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正>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门派众多,但国内翻译过来的西方文论著作中对意识批评的介绍甚少。然而,正象英国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所指出的那样:该学派“最令人瞩目、最突出的一点是,它成功地提供了一些具有相同洞察力的个人的批评研究。”这种相同的洞察力即表现在他们对文学中意识现象的共同关心。综观以乔治·布莱为代表的批评家的文学观念和批评实践,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性即表现在他们对文学的基本性质的共识上,认为文学作品是人类意识的一种形式,文学批评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对意识的批评;文学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经验的对象。

  • 标签: 文学批评观 批评家 经验模式 批评者 “我思” 波德莱尔
  • 简介:昆曲《血手记》改编自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麦克白》,是以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处理并表现外国经典戏剧题材的成功案例之一。其主题并非传统昆曲擅长的题材,但它对人物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秉承了传统的韵味和艺术特征。本文以《麦克白》和《血手记》的舞台视频资料为基本依据,结合古典戏曲美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血手记》在人物塑造上所体现的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

  • 标签: 《血手记》 《麦克白》 人物塑造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推动叙事研究的发展,加强国内学界同仁的交流与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筹委会将于2005年11月10日至12日(9日报到)共同举办第二届全国叙事研讨会,在会上将成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1)叙事作为学科在国内外的建设与发展;(2)叙事理论:东方与西方;(3)跨学科叙事研究;

  • 标签: 全国叙事学 叙事学研讨会 征集论文
  • 简介:与经典叙事单一的结构主义范式形成鲜明的对照,后经典叙事并不是一元的理论流派,而是繁杂的“批评画框”,是女性主义叙事、认知叙事、修辞性叙事、跨媒介叙事、历史文化叙事等诸多新叙事理论的“杂合”。在当前中外大量关于经典叙事与后经典叙事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对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各个分支之间关系的探讨无疑是一个盲点。本文以后经典叙事的两个重要分支——认知叙事和修辞性叙事为例,在考辨“读者”、“语境”以及“不可靠叙述”等争议性概念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不同派别的后经典叙事之间的排他性和互补性。

  • 标签: 后经典叙事学 复数性 排他性 互补性
  • 简介:世上真有什么方法能帮我们进一步发掘经典作品从而发现老路中的新路?在这方面,音韵真能帮我们多少,让我们确确实实地搞明白那些不断地引起我们好奇、关注、却又不断地让我们疑惑不解的文学现象?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何能如此诗意盎然、令人难以忘怀?根据本文的观点,真正使这首诗如此诗意盎然的,首先是这首诗的细致、单纯、情绪声调化了的语音结构。这首诗的“语音结构”,不管如何未受重视,不仅“比词的句法更单纯、更本质”,更能与心灵一脉相通。再按本文的分析,这首诗之所以会有如此特殊的魅力,归根结底,是因为诗中隐含着某种影响无时不在、却又常被视而不见的虚词。这种“渺小”“隐身”的虚词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为小诗增添无尽的诗意;它又像《奥义书》中最常用的比喻“水中之盐”一样,细致入微地调和着小诗的语音结构、味觉、口感,使之回味无穷,或者像“绘事后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说法所提示的那样,使小诗更出神入化。本文就此进一步探索是否能按同样的思路,以音韵为指导,耳目一新地重新阅读经典作品,不单是汉语的经典作品,而且还包括其他非声调性语言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罗伯特·弗洛斯特的《雪夜歇脚树林边》,并以此为契机,发掘重要的、却常被忽略的文化和文学作品的互相参照的诸多可能性。既然这种文学现象绝非区域性而属全球性的,这种互相参照的重要性就更为显而易见,正如歌德在《潘多拉》中悲叹时所强调的那样,因为我们人类总是“命中注定似地只见被光照亮的物而不见照亮物的光”。

  • 标签: 音韵学 诗学 功能词 声调化情绪 比较文学
  • 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是从生态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角度审视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还没有涉及小说创作的“生活的符号化”主题。本文将以巴赫金的社会文化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特别是以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和批评方法为核心,深入阐释小说《白噪音》的文本意义。本文认为,作品似乎不像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那样贴近物质世界,却在生活的符号化过程中,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后现代商品社会的诗性特征,发掘出后现代生活独特的精神世界。

  • 标签: 唐·德里罗 巴赫金 《白噪音》 生活的符号化
  • 简介:《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是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课文。它出现在目前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中,而且从1912年入选由蒋维乔、庄俞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五册》起,其改编白话版与文言原版就是各个版本的小学或初中教科书的常备课文。其寓意看似简单明了:体现了一种知难而上,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细究之下,

  • 标签: 《愚公移山》 现象学还原 神话文本 语文教科书 经典课文 商务印书馆
  • 简介:本文首先阐述了西方学界关于后经典叙事两个发展阶段的划分。文章认为,在第二阶段,后经典叙事彰显出六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动向:一、叙事新流派的不断涌现;二、对叙事研究跨学科路径的重访与反思;三、叙事研究的'历时转向';四、叙事研究的'跨国界转向';五、对叙事学家个人学术思想的研究;六、后经典叙事流派之间的交叉整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动向也是后经典叙事在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与核心命题。

  • 标签: 后经典叙事学 第二阶段 命题
  • 简介:小说《伤逝》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用倒叙结构中的对比性诗化结构表现出了鲁迅充满现代性悖论的婚恋观与女性观。作为在传统与现代转型之间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涓生在反叛传统之时,仍然难以彻底告别传统女性观的影响。鲁迅不是在道德层面上批判涓生之罪,而是在生存要义的前提下,呈现出了爱情的脆弱本质。

  • 标签: 《伤逝》 现代性 男性视角 女性观
  • 简介:为促进叙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东西方叙事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首届国际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叙事研讨会”定于2嘶年10月16-19日在江西南昌赣江宾馆举行。

  • 标签: 国际会议 文艺理论 叙事学 学分 学会 中外
  • 简介:神话是存在于语言之上的二度符号系统,有着类似于诗歌的对偶结构;今日之神话也是一种审美现代性话语,是构成现代主义文化的重要部分。罗曼·雅各布森的诗学话语在各个方面都印证了神话的上述特征。如果我们把雅各布森的诗学话语看成一个超文本符号系统,可以说,雅各布森穷一生之力建立起这一系统去探索语言中的"诗功能",而"诗功能"反过来也浸透到他所建立的符号系统中,令其呈现出结构完美,具有诗歌结构特征的神话体系。

  • 标签: 雅各布森 诗学 神话
  • 简介:<正>国内把赛珍珠误认为赛金花的日子也许已经过去,但讲起赛珍珠,人们想到的也许只是她发表于1931年的成名作《大地》和她在1938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其实,赛珍珠的一生极其丰富多彩,从事过许多有意义的事,在不同的领域留下了重要的影响。首先,赛珍珠一生致力于促进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她和她的第二个丈夫理查德·沃尔什在三、四十年代创办和出版的《亚洲》杂志,在远东问题上曾对美国的学术与舆论界产生过极

  • 标签: 赛珍珠 女性主义 美国女作家 新认识 诺贝尔文学奖 传教士
  • 简介:理查德·赖特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黑人作家,他的《土生子》和《黑小子》的问世,既标志着自然主义抗议小说的胜利,也遭到美国白人文学界的排斥和某些黑人文学批评家的抨击。本文从论述理查德·赖特的文学贡献与思想局限着手,进一步探讨赖特为什么要放弃现代主义创作手法,而选择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通过对赖特的早期短篇代表作《大小子离家》、中期代表长篇《土生子》和《黑小子》的文本剖析,笔者试图揭示理查德·赖特文学创作中的现代主义特征,旨在对理查德·赖特的文学创作技巧、创作动机和文学思想做出更为客观公正的评判。

  • 标签: 理查德·赖特 《土生子》 《黑小子》 自然主义 现代主义
  • 简介:无论小说构思、人物原型还是主题思想,《大闪蝶尤金妮娅》都突出了博物元素。在英国殖民扩张的历史语境中,小说叙述的博物和帝国主义具有共谋性。在话语层面,博物学家威廉照搬欧洲博物标准为亚马逊森林的物种命名与分类,这体现了意欲"冻结"当地文化的帝国知识话语暴力。在政治层面,殖民者哈罗德的异国动物标本收藏折射出对殖民地的殖民欲望。在经济层面,异国动物标本交易为博物学家个人以及英帝国带来可观收益,占有这些标本是对殖民地的资本掠夺。

  • 标签: A.S.拜厄特 《大闪蝶尤金妮娅》 博物学 帝国主义 共谋性
  • 简介:当人大出版社要我为斯蒂格利茨的《经济》最新中文版写个简要书评的时候,我便在电话中欣然接受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写作任务。这并非为了某些特殊的奢求,也绝非为了要与这位名声显赫的诺奖经济学家沾上点边,只是为了图报数年前阅读斯氏第一版《经济》时的那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这些年来,很难再读到当时读书时的那种自我陶醉的意境了。因此,此时的图味变成无穷的激扬。

  • 标签: 《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家 写作任务 中文版 出版社
  • 简介:人生的道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我们很难从中找到一条康庄平坦之途.从而顺利地达到目的。我在青年时代即志于词,虽然几经沧桑.历尽艰辛,清苦一生,却颇感欣慰。小学毕业之后,我因家贫而辍学,遂遵父命从塾师刘果新先生学习:杲新先生既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又接受了近世维新思想。从他学习儒家经典、诗词和书法,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年,却使我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求并最终。

  • 标签: 词学 诗词 国学 历程 人生 儒家经典
  • 简介:孙绍振先生虽然年过古稀,但还是将生命中大量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文本的微观解读。强烈的批判精神,对文本解读锲而不舍、全身心投入的献身精神,都令人感佩。从《名作细读》到《月迷津渡》,孙先生提出了文本解读的"哲学化"门径,但依然对如何有效地传授文本解读的方法怀有困惑。本文就此问题,对名作的细读做进一步的审思。

  • 标签: 孙绍振 文本解读 《名作细读》 《月迷津渡》
  • 简介:《古典文学知识》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普及古典文学知识为内容的刊物,是一本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杂志,生动活泼,雅俗共赏。大专家写小文章,小文章见深工夫,是本刊的一大特点。杂志内容涉猎古典文学的各个领域,对各个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提高文化素质,都有所裨益。2016年报刊征订工作已经开始,《古典文学知识》公开邮发代号:28-34,全国各地的读者均可到当地邮局订阅。考虑到个别读者漏订或缺期等原因,我社可办理邮购。

  • 标签: 杂志内容 征订工作 邮发代号 缺期 一本 文化素质
  • 简介:文学人类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先锋。在经过从文学作品到文学文本、从文学文本到文化文本的论域拓展之后,文学人类进一步向着当代人文学科的思想腹地挺近。借助于对“多重证据”和“物的叙事”的多维观审,文学人类凸显了当代思想对物之“物性”的再思。文学人类对物的“重现发现”,处在物我关系时代变迁的“合题”阶段,也应和着当代思想的辩证革新。物性再思不仅唤醒物,也开启了物我共生的新世界。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物性 物的叙事 物我共生
  • 简介:海明威作品中充斥着“硬汉”形象,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关注女性和女性意识的作家。本文对其短篇小说《雨中的猫》里“猫”这一符号进行解读,认为海明威笔下的“猫”是男权社会里女性的象征:它既是没有归属的漂泊者,又是渴望理解的社会零余人和无奈的被动接受者,其指代的女性生存状态就是非中心与边缘化。从符号视角来看,海明威写作风格的“冰山原则”在于以有限的符号形式创造无限的意义空间。

  • 标签: 厄内斯特·海明威 《雨中的猫》 符号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