"关系的转变。

  • 标签: 美人画 人物形象 诗意 艳俗 “雅俗”关系
  • 简介:本文以郑午昌的画学思想和实践为中心,考察上海国画复兴运动中的新传统主义与民族主义话语之间的关系。通过话语分析发现,郑氏关于国画复兴的话语与国民党官方所宣传的民族主义话语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他的理论表述也使国画复兴的话语成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这既表明了郑午昌对于国民党宣扬“固有文化”的主观认同,也是民族命运危机时刻的时势使然。在实践的层面,通过把文人画重新“镶嵌”到了一个新的艺术机制和社会环境中,实现了国画“整个的向上”。

  • 标签: 郑午昌 新传统主义 画学 复兴 民族国家
  • 简介:一、入幕之因缘及其始末据蔡守夫人谈月色回忆:“1917年,李根源到广东为督办,邀请蔡守为秘书长。赵藩为广东交通部长,又请蔡守为秘书长。杨永泰为财政部长,又请蔡守为顾问。”。这则信息透露了蔡守在国画研究会成立前夕的具体活动情况。不过,谈月色文中提到蔡守所担任的职务,在军政府任职名单中没有找到,反倒在李根源《雪生年录》所公布的幕僚名单中。

  • 标签: 李根源 蔡守 因缘 国画 赵藩 笔墨
  • 简介:鲍少游(1892-1985)是20世纪广东一位重要的艺术家兼美术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京都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1927年归国后与夫人曾丽卿在香港共同创办了丽精美术学院,之后专心致力于美术教育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鲍氏的努力下,丽精美术学院成为当时香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美术学校,其学生遍布粤港及东南亚地区,郑春霆称其为“香港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先驱”。本文试图借助鲍少游后人捐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大量的原始文献,秉持实证的精神,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丽精美术学院的历史,同时论述鲍少游的美术教育生涯及其对香港及东南亚美术发展的影响。

  • 标签: 鲍少游 丽精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 写生 展览会
  • 简介:本文以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为对象,讨论日记主人如何运用绘画实践及其作品,建构并经营其社交生活,着重分析书画在其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沟通功能,也使嘉道年间广州地区的社会生活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风格。首先,仪式性和非仪式性场合的赠礼画在谢兰生与友人的日常生活交往中,起到了沟通的功能。其次,谢兰生与人会晤雅集时,往往通过书画创作增加社交生活的文化内涵。再次,在携友出游这种流动雅集中,谢兰生与僧道、寺庙的交往,为繁嚣的商业城市注入一份从容幽雅的闲情逸致,也为广州文化的丰富面相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脚注。

  • 标签: 谢兰生 日记 广州画坛 文人生活
  • 简介:千百年来,“以淡为宗”的审美趣味始终引领水墨画的创作旨趣,“以墨代色”“色不夺墨”延展传统水墨的文脉意蕴.娓娓述说画者温文尔雅的笔情墨趣。它可以是横涂竖抹问倏若造化、图出云霞的大者之美.抑或是方寸之间演绎气韵流宕、奇诡浪漫的绝美意象。在孩童的画笔之下,似乎更具有创作“尽精微,致广大”的水墨小品的禀赋,在这样一个被趣味化的微观世界,儿童的妙造心得消解了成人水墨中的岁月沧桑,予人一种特有的轻松灵动。

  • 标签: 水墨画 东莞市大朗镇 作品赏析 中心小学 学生 童心
  • 简介:当初创造韩文时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产生了与中文完全不同的几何学形体的韩文。从这一点能感到其独创性与主体性。本来几何学形态并不合适笔记,在汉字的影响下经过弓形书体转换成今天的明朝体系。1990年代来,自从出现了麦金塔在绘制韩文时比较方便的工具,韩文的形发生了急速的

  • 标签: 数字化 字形 几何学 中国文化 主体性 独创性
  • 简介:寿石工是民国时期享誉京城的篆刻家和书法家,他教授金石篆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执教达三十年之久,在北方艺术界影响很大,被誉为“执北方印坛之牛耳”,是当之无愧的印林前辈。笔者曾撰有《寿石工的印学交游及其篆刻在旧京印坛的地位》一文。随着新资料的发现,笔者将进一步通过民国时期北方刊物及相关书籍中的散佚寿石工资料,对其生平事迹及篆刻艺术进行梳理,作为前文的增补和延伸。

  • 标签: 寿石工 篆刻 生平与交游
  • 简介:2014年12月27日,“浦江行一马锋辉水墨画作品展”在浙江省浦江仙华文景园书画会展中心举行。展览展出艺术家马锋辉近年创作的水墨作品110余件,是马锋辉首次举办大型综合个展。马锋辉现为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浙江美术馆馆长。此次“浦江行”所展示的水墨画作,是马锋辉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同筑中国梦、共绘浦江韵”浦江行采风活动以及多次往返家乡中写生创作的作品。展览分为“浦江行”“松风在怀”“笔意墨韵”三个部分,即以写生的方式描绘故里,以独特的笔墨抒写松树,并在山水花鸟间展示其恢弘之气。

  • 标签: 会展中心 浙江省 作品展 水墨画 浦江 书画
  • 简介:2010年12月底,杭州关于书法的热点新闻之一是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的庚寅冬至湖上雅集。在这一群以书法的现代性研究与创作为主要目标的艺术家身上,雅集这一传统文人的聚会形式取之以一种现代的策划思路和合书、创作、对话、互动的新形式,并在活动中为媒体准确地勾画了新闻关注点。

  • 标签: 现代性研究 中国美术学院 书法研究 社会意义 雅集 冬至
  • 简介: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华彩书香——[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获奖设计师作品展于2011年3月30日亮相北京雅昌艺术中心。此次展持续到4月25日。

  • 标签: 艺术中心 作品展 设计师 中国 世界 出版工作者协会
  • 简介:2016年4月2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义新欧·丝路行——全国美术名家主题创作展"在浙江义乌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徐里,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丁杰,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马锋辉,浙江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李莎,浙江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

  • 标签: 浙江义乌 主题创作 文联党组 浙江省文化厅 中国美协 中国美术家协会
  • 简介:曹氏归义军时期,由于曹氏家族与于阗王族的联姻政策,使得敦煌与于阗进入到一个密切交流的时期,大量于阗人活动在敦煌。在这个时间段中,敦煌石窟中出现了于阗王李圣天、皇后曹氏等于阗王族的供养像。通过对这些供养像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原地区的服饰制度在敦煌保留下来,于阗王族们的礼服明显模仿着汉地帝王、皇后的服饰,于阗太子所着的常服也与敦煌当地居民相同。在佛事活动上,于阗人与敦煌民众也是趋于一致,写经、造像并无二致。体现出于阗王族在服饰制度、佛教信仰方式上趋于汉化。这种汉化的倾向甚至西传到了于阗本土,使得晚期于阗出现了汉风明显的图像。

  • 标签: 于阗王族供养像 李圣天 服饰制度 佛事活动 汉化
  • 简介:<正>《中国钢笔书法》创刊二十余年,使全国的硬笔书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硬笔书法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为了进一步推动硬笔书法的教学普及和发展,培养书法的基础人群,展示书法创作与研究的新成果,从而掀起新的书法教育热潮,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社特举办“中国钢笔书法·首届全国教师书法作品大赛暨全国书法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组建征稿”活动。

  • 标签: 教师教育研究 征稿对象 郑可 民期 创始会员 汇款地址
  • 简介:随着天竺、西域、日本、朝鲜等地信众的巡礼和官方的支持,五台山文殊信仰在东亚文化圈内得到广泛传播,并在东亚多地完成信仰空间的复制。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建构及信仰空间复制对于研究佛教的传播与接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方志、僧传、行记、灵验故事、敦煌遗书等相关史料的梳理,一方面探究五台山形象发生多层次演变的原因及"文殊一五台山"信仰的流动过程,另一方面也试图关注佛教在东亚范围内的传播模式。

  • 标签: 五台山 文殊信仰 圆仁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 简介:周建伟,江苏省无锡市陆区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现年46岁,无锡市惠山区书法协会理事。书法作品先后在《教师报》、《锡山日报》等刊物上多次发表。在2006-2008年江苏省教育管理干

  • 标签:
  • 简介:在明代,王铎和他的姻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明清鼎革之际,除了1641年正月死于洛阳之变的吕维祺(1587-1641),王铎的姻戚集体选择了投降。在清初,他们遭遇了同样的身份危机,政治上的失意,使他们结为盟友,并将历史声名寄托于王铎文艺的不朽。他们在清初所刊刻的,除了《琅华馆帖》与《银湾帖》,还有薛蒨(字葳生)所刻《日涉园帖》及张缙彦所刻《论诗文歌》。本文在梳理王铎与薛所蕴、张缙彦二人交往的基础上,讨论这些刻帖的刊刻意图,从而加深对仕清贰臣集团追求不朽文艺声名、保存家族记忆的同情与理解。

  • 标签: 王铎姻亲 贰臣 尊严 身份资本 家族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