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测定早孕期子宫动脉数据对预测妊娠高血压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7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病例组)和同期常规产检的7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在孕11 ~ 13+6周行多普勒超声时子宫动脉数据及妊娠结局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妊娠高血压的价值。结果病例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双侧切迹例数较对照组高[0.54 ± 0.12比0.43 ± 0.08、0.97 ± 0.36比0.69 ± 0.31、12.86%(9/70)比1.43%  (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体质量较对照组低[(2 912.38 ± 528.07) g比(3 487.39 ± 416.73) g],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率、窒息率及早产率较对照组高[11.43%(8/70)比1.43%(1/70)、8.57%(6/70)比0、15.71%(11/70)比4.29%(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I预测妊娠高血压曲线下面积最大;当界限值设定为0.798时,PI预测妊娠高血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0%、86.00%。结论妊娠高血压孕妇在孕早期(11 ~ 13+6周)子宫动脉血流情况就已出现异常,临床可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参数对妊娠高血压进行预测,其中PI预测效能较好。

  • 标签: 妊娠初期 子宫动脉 高血压,妊娠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特征预测胸膜下临床ⅠA周围型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诊断为胸膜下临床ⅠA周围型肺腺癌274例患者的CT征象。按照6∶4的比例,将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收集的164例患者作为训练组,将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收集的110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定量测量肿瘤最大径、实性成分最大径、病灶与胸膜间最小距离,计算实性成分占比;并分析肿瘤的CT征象,如肿瘤与胸膜的关系分型、是否存在桥征、病灶的位置、密度类型、形状、边缘、边界等。采用单因素分析找出与VPI相关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VPI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74例肺腺癌中有VPI 121例,无VPI 153例。训练组中有VPI 79例、无VPI 8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训练组中实性成分最大径、实性成分占比、密度类型、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肿瘤与胸膜关系、桥征在有VPI与无VPI肺腺癌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训练组中肿瘤与胸膜关系[以Ⅰ型为参照,Ⅱ型(OR=6.662,95%CI 2.364~18.571,P<0.001),Ⅲ型(OR=34.488,95%CI 8.923~133.294,P<0.001)]及血管集束征(OR=4.257,95%CI 1.334~13.581,P=0.014)是VP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0.504为训练组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最佳截断值,其预测VPI的灵敏度为62.03%、特异度为89.41%,曲线下面积为0.826。该模型在验证组中以0.449为最佳截断值,其预测VPI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47.06%,曲线下面积为0.713。结论CT特征中肿瘤与胸膜关系、血管集束征有助于鉴别胸膜下的临床ⅠA周围型肺腺癌是否发生VPI。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脏层胸膜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测定早孕期子宫动脉数据对预测妊娠高血压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7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病例组)和同期常规产检的7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在孕11 ~ 13+6周行多普勒超声时子宫动脉数据及妊娠结局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妊娠高血压的价值。结果病例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双侧切迹例数较对照组高[0.54 ± 0.12比0.43 ± 0.08、0.97 ± 0.36比0.69 ± 0.31、12.86%(9/70)比1.43%  (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体质量较对照组低[(2 912.38 ± 528.07) g比(3 487.39 ± 416.73) g],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率、窒息率及早产率较对照组高[11.43%(8/70)比1.43%(1/70)、8.57%(6/70)比0、15.71%(11/70)比4.29%(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I预测妊娠高血压曲线下面积最大;当界限值设定为0.798时,PI预测妊娠高血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0%、86.00%。结论妊娠高血压孕妇在孕早期(11 ~ 13+6周)子宫动脉血流情况就已出现异常,临床可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参数对妊娠高血压进行预测,其中PI预测效能较好。

  • 标签: 妊娠初期 子宫动脉 高血压,妊娠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为一种常见的妊娠特有疾病,是孕妇和围产期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妊娠检查,结合二维超声,可反映胎儿、孕妇血流状态及血流灌注对胎儿器官的影响。孕妇及胎儿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够反映HDCP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对于判断妊娠各时期的子宫-胎盘-胎儿血液循环情况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HDCP和围产期结局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DCP孕妇及胎儿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评估和综述。

  • 标签: 高血压,妊娠性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妊娠高血压和蛋白尿发生的报道寻找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HDP)的循环补体相关蛋白,探讨补体系统在HD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孕20周前血清,共纳入60例HDP和60例正常孕妇,按年龄和孕周1∶1配对。采用非标记蛋白质谱方法筛选12对血清标本中差异表达的补体蛋白,余48对用于初步验证。当差异倍数(FC)>1.2或<0.8,且P<0.05时入选。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相应因子的预测价值。结果高血压孕妇血清补体C1亚单位(C1s)、C8 beta链(C8β)、C1抑制剂(C1-INH)的FC分别为1.19、1.23、0.73(t=2.07,2.06,-3.40;P均<0.05);子痫前期(PE)孕妇C1s、C8β、C1-INH、H因子相关蛋白5(CFHR5)、丛生蛋白(CLU)、C反应蛋白(CRP)的FC分别为1.39、1.50、0.72、2.49、4.38和1.82(t=4.36,5.61,-3.70,6.82,8.70,7.27;P均<0.05)。C1s、C8β和C1-INH联合对HDP的AUC值为0.89。CFHR5、CLU和CRP对PE的AUC值分别为0.88、0.92和0.91。结论HDP发生前,孕妇体内已出现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激活及调节紊乱。补体C1s、C8β、C1-INH联合检测有望用于HDP的预测,CFHR5、CLU、CRP可能是肾脏损伤性HDP的潜在预测分子标志。

  • 标签: 高血压,妊娠性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补体激活 聚集素 C反应蛋白质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构建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血管再通后恶性脑水肿(MBE)发生预测模型,并比较预测性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20年6月于江阴市中医院行早期血管内治疗(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3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67)和测试组(n=115),根据患者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是否发生MBE,将训练组分为MBE组(n=41)和非MBE组(n=226)。分别比较训练组与测试组及训练组中MBE组与非MBE组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包括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侧支循环分级、脑血容量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筛选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发生MBE的预测因素,比较两个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训练组和测试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E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收缩压、入院NIHSS评分、高血压比例、脑侧支循环0~2级比例、取栓次数>3次比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脑血容量分别为(68.95±8.04)岁、(146.71±22.73) mmHg、17(13,21)分、87.80%、82.93%、68.29%、(365.64±87.83) min、(32.56±5.73) mL/100 g,明显高于非MBE组[(60.27±7.13)岁、(137.92±19.58) mmHg、14(10,18)分、73.01%、60.62%、2.65%、(307.59±74.05) min、(27.49±5.46) mL/100 g](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入院NIHSS、脑侧支循环分级、取栓次数、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是前循环ALVOS患者行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预测因素(P<0.05)。XGBoost算法模型重要特征评分中排前五位的为脑侧支循环分级34分、取栓次数27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25分、入院NIHSS评分22分、年龄16分。训练组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49~0.883),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1.547,P=0.438;XGBoost算法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99~0.913),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1.021,P=0.998。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对前循环ALVOS患者行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MBE发生预测性能相当,且脑侧支循环分级、取栓次数、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入院NIHSS评分以及年龄可作为预测因子。

  • 标签: 卒中 脑水肿 血管 Logistic模型 XGBoost算法模型 血管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MG)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77例行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为训练集,并按照相同标准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的62例行胸腺瘤切除术患者设为验证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经胸部X线、CT检查和相关检测确认477例行胸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后MG发生率为14.05%(67/477)。发生MG和未发生MG的两组患者在合并免疫疾病、术前病程、手术路径、肿瘤是否完整切除、WHO病理分型、术后肺部感染以及术后放化疗等资料上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免疫疾病、手术路径为开胸、肿瘤未完整切除、WHO病理分型为A+AB型、术后肺部感染以及术后未放化疗是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37(95%CI:0.807~0.867)和0.817(95%CI:0.784~0.850),两集的校正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拟合反映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95%CI:0.794~0.874)和0.825(95%CI:0.789~0.861)。结论合并免疫疾病、手术路径为开胸、肿瘤未完整切除、WHO病理分型为A+AB型、术后肺部感染以及术后未进行放化疗是行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准确评估和量化胸腺瘤切除术后MG发生的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 标签: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的变化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RP)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80例,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和欧洲肿瘤治疗研究协作组(RTOG/EORTC)诊断分级标准,分为并发≥2级RP患者组和<2级RP患者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其放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2和3个月NLR和乳酸脱氢酶(LD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改变,并分析NLR与RP的相关性。对80例并发RP的NSCLC患者根据放疗后3个月NLR水平做ROC分析,评估NLR水平预测患者并发≥2级RP的价值。同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KPS评分、分期和放射总剂量等临床特征与≥2级RP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放疗的NSCLC患者中,有18例(22.5%)患者并发≥2级RP,有62例(77.5%)患者并发<2级RP。≥2级RP的发生与放射总剂量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病理、KPS评分及分期均无关(均P>0.05)。≥2级RP患者在接受放疗前NLR水平分别为2.01±0.21。放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NLR分别为3.34±0.45、3.86±0.42和4.89±0.56,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均P<0.05)。<2级RP患者在接受放疗前后的NL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3个月≥2级RP患者的NLR水平明显高于<2级RP患者(4.89±0.56比2.38±0.54,P<0.05)。两组患者的LDH和TGF-β1水平在放疗前后无变化(均P>0.05)。ROC分析显示NLR诊断≥2级RP临界值2.861,其诊断≥2级RP的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82.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放射总剂量增加、NLR增高与≥2级RP的发生具有相关性。NLR≥2.861(OR=13.55,95%CI:3.233~38.220,P=0.001)和放射总剂量≥60 Gy(OR=3.872,95%CI:1.211~15.632,P=0.014)可作为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发生≥2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放疗后NLR水平增高与肺癌患者发生≥2级RP明显相关,可作为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发生≥2级RP的预测因素。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辐射性肺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ROC曲线 COX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甘胆酸(CG)与总胆汁酸(TBA)水平预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早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晋城大医院收治的82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早产的12例患者纳入发生早产组,其余70例患者纳入未发生早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CG、TBA水平预测ICP患者早产的价值。结果发生早产组血清CG、TBA水平分别为(66.65±3.05)μg/ml、(25.12±1.42)μmol/L,均高于未发生早产组的(35.62±4.03)μg/ml及(15.13±1.29)μmol/L,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CG、TBA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ICP患者早产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821、0.913,以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最好。结论血清CG、TBA水平与ICP患者早产的发生有关,二者高表达可增加ICP患者早产风险,对预测IPC患者早产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 早产 血清甘胆酸 总胆汁酸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的预测评分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及分娩的4 593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孕产妇的年龄为(28.1±3.3)岁,孕次为(1.8±0.5)次;初产妇为3 164例,经产妇为1 429例。根据孕产妇围生是否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将其分为输注组(n=96)及未输注组(n=4 497)。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组孕产妇的一般临床和分娩相关资料。单因素分析中,对孕产妇年龄、妊娠前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次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经产妇比例、妊娠合并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以及既往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将可能影响孕产妇围生红细胞输注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软件绘制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列线图,并构建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预测评分模型。采用Bootstrap抽样法进行重复自抽样500次,对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根据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绘制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率的校正曲线,评价二者的一致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对2组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注组孕产妇的年龄,妊娠前BMI,以及经产妇、产前重度贫血、剖宫产术分娩、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痫前期、多胎妊娠、分娩巨大儿的比例,均高于未输注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50,P<0.001; t=2.291,P=0.022; χ2=4.140,P=0.042;P<0.001; χ2=20.348,P<0.001; P<0.001; P<0.001; P<0.001; χ2=7.519,P=0.006;P=0.011)。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孕产妇年龄增加(OR=1.183,95%CI:1.113~1.258,P<0.001),产前重度贫血(OR=12.167,95%CI:1.269~116.608,P=0.030),剖宫产术分娩(OR=6.118,95%CI:1.099~34.042,P=0.039),前置胎盘(OR=9.204,95%CI:1.207~70.198,P=0.032),胎盘早剥(OR=10.714,95%CI:1.125~102.044,P=0.039),子痫前期(OR=4.003,95%CI:1.097~14.606,P=0.036)及分娩巨大儿(OR=1.183,95%CI:1.113~1.285,P<0.001),均为影响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列线图显示,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对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的一致性指数为0.881(95%CI:0.805~0.932)。校正曲线结果显示,围生孕产妇红细胞的预测输注率与实际输注率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1,二者一致性良好。结论根据影响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但是,该评分模型对于不同地区围生孕产妇红细胞输血风险的预测价值,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红细胞输注 孕妇 危险因素 围生期 风险预测 评分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Ⅱ~Ⅲ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8例,女110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7岁。所有病人行开腹或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后复发情况。(2)影响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3)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3年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 3.6.1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使用R软件绘制校准度曲线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结果(1)术后复发情况:228例病人中,53例术后复发,其中局部复发19例,远处转移34例。34例远处转移病人中,肝转移14例、肺转移7例、脑转移4例、多发转移及其他部位单发转移9例。53例病人术后复发时间为12个月(6~19个月)。(2)影响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肠梗阻、术前癌胚抗原(CEA)、腹腔积液、血管侵犯是影响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χ²=4.463、13.622、10.914、5.911,P<0.05)。病理学N分期是影响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5 μg/L、腹腔积液、血管侵犯、病理学N分期为N1或N2是影响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129,3.071,7.634,3.439,15.467,95%可信区间为1.328~7.373,1.047~9.007,1.103~52.824,1.422~8.319,3.498~68.397,P<0.05)。(3)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术前CEA、腹腔积液、血管侵犯及病理学N分期引入R 3.6.1软件,构建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术前CEA>5 μg/L的列线图评分为41.7分,腹腔积液为41.0分,血管侵犯为74.2分,病理学N分期N1为45.1分、N2为100.0分,各项危险因素不同取值得分总和对应术后复发概率。绘制ROC评价列线图预测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能力,其AUC为0.805(95%可信区间为0.737~0.873,P<0.05)。校准曲线图显示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列线图模型预测复发概率与实际复发概率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术前CEA>5 μg/L、腹腔积液、血管侵犯、病理学N分期为N1或N2是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Ⅱ~Ⅲ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风险。

  • 标签: 结肠肿瘤 根治术 复发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6月— 201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6例,女289例;年龄16~102岁,平均74.6岁。根据术前和术后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术前DVT组、非DVT组和术后DVT组、非DVT组。统计患者术前、术后DVT发生率及术前到术后变化规律。评估术前、术后DVT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手术方式、术中输血量、血清学指标等。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DVT发生率为36.5%,术后DVT发生率为57.1%(P<0.05)。术前单侧DVT发生率为30.5%,术后单侧DVT发生率为37.5%(P<0.05)。术前双侧肢体DVT发生率为6.0%,术后双侧肢体DVT发生率为20.0%(P<0.05)。术前近端、混合、远端DVT发生率分别为2.8%、6.7%、90.4%;术后近端、混合、远端DVT发生率分别为2.2%、4.7%、93.1%。术前到术后血栓无变化293例(60.4%),加重164例(33.8%),减轻28例(5.8%)。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前DVT组与非DVT组在骨折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受伤至入院时间、纤维蛋白原、骨折AO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病史、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VT组与术后非DVT组在年龄、骨折侧别、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ASA评分、受伤至入院时间、术中输血量、骨折AO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性别、手术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既往有VTE病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既往有VTE病史、合并其他部位损伤与术前发生DVT显著相关(P<0.05);术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既往有VTE病史与术后发生DVT显著相关(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DVT发生率较高,术后较术前有明显上升,血栓类型以远端血栓为主;预防性抗凝效果并不理想;女性、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既往VTE病史、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是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受伤至手术时间、既往有VTE病史是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股骨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发生肺栓塞的56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发生组;另抽取同期未发生肺栓塞的56例AECOPD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AECOPD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糖尿病、恶性肿瘤病史、下肢外伤史、6周内手术史、脑血管意外史、长期卧床患者占比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恶性肿瘤病史、下肢外伤史、6周内手术史、脑血管意外史、长期卧床是AECOPD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恶性肿瘤病史、下肢外伤史、6周内手术史、脑血管意外史、长期卧床是AECOPD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肺栓塞 糖尿病 下肢外伤史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妊娠糖尿病(GDM)孕产妇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及发生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APA PsyINFO、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收集GDM孕产妇心理障碍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19日。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学评价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Stata 15.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8篇研究,GDM孕产妇孕期压力、焦虑、抑郁、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5%(95% CI:2%~48%)、49%(95% CI:12%~85%)、23%(95% CI:18%~28%)、15%(95% CI:11%~21%)。GDM是孕期焦虑(OR=1.14,95% CI:1.04~1.25)、抑郁(OR=1.63,95%CI:1.21~2.20)、产后抑郁(OR=1.52,95%CI:1.18~1.96)的危险因素。结论GDM会影响孕产妇的心理健康,医护人员应对孕产妇进行早期心理障碍筛查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维持母婴健康。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孕产妇 围产期心理障碍 焦虑 抑郁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移植患者围手术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的发生率,探究PND的危险因素及其模型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行肺移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分别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MMSE)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量表检测判定是否发生PND,根据是否发生PND分为非PND组和PND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情况[包括ASA分级、入室肺动脉压、供肺冷缺血时间、体外膜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 ECMO)使用、肺动脉阻断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术中总输液量、术中总输血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术中Hb下降率等]、术后入ICU后ECMO转流时间、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前3 d乳酸值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神经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检验相关模型对PND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1例患者,术后第7天PND发生率为32.7%(33/101),术后1个月PND发生率降至14.9%(15/101),术后3个月PND发生率为8.9%(9/101)。在单因素分析中,术后第7天PND组供肺冷缺血时间、ECMO的使用、术后ECMO转流时间、ICU滞留时间和术后第2天乳酸值高于非PND组;术后1个月时PND组术后ECMO转流时间高于非PND组;术后3个月时PND组ICU滞留时间高于非PN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供肺冷缺血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是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PN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第7天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09(95%CI 0.603~0.815,P<0.01),预测PND敏感度为45.5%,特异性为88.2%。结论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PND发生率分别为32.7%、14.9%和8.9%,供肺冷缺血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是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PND的早期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移植 围手术期 神经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我国产妇泌乳Ⅱ启动延迟(DOL Ⅱ)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se、Cochrane Library、维普、CNKI、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DOL Ⅱ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并进行系统评价;符合量性分析的资料使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项研究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显示,我国产妇的DOL Ⅱ发生率为24%[95%置信区间为(18%~31%)]。主要影响因素中,产妇因素包括年龄、产次、分娩方式、身体质量指数、睡眠状况、妊娠应激生活事件暴露、焦虑、抑郁、产后疲乏、妊娠合并症、麻醉方式、药物使用等,婴儿因素包括早产、出生体重、吸吮姿势、吸吮次数等,社会因素包括开奶时间、妊娠母乳喂养教育等。结论我国产妇DOL Ⅱ发生率较高,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大部分因素的作用存有不同评价,与DOL Ⅱ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 标签: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母乳喂养 泌乳Ⅱ期启动延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史者再次妊娠时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2次分娩,且前次妊娠合并GDM的孕妇。收集研究对象2次妊娠的一般资料,以及早孕期空腹血糖、孕24~28周的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临床资料。分析有GDM史者再次妊娠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SNK-q法或LSD-t法、卡方检验等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拟合模型。采用coldiag2命令进行变量共线性分析。结果(1)共455例符合条件,纳入研究。按再次妊娠时早孕期空腹血糖和75 g OGTT的结果分为OGTT正常组240例、GDM组189例和孕前糖尿病(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GDM)组26例。有GDM史者再次妊娠时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47.2%(215/455)。(2)有GDM史者再次妊娠时孕前体重、剖宫产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前次妊娠[(55.6±8.5)与(53.3±7.9)kg,t=-4.059;47.9%(218/455)与33.0%(150/455),χ2=20.481;(3 177±463)与(3 114±460)g,t=-2.044];孕期增重和分娩孕周小于前次妊娠[(11.2±4.2)与(12.5±4.4)kg,t=4.435;(38.6±1.3)与(38.8±1.3)周,t=2.288;P值均<0.05]。(3)再次妊娠时,PGDM组孕妇OGTT服糖后2 h血糖大于前次妊娠[(11.4±1.1)与(9.9±1.7)mmol/L,t=-3.299,P=0.002]。(4)PGDM组孕妇再次妊娠的早孕期空腹血糖明显高于GDM组,GDM组又高于OGTT正常组[4.6 mmol/L(4.2~7.6 mmol/L)、4.3 mmol/L(4.0~4.6 mmol/L)与4.1 mmol/L(3.8~4.4 mmol/L),χ2=34.498,P<0.001]。PGDM组孕妇产后体重滞留小于OGTT正常组,OGTT正常组又小于GDM组[(1.2±3.9)、(1.6±3.9)与(2.6±4.9)kg,F=3.086,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体重滞留、前次妊娠75 g OGTT服糖后1 h和2 h血糖是有GDM史者再次妊娠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后体重滞留:OR=1.054,95%CI:1.005~1.106;服糖后1 h血糖:OR=1.284,95%CI:1.087~1.516;2 h血糖:OR=1.272,95%CI:1.071~1.511)。结论有GDM史者再次妊娠时,糖代谢异常可能与前次妊娠OGTT服糖后血糖和产后体重滞留等因素有关。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妊娠 葡糖耐量试验 葡糖耐受不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移植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Braden危险评估表对93例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压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肝移植患者Braden风险评分分级与压疮呈显著正相关(t值为-3.512,P<0.01);在影响患者手术压疮的危险因素中,压疮评分低、术后低血压以及术后低血清白蛋白为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依次为1.185(1.037~1.354)、9.443(2.273~39.237)、1.325(1.119~1.570),手术时间短为压疮的保护因素,OR值为0.729(0.542~0.98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情况的肝移植患者,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护理,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肝移植 压疮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247例,其中围术发生脑梗死20例(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227例(未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采用Logistic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年龄、体质指数(BMI)、脑梗死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围术抗凝、麻醉方式、术中低血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9岁)、脑梗死史、糖尿病史、BMI(>24 kg/m2)、高血压史、术中出现低血压、ASA分级(≥3级)、全身麻醉均为发生脑梗死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9岁)、脑梗死史、糖尿病史、BMI(>24 kg/m2)、高血压史、术中出现低血压、ASA分级(≥3级)、全身麻醉为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高龄 人工髋关节置换 围术期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心肺联合超声(CPUS)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肺瘀血情况,探讨CPUS预测LVEF保留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价值。方法入选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入院时接受最优急诊再灌注治疗且LVEF保留(≥50%)的AMI患者84例。患者均于再灌注治疗后12 h内完成全面CPUS检查,获取LVEF、左心房最大容积(LAV)、三尖瓣口反流峰值流速(VTR)、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E)、舒张早期室间隔侧和左室侧壁侧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峰值等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舒张早期室间隔侧和左室侧壁侧二尖瓣环平均运动速度峰值(e′)、E/e′;获取肺超声参数:B线数目;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获取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分析CPUS参数对LVEF保留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HFpEF的预测效能。结果①住院期间HFpEF的发生率为40.4%(34/84)。②B线数目、LAVI与住院期间HFpEF发生独立相关(P<0.05)。③ROC曲线分析显示,B线数目、LAVI单独预测住院期间HFpEF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0.690。B线数目联合LAVI预测住院期间HFpEF发生预测效能最佳,AUC最大,为0.903,显著优于B线数目和LAVI(均P<0.05)。结论B线数目联合LAVI能够有效预测LVEF保留的AMI患者住院期间HFpEF的发生,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改善有HFpEF发生风险的AMI患者的管理。

  • 标签: 心肺联合超声 急性心肌梗死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