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1907年“事物讲座”,胡塞尔第次较大篇幅地使用和分析动感概念。经过现象学还原,事物感知分析呈现个根本性难题,即如何由诸侧面的显现序列构造意识显现相关项上空间显现流形,胡塞尔引入动感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从胡塞尔考察事物感知问题思路历程,以及从思想逻辑上探明动感与感知透视根本性关联,成为探察胡塞尔整个意识现象学分析核心问题之。本文试图围绕胡塞尔通过动感所要解决感知现象学空间构造难题来阐明感知透视与动感关联,借此表明动感现象学意涵,分析动感概念提出对于胡塞尔感知现象学重要意义。

  • 标签: 透视性 事物感知 空间构造 动感
  • 简介:“正义”和“仁义”亚里士多德和孟子那里分别构成了优秀政治社会秩序基本原理,同时也被看作政治共同体成员所应培养与他人相关总体德性或伦理德性整体.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两位哲学家都把城邦政治首要功能限定于主要促进每个体伦理德性实现或发展以及优秀公民人格培养,因为这更多地涉及个人类存在者本性和福祉.不过,伦理德性形成路径上,亚里士多德主张要由伦理德性之公民、政治向度推进到人性向度、道德向度,孟子则更倾向于种相反培养程序.并且,二者虽然都为哲学家或者圣贤正义城邦或仁义之治发展恰当角色提供了两种选项,即政治顾问和伦理教师,但是,真正支撑着这两种角色深层理由并不完全致.

  • 标签: 正义 仁义 政治向度 道德向度 哲学家
  • 简介:广义地说,凡是以纪实审美方式客观地反映某事物电视节目,都可以称之为电视纪录片。这里说电视纪录片,指从电视专题片与电视文艺交融发展,新生成种纯属电视文化新型综合艺术已不同于其他电视文艺纯虚构,尽管它结构形式

  • 标签: 电视纪录片 双重审美属性 第一现实 第二现实 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
  • 简介:“诗”德国早期浪漫派核心概念,“共和主义”传达浪漫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以下简称弗·施莱格尔)政治理想,二者之间关系在于弗·施莱格尔以“诗”方式表明政治立场。从“诗”与共和主义逻辑与历史维度可以看到,弗·施莱格尔把“共和主义”解释为种历史发展秩序,“诗”形而上学。而浪漫主义形而上学思想实质,对知识论形而上学批判,是以“诗”方式追求人完整。因此,“诗”与“共和主义”概念之间,并非只具有内在,同时,二者前后连贯本身就表明了弗·施莱格尔关于进步与反思观念。

  • 标签: 共和主义 形而上学
  • 简介:如何评价海德格尔后期思想,学界备受争议问题。本文从现象学匿名现象研究出发,以海德格尔思想存在之本现这匿名现象为例展开。作为匿名现象存在之本现,自身遮蔽起了重要作用。海德格尔思想存在三重遮蔽以及作为来源相应作为结构,其中自身遮蔽这因素成为现象学现象必要部分,也导致以自身显示为特征现象学被放弃。不过由于存在之本现处,自身遮蔽与自身显示双重起作用,因而尽管海德格尔不再使用现象学词,但现象学依然起作用。可见,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乃是匿名现象学。

  • 标签: 匿名性 自身遮蔽 现象学
  • 简介:<正>经济改革“短周期”成因何在?治理经济“短周期”有何对策?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约三至六年出现次经济危机现象,国内有学者提出了“关于我国经济周期规律”观点。这观点认为,自1952年以来,大约五年左右,我国经济即出现个“短周期”。其间经济波动,呈现萧条景象。

  • 标签: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两权分离 市场机制 周期性波动 计划与市场 短周期
  • 简介:以结构主义为支撑后现代激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提出了诸多批评,从而亦给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解释带出了诸多争论。本文试图在有关历史变迁规律争论语境,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叙事特色:其方面坚持社会历史变迁动力机制普遍假设,另方面聚焦于社会形式特殊变迁,从而揭示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变迁直接动力、基本方向和可能形式。这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对主体与结构之间张力协调,与黑格尔辩证法传统脉相承,亦是全部欧洲现代历史叙事制高点。各种后现代话语多为那种张力碎片化回应,并没有证明张力本身已经改变。因此,它们大都表现为种立场申诉。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叙事
  • 简介:耿宁对唯识宗回忆观批评很有道理,但他现象学补充还未最终解决问题,还可以沿着他提及两个方面——唯识宗对开悟经验和阿赖耶识阐发——再做深度探索。转识成智开悟没有消除时间经验,反而在某些方面突出了它。而阿赖耶识而非第六识作为回忆最终依据,“能藏”就在于它在刹那生灭具有的保持能力。它与胡塞尔揭示内时间意识之流有些可比之处。它们都是流根本转变具有非实体连续;它们对于双方都是终极发生源头,使得熏习或习性可能。胡塞尔时晕说似乎可以补足唯识刹那生灭说中个缺口,而唯识对阿识流贯彻始终和对我执深刻批评,也可以反衬胡塞尔先验主体说未化之处。

  • 标签: 自证分 阿赖耶识 能藏 刹那生灭 一类相续 内时间流的晕结构
  • 简介:本文针对当今"复归"、"走近"马克思观点,运用当代解释学进行了新破解.本文依据马克思哲学根本原则,运用当代解释学积极合理成果,立足于现代思维范式新视域,对建国以来理解马克思哲学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结果进行了新破解,肯定了三个不同阶段及结果合理性及存在价值,明确指出破解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理解,必须摒弃形而上学"非此即彼"、以及追求那种所谓"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绝对思维方式.运用独特新视角,指出对马克思哲学理解个开放过程,这过程不同阶段及结果,只要实现了实践、理解主体、理解对象三者具体、历史统,就都具有真理性,就都是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显现;与此同时,还通过这问题探索揭示出了该过程内在逻辑.

  • 标签: 复归 马克思 解释学
  • 简介:作为整部《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传统注疏都关注于“学”字,而且以“记诵或诵习传统经典”来界定其内容。这传统诠释路径遮蔽了“学而时习”真意。其实,“学”作为“觉或悟”、“习”作为“行”,从注目于“行”本身角度,“学而时习”首要意蕴在于强调了人自身源初行动与对此行动之主体性觉悟方面不问断行动觉悟,方面觉悟着不间断行动之展开。这源初状态及其后续展开,具有种不可诘问源初肯定性,所以为深沉而内在“悦”;后文朋友相与之外在乐、般他者不知无动于衷(不愠),就是种递减意义上昭示“学而时习”奠基意义。如此,它奠定着整个《论语》哲学或孔子哲学基石。

  • 标签: 孔子 《论语》首章 学而时习 觉-悟
  • 简介:<正>艾思奇同志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从三十年代初开始直到1966年逝世,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哲学遗产。已出版《艾思奇文集》,收集了他主要哲学论著,其中有相当部分谈及辩证法问题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时候,我们仅就这方面谈些体会。

  • 标签: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具体概念 丰富性 哲学遗产
  • 简介:该文关注“曾经”与“承诺”-复仇”与“拯救”如何相关特别是如何转换“记忆政治”。问题背景苦难:作为存在论或现象着生活世界基本事实,它是人类唯可以普遍面对神、面对政治“救赎地”,而不是“弥撒”可以流逝将来时。或在“复仇”永远走不出过去时。这里重要记忆形式时间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因而“曾经”不是无生命力过去压力(如尼采所批判和本雅明所清理);也不是简单转化为复仇有生命力权力意志即强权政治(如尼采所厢情愿);而是走出复仇拯救——即走出过去时——“记忆”“曾经”“承诺”。但事实上。它已不能由西方文化特质独立承担了。

  • 标签: 曾经-承诺 记忆 复仇-拯救
  • 简介:儒家伦理是否自律,不少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但结论却莫衷。该文通过比较儒家伦理中所体现自主因素和西方哲学“自律”概念,认为学者们分歧主要在于对西方哲学“自律”概念两个构成因素不同侧重。儒家伦理不存在作为个人权利基础“自律”,但在作为道德理想意义上则的确可说是“自律”。儒家“自律”观为我们提供了个更接近自然主义的人观念。

  • 标签: 自律 儒家伦理 儒家道德理想
  • 简介:世界本身无意义,人却反向创造之.人价值创造活动沿着观念旨趣和物质旨趣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为“个人价值取向维度”与社会化“价值域”两个维度.个人价值选择自古就有,现代“去魅”使其日常化与显明化,我们因而进入了“价值多元主义”时代.“价值域”形成则表现为社会组织化、制度化与机制化,表现为“规范空间”形成与人类生活形式形成.“价值域”形成过程,存在着人们价值选择上严重“人际不均等”现象.这种现象存在,将挑战韦伯自己对于“价值多元主义”基本特征判定.

  • 标签: 韦伯 旨趣 价值域 价值选择 人际不均等
  • 简介:<正>自然科学,假说被看作认识通向科学真理、建立科学理论必由之路。正如恩格斯所说:“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自然辩证法》,第218页)可是,对于哲学是否存在假说、哲学是否容许假说,有的学者却是持保留态度甚至加以否定。其实,哲学隶属

  • 标签: 假说方法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性 主体 现实生活
  • 简介:“人符号动物”,这是卡西尔在其哲学人类学著作《人论》对“人是什么?”这问题做出回答。然而,我们什么意义上声称他回答了这问题?带着这问题,本文将卡西尔的人类学命题回溯到了他符号形式哲学,并认为后者“世界理解”概念理解整个卡西尔哲学关键。不仅如此,这概念还可回溯到康德关于“学院概念”和“世界概念”区分,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是什么?”这问题。通过对这康德问题以及卡西尔回答分析,本文认为,由于卡西尔哲学实践维度缺失,他并没有回答康德意义上“人是什么?”这问题。

  • 标签: 卡西尔 “人是什么” 符号形式 世界理解 康德 世界概念
  • 简介:镜像认同是拉康自我理论重要构成部分。拉康认为,人在婴儿时代镜像认同就注定了人自我异化与悲剧存在,这是种幻象认同。鲍德里亚进步发展了这理论,认为马克思、德鲁兹、福柯等人对现代批判,并没有真正地超越现代,而是对现代种认同。他们都陷入到现代生产、创造理论镜像

  • 标签: 现代性 镜像认同 生产 欲望 权力
  • 简介: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创立者和首要代表,柯亨对右翼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作了最为犀利批判。研究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批判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批判,国内外些学者从多个侧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但系统、逻辑研究尚未出现。因此,有必要系统而又逻辑地研究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批判。

  • 标签: 柯亨 诺齐克 分配正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