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一幕惊心动魄的悲剧,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任何人都不会对这幕悲剧无动于衷——但当代社会学家的观点屈从于各政党利益,谈不上什么客观性。许多当事人还在报刊上和学术出版物中继续进行着斗争。显然。对如此重大的事件在这样短暂的历史空间里是难以作出正确的评价的——大东西隔得远才能看得清。本文试图从嫩广阔的、即几百年和几千年的历史角度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研究此类问题的客观方法。

  • 标签: 社会主义历史 苏联 覆灭 历史事件 学术出版物 人的命运
  • 简介:在西方,各种后现代理论正在攻击现代化,而研究怀特海哲学的学者认为,怀特海也提供了一种后现代主义,但是他和著名的法国学派不同,前者更能够欣赏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指出了西方的现代性有什么基本特征,简要说明它们已经带来了什么问题,怀特海哲学对此如何回应。在第二部分,作者探讨了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几个具体问题。在第三部分,作者根据怀特海哲学提出了对中国现代化的几条建议。

  • 标签: 怀特海哲学 现代化 可持续 马克思主义
  • 简介:'苹果—代工工厂—一线工人'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包含了产业链内部资本之间的竞争以及劳资之间的对立关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出发,分析了苹果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分配过程,揭示出资本权力是决定当代跨国资本流动中产业链内部以及劳资之间价值分配的重要因素;认为在当前中国为了保障劳工利益,除了促进劳工自我保护外,还要加快实现民族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劳工在产业链价值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 标签: 分工 产业链 分配
  • 简介: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Guilford,1959)的智力结构论,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三个要素:思维内容(comtent)、思维操作(operation)和思维结果(product)。其中,思维内容即思维的对象,思维操作即思维活动对对象的加工活动,思维结果即思维活动的最终产品。我们认为,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同是革命领袖运用高度智慧、针对中国的不同时代特点所提出的指导性思想,她们两者既可看作为静态的思想精华,也可看作为动态的思维过程。从这一思维活动过程的角度去看待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我们便会有新的发现,从而对前者与后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 标签: 思维内容 思维活动 心理学家 智慧 毛泽东思想 智力结构
  • 简介:面对农业生产力的落后以及劳动力普遍过剩、耕地不足和现代农资匮乏的困境,新中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方式组织起巨大的人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从劳动对象端促进了农业的恢复、稳定和发展。在农业增产的基础上,依托逐渐稳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维持工农业剪刀差、国家控制关键农产品流通和城乡分割的办法,工业从农业抽取了大量的生产剩余。这种剩余转移为中国的初步工业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只能覆盖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自成体系地嵌入广大农村当中。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农村发展的滞后,一方面为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埋下了伏笔。

  • 标签: 农业合作化 工业化 农业剩余 城乡关系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学说即矛盾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这种客观规律性,要求人们在主观上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并且自觉地运用这个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第一线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每当回顾总结工作的耐候,发现常常犯片面性和形而上学的错误。为什么这个问题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呢?从

  • 标签: 辩证思维方法 领导者 经济建设 解决问题 实际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正>如何正确地观察形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门大学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策略上的一个大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革命时期在同“左”右倾错误的斗争中,形成和完善了观察形势的科学方法论,并且运用它来正确地观察形势,获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他许多的科学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地分析形势的方法论原则,包括客观分析原则、全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科学方法论 政治形势 科学著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右倾错误
  • 简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在时代转折时期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冷静观察'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点。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邓小平以动态的、发展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人类社会当时面临的各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冷静准确的观察,得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冷静观察'的形成源自于邓小平丰富的人生阅历,非凡的人格禀赋,敏而好学和勤于思考,强大的自信力,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冷静观察'基点具有强大的理论张力与实践意义,这是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发挥自身卓越的洞察力和决断力,对时代战略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新的科学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斗争方法在内诸方面的总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对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要求,更要准确把握'冷静观察'这一基点,以更宽广的视野去洞悉全球问题,真正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 标签: 邓小平 国际战略 冷静观察
  • 简介: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西方形成至今已有50余年了。在对近50年来西方审美人类学著作梳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并结合此两者观察了近50年来西方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几个特点。

  • 标签: 审美人类学 重要著作 主要问题 特点
  • 简介:共同体与个体是马克思观察人类历史的一对重要范畴。用这对范畴观察人类历史,获得了下列视角新颖的历史图景:前资本主义社会是强共同体、弱个体的社会,共同体的统一意志淹没了个体的意志;资本主义社会则是强个体、弱共同体的社会,它解构了共同体对个体的束缚,个体意志得到了充分张扬,但个体主义的极端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的虚假共同体;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则扬弃了前两种社会状态,既充分保留了二者的优点,又否弃了二者的不足。

  • 标签: 共同体 个体 马克思 范畴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内外知名人士的支持和参与下,西北地区兴起了工业合作社运动,通过发动民众开展工业合作,以实现群众自救和支援前线。其中,英国人乔治·何克是这场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他先后作为战地记者、西北工合办事处观察员和工合直属机构培黎工艺学校的校长,以中国普通群众的抗战与生活为主要观察对象,撰写了许多报道和日记,为我们观察抗战时期中国的社会动向提供了一个微观的社会史视角。通过乔治·何克的系列纪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百姓在艰难的抗战环境中形成了齐心合力的工合精神,成为支持抗战、实现民主、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希望。

  • 标签: 抗日战争 工合运动 乔治·何克 培黎工艺学校
  • 简介:1944年,美国向延安派出观察组,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社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认为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然而,短短五年后,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却发表题为《别了,司徒雷登》的社论,以尖锐的语句批评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指责美国对中国各项权利的攫取。两篇作为宣传作用的社论折射出毛泽东对美国政策的巨大变化。

  • 标签: 美国政策 美军观察组 司徒雷登 毛泽东 1949年 战友
  • 简介:[受访者简介]大卫·希尔(DaveHill),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和活动家。现任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教育学教授,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英国伦敦密德萨斯大学、希腊雅典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研究与教育研究所(IIRE)研究员,国际批判教育会议(ICOS)和左翼教育者Hillcole组织创建者,《批判教育政策研究杂志》主编。13次当选英国和欧洲等工会地区领导人,多次领导和参加工人罢工和示威。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危机、批判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新自由主义 工人阶级 当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