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气机升降理论是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黄帝内经》开始,经历代医家完善而逐渐成熟。清代医学家黄元御提出“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气机升降是一个圆运动,并将该理论运用于临床。肺为娇脏,易受病邪,肺主一身之气,咳喘根本病机在于肺气机失调。作者从阴阳、五行、气血、藏象等中医经典理论出发,分析咳喘和各脏腑气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现代相关临床文献,发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喘,其本质是各脏腑气机失调,继而影响肺的宣发肃降。文章旨在用圆运动理论探讨分析咳喘的病因病机,为咳喘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气机升降 圆运动理论 咳喘 病因病机
  • 简介:摘要小儿素有“脾常不足”之生理特性,故脾胃疾病尤为高发,脏腑图点穴法以调理中焦脾胃为施治核心,同时顾护他脏,对小儿脾胃疾病疗效尤为突出。文章从小儿脾胃观入手,于督任调气、首开中焦、辨证取穴三方面探讨脏腑图点穴法之脾胃观思想,并总结杜春雁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以突显此疗法的对小儿脾胃病的治疗特色与优势,并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 标签: 小儿推拿疗法 脏腑图点穴法 手法 脾胃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出自敦煌医学卷,是中医药文化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敦煌医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医经著作,记载了丰富的脏腑疾病及治疗方法,丰富和印证中医学的经典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能够有效的应用于临床。不仅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的理论思想而且紧密联系着《伤寒杂病论》。通过对《辅行诀》的参阅学习,借鉴《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方法,分析探讨《辅行诀》中关于五脏小补泻的组方,发掘其辨证论治思路和遣药特点,拓展自身中医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使其服务于临床,用于对脏腑病症辨证论治。

  • 标签: 《辅行诀》 五脏小补泻方 组方规律 遣药特点
  • 简介:《黄帝内经》中自古就已经存在系统的音乐治疗理论。文章通过《黄帝内经》五音与五藏的对应关系,结合现代研究,论证了古代音乐的标准音,为系统的音乐治疗理论奠定基础。

  • 标签: 《黄帝内经》 五音 标准音
  • 简介:摘要:“冲为血海”是指导中医临床调理气血、治疗妇科病症的重要理论。拟从冲脉的循行入手,通过分析“冲脉隶属阳明”“冲脉源于肾间动气”“五脏六腑之经皆受气于冲脉”与“冲为血海”的相关性阐释“温经汤中半夏”的理论基础,从“治血以治冲为要”“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两方面来介绍“温经汤”的临床运用,以期促进冲脉理论和温经汤的发展和运用。

  • 标签: 冲为血海 冲脉循行 温经汤 半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脏腑图点穴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月-2021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例FC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2∶1比例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上,观察组给予脏腑图点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及自主排便应答情况,评价疗效;随访4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7、14 d,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0/80)、92.5%(74/80),对照组分别为62.5%(25/40)、80.0%(32/40),2组治疗后7、1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48、-2.78,P值均<0.01)。观察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治疗后7 d(t值分别为2.90、2.77、3.93)、14 d(t值分别为4.24、5.95、6.27)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自主排便应答有效率为83.8%(67/80)、对照组为65.0%(2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20)。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9.5%(7/74)、对照组为18.8%(6/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181)。结论脏腑图点穴治疗小儿FC具有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便秘 脏腑图点穴法 食积化热证 小儿推拿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行脏腑辨证+小青龙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68例。单一组仅行小青龙汤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脏腑辨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结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64例(94.12%)显著高于单一组48例(70.59%),联合组的IgE阴性检测率60例(88.24%)显著高于单一组37例(54.41%),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行脏腑辨证+小青龙汤联合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脏腑辨证 小青龙汤 过敏性鼻炎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敦煌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非常重要和珍贵的医书,自敦煌藏经洞出土后于民国初年被王圆篆卖给河北威县的张倔(wò)南先生,遗憾的是在文革期间被毁,据《敦煌古医籍考释》等介绍,现流传者为张倔南之嫡孙张大昌的弟子抄本(甲本)及张大昌追忆本(乙本)。今结合诸家之见,首先对其被毁及今抄本、撰著年代、抄写年代、内容与治病范围进行简要的介绍,其次为了便于临床使用,对该书中的55首医方分别按照方名、组成、原文证候、病机、方解等作了简明的释要。

  • 标签: 敦煌医学卷子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概况 医方释要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针刺结合脏腑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01~2022.03时间段(样本资料采集时间段),样本数据为78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分析治疗方案,对比临床应用疗效,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9(阿普唑仑片治疗),实验组/39(针刺结合脏腑推拿治疗),对比患者(1)睡眠质量PSQI量表;(2)阿森斯失眠AIS量表。结果:相较对照组,实验组患者PSQI量表、AIS量表有积极优化趋势,(P<0.05)。结论:针刺结合脏腑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疾病,有效改善患者睡眠及失眠评分,临床疗效积极,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刺 脏腑推拿 心脾两虚型失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伤寒论)奠定了中医之辨证论治体系,书中强调在伤寒病方面也必须辨证论治,不得以单方、独方、套方统治之,这在学术方面无疑是一大进步。因为在张仲景之前所能见到的医书大多是方书,以方药为主,很少论述病机,更没有什么系统的辨证论治方法。(伤寒杂病论)最受后人推崇的是(伤寒论)部分。顾名思义,(伤寒论)所论述的内容,以外感伤寒为主,寒邪伤人,以伤肾阳为主,次伤于脾,累及于肺,终及于心,阳虚伤肝者比较少见。(伤寒论)所论病机是由下至上,由表及里,由脏及腑,脏虚不及,腑阳受累,津液不布,津停于内,则生痰饮,津停于外,则成风湿。所论病机,大多以阳气之盈亏,主导病变之进退。伤寒急性病以阳气为贵,温病以阴津为贵,湿温以脾伤为病变中心,温疫以肺伤为病变中心,肝炎以肝伤为病变中心,肾炎以肾伤为病变中心。(伤寒论)只论阳虚寒伤,而疏略于它,故很难适应于各类不同性质之病理变化。有人说:六经辨证法,既适应于伤寒外感,同时适当应于所有内科病症。这种说法类似阴阳学说,既适应于外感病症之解说,同时适应于所有内科病理之解说。这是无限放大论,不能说是错误。

  • 标签: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顺应脏腑汤联合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到2022年11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给予顺应脏腑汤联合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6MW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结论:应用顺应脏腑汤联合中医适宜技术能有效改善慢阻肺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顺应脏腑汤 中医适宜技术 慢阻肺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流行于机体全身五脏六腑、经络、四肢百骸等,使肌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功能活动统一体。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五行以木、火、土、金、水为符号,是数千年来国人对大自然的运行理论。人体是小宇宙,其五脏与自然界中的阴阳五行相对应,按照阴阳五行运行规律相互联系,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 标签:
  • 简介:每个人都经过先体能喜暖,后智能喜寒的二次发育。人脑智力发育后存在脑求生存档和脑自动档,脑自动档中又分数据库力档和情感区和脑逻辑推理力档这二个脑中最核心部分。人基因组仅仅是供应人体系列新陈代谢运动和体智能供能程序表,并受人经络系统调控和本身对其反调控的动态平衡。人体三焦是体智能耗能和结缔组织间隙组织等摄取能量及能量转换配比运送的调控平衡中心,人经络系统调控包括人基因组在内的人系列新陈代谢运动。

  • 标签: 经络系统 分子中医学 人基因组 脏腑 心脏 人体
  • 简介:摘要: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

  • 标签:   温病 叶天士  卫气营血 三焦辩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脾胃虚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脏腑经络推拿+艾灸的疗效。方法:以2019.8~2021.5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脾胃虚寒型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例,随机分成常规组(47例,常规疗法)、观察组(47例,艾灸+脏腑经络推拿)。对两组直肠淋巴结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直肠淋巴结纵径、横径比对,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纵径、横径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痛和腹泻、便溏不净食欲、下降评分比对,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和腹泻、便溏不净、食欲下降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联合使用艾灸、脏腑经络推拿,可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直肠淋巴结指标。

  • 标签: 脏腑经络推拿 艾灸 脾胃虚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 运用破瘀醒神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脏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破瘀醒神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脏腑),对照组单用西药。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学评价和疾病病情评价(GCS、MMSE量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CS、MMSE的评定方面,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神志、清醒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GCS、MMSE中各项目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

  • 标签: 破瘀醒神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学源流论》充分反映了徐灵胎的医学建树和学术思想,集中其毕生治医心得,为徐灵胎之力作,其中"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篇,在治病原则上阐明了"治病必分经络脏腑"思想,体现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病位确定的重要性。在其所著《洄溪医案》89案例中,有十余例着重强调用药施治前应当先确定病位所在,体现了徐灵胎非常重视治病必究病根之在,对后世医家进行疾病的诊疗施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医学源流论 洄溪医案 徐灵胎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 治病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脏腑推拿结合传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阻络型)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阻络型)患者共计88例(2021年5月~2022年3月收治),将患者随机分传统组与结合组,各44例,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推拿治疗,结合组患者实施脏腑推拿结合传统推拿治疗,比较各组疗效、疼痛评分(VAS)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评分(JOA)变化。结果 结合组治疗效果比传统组更佳,其患者治疗后VAS及JOA评分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 脏腑推拿结合传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阻络型)效果较好,可较好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缓解患者腰椎疼痛。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瘀血阻络型 脏腑推拿 传统推拿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