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急性抑郁的发生状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338例脑卒中患者。分别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ADQ-H)评估非失语和失语患者抑郁情况。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相关因素的评估,了解变量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结果失语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59.09%(18/44),非失语患者为41.50%(122/294)。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一般情况调查中的卒中家族史(OR=0.455)、Barthel指数(OR=0.969)、SSRS评分(OR=0.936)、MMSE评分(OR=0.910)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在卒中后急性较高,卒中家族史、Barthel指数、SSRS、MMSE是卒中后急性卒中后抑郁发生预测因素,对以上因素的早期评估,可以帮助尽快识别卒中后抑郁的高危人群,从而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及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发生率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辐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由此造成的呼吸衰竭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辐射性肺炎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体力状况评分、吸烟状况、肺部基础情况、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放化疗相关因素、炎症指标、单核苷酸多态性等。还有研究者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PET-CT等影像学检查应用于辐射性肺炎的预测,而其实用性仍有待加强。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找出预测辐射性肺炎发生的金标准。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疗法 辐射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具有预测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相关低血压发生的临床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CRRT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CRRT治疗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血常规、血生化、B型钠尿肽(BNP)、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CRRT治疗时间、血流速度、置换剂量、治疗结束后的净超滤量等指标,计算超滤速率以及30 d预后。将发生CRRT相关低血压和超滤为零的患者纳入超滤不耐受组,其余纳入正常超滤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预测患者CRRT相关低血压发生的价值。结果正常超滤组(98例)与超滤不耐受组(13例)患者年龄、BNP、CVP、CRRT时间、净超滤量和超滤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岁):66.21±12.21比74.54±5.93,BNP(ng/L):1 617.57(755.00,2 296.25)比398.95(76.80,703.00),CVP(cmH2O,1 cmH2O=0.098 kPa):14.99±2.28比12.60±1.14,CRRT时间(h):23.71±11.48比14.51±8.99,净超滤量(mL):3 120.98(1 863.75,3 515.00)比793.85(0,1 125.00),超滤速率(mL/h):133.44(98.72,156.64)比68.47(0,105.2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BNP、CVP、CRRT时间、净超滤量和超滤速率对CRRT相关低血压发生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年龄为0.734(0.626~0.842),BNP为0.868(0.776~0.960),CVP为0.846(0.757~0.935),CRRT时间为0.746(0.595~0.897),净超滤量为0.926(0.845~1.000),超滤速率为0.794(0.620~0.969)〕。此外,根据超滤速率截断值分组进一步比较显示,超滤速率≥99.50 mL/h组与<99.50 mL/h组在BNP、CVP和净超滤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BNP和CVP对设置超滤速率≥99.50 mL/h发生CRRT相关低血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AUC和95%CI分别为0.716(0.604~0.828)、0.749(0.651~0.847),敏感度分别为70.0%、78.8%,特异度分别为35.5%、45.2%。结论CRRT治疗前,年龄、BNP和CVP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是否易于发生CRRT相关低血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B型钠尿肽 中心静脉压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危重烧伤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危重烧伤患者发生ARDS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收治13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烧伤患者(男101例、女30例,年龄18~84岁),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ARDS组(54例)和非ARDS组(77例)。统计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吸烟史、延迟复苏情况、留置鼻胃管情况和并发脓毒症情况,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对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重烧伤患者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危重烧伤患者发生ARDS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根据前述列线图得到患者发生ARDS的风险评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Bootstrap法对前述ARDS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分别计算建模组(79例)和验证组(52例)的ROC曲线下面积;绘制校准曲线评估前述ARDS预测模型对危重烧伤患者发生ARDS的预测符合度。结果ARDS组患者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比例和并发脓毒症比例均显著高于非ARDS组(t=0.36,χ2=33.78、49.92,P<0.01),性别、年龄、吸烟史、延迟复苏情况、留置鼻胃管情况与非ARDS组相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并发脓毒症是危重烧伤患者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5、15.33、5.02,95%置信区间=1.01~1.10、2.65~88.42、1.28~19.71,P<0.05或P<0.01)。前述ARDS预测模型的总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5%置信区间=0.88~0.97),验证组和建模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和0.91(95%置信区间=0.90~1.00、0.86~0.97)。应用前述ARDS预测模型进行ARDS发生预测中,当预测概率<35.0%或>85.0%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高估ARDS发生率的风险;当预测概率为35.0%~85.0%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低估ARDS发生率的风险。结论烧伤指数、吸入性损伤和脓毒症是危重烧伤患者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3个指标建立的ARDS风险预测模型对危重烧伤患者发生ARDS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 标签: 烧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泡长效长方案在符合卵巢高反应预测指标患者中的运用及高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期间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符合卵巢高反应预测指标的6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卵巢高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所筛选各卵巢高反应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准确度。结果664例患者中10例(1.51%)发生卵巢低反应,356例患者(53.61%)取得正常的卵巢反应,298例患者(44.88%)发生高反应。正常反应组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3.09%(11/356)]显著低于高反应组[8.39%(25/298), P=0.003];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与高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反应组流产率为正常反应组的2倍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注射日黄体生成素(luteinzing hormone, LH)水平与卵巢高反应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hCG注射日LH水平预测卵巢高反应发生的AUC为0.594,hCG注射日LH水平≤1.0 IU/L是高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卵泡长效长方案运用于符合卵巢高反应预测指标的患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结局。控制性卵巢刺激过程中适当添加外源性LH可能有助于减少卵巢高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卵巢刺激 黄体生成素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卵巢高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接受体外受精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法(IVF/ICSI)治疗的患者控制性促排卵(COS)后发生卵巢低反应(POR)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POR发生预测模型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IVF/ICSI治疗的患者17 16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PO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为预测模型入组变量;筛选其中入组变量记录完整的13 266个周期,按照3∶1分为建模组(9 896个)和验证组(3 370个);建立预测模型,并依据预测模型中的回归系数建立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结果在17 164个周期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不孕症类型、体质指数、抗苗勒管激素、基础卵泡生成素、基础雌二醇、窦卵泡数、既往POR次数、卵巢手术史、促排卵方案、平均促性腺激素量是影响PO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使用建模组的数据,根据上述因素建立POR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并用验证组的数据进行验证,建模组的AUC是0.893(95%CI为0.885~0.900),验证组的AUC是0.890(95%CI为0.878~0.903)。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IVF/ICSI治疗患者COS后发生POR的影响因素,经验证本研究建立的预测POR发生的列线图能够有效、简便、清晰和直观地预测POR的发生

  • 标签: 不育,女(雌)性 体外受精 卵巢储备功能 排卵诱导 列线图 预测 影响因素分析 卵巢低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早期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横断面调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间产后6周妇女(2 247例)的临床资料和POP现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POP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产后早期POP发生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另采集2019年11—12月间的数据(403例产妇)用作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进一步探讨影响阴道分娩初产妇(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的阴道分娩初产妇885例)产后早期POP发生的产科因素。结果发生POP者占24.3%(545/2 247),年龄、产次、孕前体质指数、阴道分娩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后早期新发POP相关(P均<0.05)。据此构建了产后早期POP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提示模型的区分度良好[代表区分度的C指数(C-index)分别为0.759和0.760]。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中,年龄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其产后早期发生POP的主要高危因素(P=0.044、P=0.004)。结论产后早期POP发生率高,本研究构建的产后早期POP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可在一定程度指导临床实际工作,给予孕产妇相应的诊疗建议,为POP的一级预防提供了理论支持。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产后期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版危重症营养风险(the modified NUTrition Risk in the Critically ill, mNUTRIC)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慢重症(chronic critical illness, CCI)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内科病区(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MICU)连续收治的住院时间大于24 h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统计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分级、临床衰弱评分(clinical frailty score, CFS)、mNUTRIC评分以及ICU住院时间、脏器支持情况。根据有无发生CCI将患者分为CCI组与快速康复(rapid recovery, RAP)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mNUTRIC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预测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患者91例,其中14例(15%)在入住ICU一周内死亡,37例(41%)快速康复,40例(44%)发展为CCI。CCI组年龄、APACHE Ⅱ评分、mNUTRIC评分、CFS评分、机械通气与血液滤过比例显著高于RAP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NUTRIC评分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独立危险因素,现患比为1.503(95%CI:1.007~2.244),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95%CI:0.592~0.805)。结论mNUTRIC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CCI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改良版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 老年 脓毒症 慢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ICU住院的824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KI分为AKI组(307例)和非AKI组(517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原发疾病种类、疾病史、手术史等相关资料,对比构成分布并进行预测模型构建。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男性、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休克、脑卒中、泌尿道梗阻以及有手术史都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患者中妊高症也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构建AKI相关危险因素的列线图,结果提示年龄≥70岁、男性、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休克、脑卒中、泌尿道梗阻以及既往有手术史都是AKI发生的高风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男性、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休克、脑卒中、泌尿道梗阻、脓毒血症以及既往有手术史是ICU患者发生AKI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多关注此类患者。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输尿管梗阻 尿道梗阻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预测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41例产妇,根据产后3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分是否≥10分分为PPD组(109例)和非PPD组(2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PD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列线图法对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并建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等评估模型,最后以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PPD的发生率为31.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初产妇、夫妻平均月收入<5 000元、产前抑郁、产前焦虑、社会支持水平低、婚姻满意度低是剖宫产产妇发生P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CI分别为3.514(1.681~7.346)、2.105(1.119~3.958)、2.145(1.176~3.914)、13.491(5.345~34.052)、2.841(1.429~5.647)、5.231(1.371~19.956)、9.446(4.208~21.205),P值均<0.05。以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其预测剖宫产产妇PPD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73(95%CI 0.830~0.915),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0.7%和82.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检验χ2值为3.571,P值为0.735;DCA显示当潜在风险阈值取25.1%时可获得较好的净收益。内部验证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剖宫产产妇PPD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对PPD进行早期筛查。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抑郁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形成的囊胚发生嵌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进行针对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chromosomal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PGT-SR)周期94个和ICSI周期551个,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女方年龄、获卵数、平均每个卵子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量(Gn/卵)、囊胚分级,以及不同性别染色体携带者与胚胎染色体嵌合的关系。结果PGT-SR周期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嵌合体胚胎与年龄和精子浓度有关(P=0.01,P=0.04),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41,95% CI=1.34~8.66,P=0.01)、精子浓度(OR=0.41,95% CI=0.17~0.96,P=0.04)和不同性别的染色体易位携带(OR=2.21,95% CI=1.04~4.70,P=0.04)是胚胎嵌合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PGT-SR患者体外形成的囊胚发生嵌合现象可能与女方年龄、精子浓度和相互易位患者性别有关,为选择性移植嵌合胚胎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嵌合胚胎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高龄 二代测序技术
  • 作者: 闫萌 张臻 于佳琦 王伟 王清鑫 赵路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GROW肿瘤学院放射肿瘤学系,马斯特里赫特 6229E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剂量组学在预测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应用潜能。方法回顾性收集行根治性放疗的31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剂量文件、定位及随访CT图像,根据临床资料及影像学随访资料对放射性肺炎进行分级,提取全肺的剂量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应用1000次自助抽样法(bootstrap)的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嵌套逻辑回归(LASSO-LR)及1000次bootstrap的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向后法筛选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的剂量组学特征,随机按照7∶3划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应用逻辑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共提取120个剂量组学特征,经LASSO-LR降维筛选得到12个特征进入“特征池”,再经过AIC向后法筛选,最终筛选出6个剂量组学特征进行模型构建,训练集AUC为0.77(95%CI为0.65~0.87),独立验证集AUC为0.72(95%CI为0.64~0.81)。结论利用剂量组学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潜力,但仍需继续纳入多中心数据及前瞻性数据进一步挖掘剂量组学的应用潜能。

  • 标签: 肺肿瘤 剂量组学 放射性肺炎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围手术引起术晨血钾>4.4 mmol/L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需要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72例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35例,年龄25~69岁,透析时间0.5~11年。统计患者术前1 d血透前甲状旁腺激素、血钾、血钙等指标,检测后无肝素血透治疗的血透时间及脱水量以及术晨血钾水平。并总结完成手术的病例以及术中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情况。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引起术晨血钾高的相关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计算危险因素的临界值。结果72例患者有23例术晨血钾>4.4 mmol/L。相关分析证实术前1 d血透前血钾[(4.93±0.56)mmol/L,r=0.656,P<0.001]和血透脱水量[(2.37±0.75)L,r=0.261,P=0.027]与术晨血钾[(4.16±0.54)mmol/L]呈显著正相关。且术前1 d血透前血钾是术晨血钾的主要预测因素(AUC=0.791,P<0.001)。根据ROC曲线的约登指数计算得出术前1 d血透前血钾的临界值为5.0 mmol/L。结论SHPT患者术前1 d血透前血钾可以预测术晨血钾从而提高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 甲状旁腺切除术 血液透析 高钾血症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颈椎脊索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11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48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8.5±15.4)岁(范围5~70岁)。统计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术前病程、病灶位置、累及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组织学诊断方法、围手术辅助放疗、手术切除方式及围手术并发症等信息。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规律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颈椎脊索瘤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计算Harrell’s concordance指数(c-index)评估模型区分能力。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6±51.1)个月(范围14~228个月)。至末次随访,48例中35例复发,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0.8%,3年无复发生存率42.1%,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0.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组织学诊断方法(P=0.016)、围手术辅助放疗(P=0.027)和手术切除方式(P<0.001)是颈椎脊索瘤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方式(包膜外游离后经瘤切除或经瘤分块切除)[HR=0.209,95%CI(0.076,0.575)]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基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累及节段、组织学诊断方法、围手术辅助放疗和手术切除方式等因素建立预测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60。结论穿刺活检、包膜外游离后经瘤切除术和接受辅助放疗可提高颈椎脊索瘤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颈椎脊索瘤患者预后预测提供帮助。

  • 标签: 颈椎 脊索瘤 复发 存活率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不同亚区多巴胺转运体(DAT)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57例帕金森病患者,基线完成11C-2β-羧甲氧基-3β-(4-氟苯基)托烷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接受12个月多巴胺能药物治疗。记录患者开始接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和剂末现象出现的时间。在校正临床相关因素后,通过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纹状体不同亚区DAT摄取值及相关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预测价值。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23个月,完成随访的55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有10例出现剂末现象(18.18%)。与未发生剂末现象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发生剂末现象的患者基线尾状核、前壳核DAT摄取值明显降低(分别为0.66±0.52与1.08±0.42,t=2.76,P=0.008;0.66±0.20与0.87±0.28,t=2.27,P=0.027),以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及前后壳核更明显。多因素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性别、年龄、病程、基线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评分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增加值(∆LED)因素校正后,症状轻侧同侧尾状核DAT摄取值降低(HR=0.20,95%CI 0.07~0.63,P=0.006),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HR=0.28,95%CI 0.11~0.69,P=0.006)和后壳核DAT摄取值降低(HR=0.08,95%CI 0.01~0.64,P=0.018),壳核/尾状核DAT摄取值比值增大(HR=2.33,95%CI 1.02~5.33,P=0.045)是发生剂末现象的预测因子。结论剂末现象可能与纹状体多巴胺受损有关,在壳核多巴胺缺失的基础上,早期双侧尾状核受损是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现象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剂末现象
  • 作者: 王溢文 程二登 汪东升 田奋 杜佳溪 申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江苏省徐州市 221004 王溢文现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疼痛科,合肥市 230012,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麻醉科,上海市 20110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安徽省蚌埠市 233004,池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徽省池州市 247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苏省徐州市 221004,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江苏省徐州市 22100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预后的带状疱疹(HZ)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分析HRV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和皮肤科门诊及病房的HZ患者309例,年龄>50岁,性别不限,记录HZ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疱疹相关信息,并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量表(ID-PAIN)的评估及HRV监测;记录时域[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频域数据[总频率(TP)、高频(HF)、低频(LF)、极低频(VLF)、低频高频比(LF/HF)]。对所有患者进行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治疗。随访HZ患者至皮损愈合后1个月,根据疼痛是否持续将HZ患者分为PHN组与非PHN组,比较两组患者疱疹相关信息及HRV参数变化,探寻PHN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HRV相关参数与PHN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共29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PHN组117例,非PHN组178例。PHN组SDNN、VLF、LF、HF、TP较非PHN组显著降低(P均<0.05)。年龄>70岁(OR=3.210, 95%CI: 1.473~6.993, P=0.003)、合并糖尿病(OR=2.721, 95%CI: 1.353~5.475, P=0.005)、严重型疱疹(OR=3.279, 95%CI: 1.249~8.610, P=0.016)、重度疼痛(OR=3.505, 95%CI: 1.843~6.697, P<0.001)均为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是否发生PHN为结局绘制HF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Youden指数最大时,灵敏度为0.702,特异度为0.675,对应截断值HF为3.395。结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降低的HZ患者更容易发展为PHN,高HF是PHN发生的保护因素,且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危险因素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肌肉减少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年龄≥60岁,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进行患者的纳入,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肌肉减少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使用C-index和校准曲线对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进行评估。结果268例老年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83例,发生率为30.9%。年龄(OR=1.726,95% CI 1.244~2.432)、体质量指数(OR=0.753,95% CI 0.621~0.969)、吸烟(持续/长期)(OR=1.081,95% CI 1.048~3.297)、骨质疏松症(OR=2.031,95% CI 1.201~4.193)均是发生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肌肉减少症发生风险的一致性指数为0.775(95% CI 0.722~0.827)。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症和吸烟(持续/长期)这4项可能是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可更直观地评价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风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肌肉减少症 预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胎盘率对延期妊娠引产发生不良围产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延期妊娠(≥孕41周)引产的单胎妊娠孕妇315例。按照是否出现不良围产结局(因持续异常胎心监护需紧急分娩、出生时脐动脉血pH<7.2、5 min Apgar评分<7分、生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绒毛膜羊膜炎以及中转剖宫产)分为不良围产结局组(76例)和良好围产结局组(239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一般情况及引产前最后一次超声测量的胎儿脐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和脑胎盘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各血流指标对不良围产结局的预测作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最终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结果不良围产结局组脐动脉搏动指数(0.9±0.1与0.8±0.1,t=-5.458,P<0.001)和脑胎盘率异常(<1.0)比例高于良好围产结局组[21.1%(16/76)与6.3%(15/239),χ2=14.190,P<0.001],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1.1±0.2与1.3±0.3,t=5.658,P<0.001)和脑胎盘率低于良好围产结局组(1.2±0.3与1.6±0.5,t=8.940,P<0.001)。脐动脉搏动指数、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和脑胎盘率预测不良围产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71和0.77。脑胎盘率的灵敏度(0.74)高于脐动脉搏动指数(0.68)和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0.71),但三者的特异度相近,分别为0.67、0.66和0.6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脑胎盘率是不良围产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28,95%CI:0.010~0.080,P<0.001)。结论脑胎盘率作为早期预测延期妊娠发生不良围产结局的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稍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血流速度 胎盘 妊娠,过期 妊娠结局 预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的早期预测模型,建立GDM风险评分表,预测疾病的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产检和生产的孕期糖耐量正常(NGT)孕妇和GDM孕妇共1 150例作为建模队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GDM早期预测模型并制成GDM风险评分表。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的NGT和GDM孕妇共490例作为验证队列,采用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GDM风险评分表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1)建模队列:GDM早期预测模型由孕早期GDM风险评分表和孕14~20周GDM风险补充评分表共同构成,包括孕妇年龄、身高、孕前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月经史、既往剖宫产、GDM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慢性高血压病史、孕早期空腹血糖、孕14~20周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共13项因素。(2)验证队列:模型ROC曲线显示孕早期GDM风险评分表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95%可信区间0.735~0.828),增添孕14~20周GDM风险补充评分表构成总评分表,AUC增加至0.850(95%可信区间0.811~0.889)。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孕早期GDM风险评分表和总评分表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结论基于GDM多种高危因素制定风险评分表可以作为一项早期预测GDM发生风险的可靠工具。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高危因素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