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1962年10月,中日举行“友好碑文交换大会”,“日中不再战”和“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两块碑文分别树立在中国杭州市和日本岐阜市.此举首开战后中日民间和平友好之先河,充分表达了中日两国人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祈愿中日世代友好的共同心愿.

  • 标签: 碑文 历史 和平友好 中日两国 杭州市 世代
  • 简介:通过考察从1950年熊本县日中友好协会成立到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期间《日本和中国》等报纸的主要报道,对日本熊本县日中友好协会的主要活动和轨迹进行梳理,可以了解这段时期内熊本县与中国交流的概况以及日中友好协会在其中发挥的正面作用.

  • 标签: 协会 邦交正常化 1950年 正面作用 中国 日本
  • 简介:日本僧侣小岛康誉,1942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1966年创办宝石公司,经过26年的发展公司成为拥有161个分店的上市公司。1996年小岛康誉从公司社长职位上隐退,1987年削发为僧。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顾问、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代表、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他是一位日本僧人,为保护中国新疆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国际社会对改革开放后的新疆的了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现代的安倍仲麻吕”。本刊对小岛康誉先生进行了专访。

  • 标签: 中友好人士 友好人士小岛 外交访
  • 简介:城市外交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有效手段,而建立国际友好城市是开展城市外交的重要载体。1973年6月,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结成了中国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开创了中日地方城市对外结好的先河。此后,天津市基于良好的对日友好城市发展基础,相继于1980年与四日市、1986年与千叶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本文通过介绍天津市与千叶市的友好城市交往现状及发展历程,阐明友好城市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对当今中日关系的不断回暖,天津应该发挥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添砖加瓦。

  • 标签: 交往例 交往城市 作用天津市
  • 简介:在线环境公共外交通过有效克服地理空间上的物理隔阂、国界线的政治分割和纸质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时空瓶颈,空前地增大了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国内组织、网民等在环境领域的互动能力与互动频次,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放大敏感环境议题,从而对一国、多国乃至全球环境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应当顺势而为,将在线环境公共外交作为维护自身利益、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政策工具。在线环境公共外交的内涵与功能在线环境公共外交是传统环境公共外交活动从线下场域向线上平台扩张

  • 标签: 中国战略 发展中国 在线环境
  • 简介:近年来,宗教在全球的复兴和世界性非世俗化趋势,让宗教从三百多年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边缘逐渐回归到国际关系的中心。尤其是'9·11事件'以后,世界上几乎所有重大的事件或多或少都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宗教正在成为国际关系发展中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软力量。在中国外交格局中,宗教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以宗教为载体的公共外交实践成为推动民心相通、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与沿线地区的宗教传播与和平交流对于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如今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涵盖多个文明和多种宗教,很多地区和国家呈现宗教多元异质性与包容性并存的特点,既存在不同宗教间的合作共处,也充斥或者隐含着宗教间的分歧甚至冲突。如何在新的地区与国际形势下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好交流,促进不同宗教之间的多元共存与和平包容,规避宗教极端主义的风险和挑战,加强沿线软环境建设,对于实现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与互利共赢意义重大。

  • 标签: 宗教公共外交 软环境 一带一路 文明互鉴 文明复兴
  • 简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过去30多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和理解的、互惠互利的关系,这样一种良性发展的周边环境,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桥梁、有力的战略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供应。然而,近年来,中国与周边的关系出现逆转,周边环境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相互之间的猜疑与不信任增加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与摩擦频繁发生,区域外大国的介入也日益加深。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陷入了'经济上相互依存与安全困境并存'的矛盾之中,本文旨在探讨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诸多因素,并寻求改善当前关系的突破口。

  • 标签: 一带一路 周边安全环境
  • 简介: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周边环境出现了复杂而重大的变化,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中国的迅速发展与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构成了新兴发展大国与守成霸权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对冲。中国周边环境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周边国家对华疑虑增加与域外大国介入加深的重合,中国自我认知与周边对华认知的错位,海上安全挑战与陆上安全问题的并发,亚洲地区多边架构和倡议的竞争,边疆发展滞后与周边环境恶化的联动。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国利益和亚洲稳定,未来十年中国周边战略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应在周边国家与外部大国对我联合制衡的消弭、中国自我认知与周边对华认知错位的调适、海权与陆权的并重、亚洲区域多边制度的设计、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统筹等五个方面作出努力。有鉴于此,未来十年中国政府需要更加重视周边外交,“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跃升。

  • 标签: 中国外交 周边环境 周边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