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回族人口现有七百二十多万,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而居第二位,但其人口散布最广。周总理说:“回族散布到全国,没有一个省没有回族,几乎没有一个县没有,可靠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有”。正说明了这种状况。但在这种大的分散中又有大小不同的聚居,这种特点在回族自治地方的建立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省一级的。此外,新疆有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甘肃有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青海有化隆、门源两个回族自治县,河北有大厂、孟村两个回族自治县,云南有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贵州则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当然,在全国各地尚有大大小小的聚居村寨、街道。回族的这种“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是与其起源、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我们只要探索回族史,对此也就不难理解。对于回族史,特别是关于回族族源的研究,迄今为止,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意见:

  • 标签: 回鹘 喀喇汗王朝 回族 葛逻禄 族源 中亚
  • 简介:作为一个回族人,使我逢"回"便觉无比温馨与亲切。作为一个九岁就痴赏《老残游记》,至今仍是文学爱好者的我,虽是执笔平庸,但在持久的爱好中,我不断地张开心灵的眼睛,瞭望着人生,透视着自己,关注着回族文学和文学中的回族。我获得了走出平庸的

  • 标签: 回族文学
  • 简介:回族谚语约定俗成,具有深刻的内涵与闪光的哲理,长期在回族社会生活中广泛流传,对于塑造回回民族的心理素质,曾产生不小的作用。时至今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实生活中仍具一定生命力,不失为回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回族谚语 约定俗成 中国特色
  • 简介:回族群众聚居的大部分地区,男婚女嫁时都有唱宴席曲的习惯.宴席曲也叫"柴曲儿",是广大回族群众所喜爱和拥有的一枝绚丽的民间文艺之花.当某一家娶媳妇或出嫁女儿时,主人在前几天就向本村的"曲把式"们作口头邀请,讲明某日来唱曲儿.到时,曲把式们全会按时在晚饭后到他家.一般是女方以打发女儿出嫁的头一天晚上,男方则是以新婚之夜为唱宴席曲的时刻,过期不唱.

  • 标签: 回族宴席 大通回族
  • 简介:回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遍布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但大部分居住在西部,尤其是在西北地区。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回族人口大约有近1000万。回族居住的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唐宋时期来华的穆斯林蕃客,以及元明时期东迁的西域回回,在其居住下来后,为了宗教生活和婚丧嫁娶的方便,首先要建造清真寺作礼拜场所。

  • 标签: 居住 中国 自治区 西部 回族 人口
  • 简介:青海门源回族在习俗上不仅具有回族群体的一般特征,即宗教性和融合性,同时受门源地理、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叉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充分认识门源回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客观评价其优良习俗的积极影响和不良习俗的消极后果,探讨传统回族文化与当代社会积极适应的途径,将有利于营造和谐共荣的社会环境。

  • 标签: 青海门源 回族习俗 融合 创新
  • 简介:2007年9月中旬,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宁夏民委、自治区文联联合主办的“2007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服饰展演”在银川举行。共有来自宁夏、北京、新疆、甘肃、海南、云南等省、区的数十家单位及个人选送的502套回族服饰和57个舞蹈作品参加展演。三百余套色彩绚烂的职业装、生活装、礼仪装相继登台,

  • 标签: 中国舞蹈家协会 宁夏回族 展演 服饰 舞蹈作品 自治区
  • 简介:回族教育的内容与目标是双元的——通过自身具有本民族特征的教育手段实现民族文化传承,通过主流社会教育手段谋求主流社会认同与环境氛围相适应。”就是说,作为回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回族家庭教育,其教育中心是一方面通过家庭教育实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而另一方面就是与主流教育的接轨。这样,就使得回族家庭教育形成了“念经与念书”的两难抉择。

  • 标签: 家庭教育 有机结合 习惯法 民族文化传承 教育手段 回族教育
  • 简介:进入21世纪,回族古籍文献不仅成为对回族学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基础文献,而且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始信息。文章侧重就回族古籍文献对研究回回民族族源问题、宗教信仰问题、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史料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回族古籍文献不仅是研究和认识回族历史文化发展全貌的基础史料,而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具有科学价值的系统工程,它对回族学学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回族古籍 史料价值 回族学
  • 简介:回族青年评论家杨继国最近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评论专著《回族文学与回族文化》。此书收入作者近年来关于回族文化及回族当代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近三十篇,这些文章从回族文化的大背景出发,对回族文学的民族性,回族文学与回族文化的关系,回族文学与回族的民族性格、心理素质、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的关系,回族文学的特点及其在发展中的

  • 标签: 回族文化 杨继国 当代作家 心理素质 近三
  • 简介:2010年6月,正值泾源青山绿水最美好的季节,泾源县组织专家、学者就《泾源回族史略》一书的出版召开专题座谈会。自治区和固原市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泾源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泾源回族史略》的部分编委等参加了座谈会并就《泾源回族史略》出版的意义、泾源回族族源、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回族 史略 历史文化 族源 侧记
  • 简介:迁徙和联姻是中国回族形成的两个关键历史场景,作为第二次"迁徙"的回汉联姻对回族成为"自觉的民族实体"有重要意义。非回族作家与回族作家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生动书写和多元阐释。不同民族、性别视角下的回汉联姻叙事研究,并非质疑回汉、两性之间的差异,而是挑战一种二元对立的逻辑关系,试图在族际文本对话中不断逃离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探寻更加完整而真实的当代回族身份认同。

  • 标签: 迁徙 联姻 回族 身份认同
  • 简介:中国人认为,味有五种:酸甜苦辣咸,其中的咸虽排在最末,但却在五味中居于首位。在中国烹饪的地方菜系中,川菜麻辣、粤菜清淡……口味虽不尽相同,但其中的咸味是必不可少的。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材料。

  • 标签: 中国烹饪 日常饮食 中国人 调味品
  • 简介:现代人生存在高度信息化的环境里。世界只是一张网,天下人和天下事皆在网中。咫尺天涯,出神入化,事无巨细,无所不能。而信息需用文字表达,“高度信息化”即“高度文字化”,全新的书写方式和载体,带来了铺天盖地般的书写和难以言传的书写快乐。

  • 标签: 《话里话外》 蒋子龙 杂文 书写方式 文学欣赏
  • 简介: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近代回族报刊与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近代回族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引进者、培养者、刺激者和宣传者;另一方面,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发展也给近代回族报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使近代回族报刊显示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功能、地位和特点。

  • 标签: 近代回族报刊 现代化意识 回族社会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代历史上回族由消极保族到积极进取的转折前因、历程及后果的探讨,揭示了回族在中华民族特殊时期奋起直追、从自身做起、主动担当国民之责任,为谱写回族历史及中华民族历史作出的重要贡献。

  • 标签: 回族 近代 觉醒运动 民族意识 国家意识 伊斯兰教
  • 简介:文学评论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出力不讨好的事。那么操起文学评论的笔就意味着从上路的那一刻起你就把心置于刀刃: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流血的代价。我们略略注意就不难发现,前几年各种文艺思潮粉墨登场,而且热点一直是对国外文艺思潮的引入。杨继国硬板的身躯不为八面来风所动,默默地用他那支朴素而有力的笔,为回族文学事业鼓与呼。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呼声空前高涨的今天,杨继国出版了他

  • 标签: 杨继国 文学评论 文学传统 文艺思潮 文学事业 文学创作
  • 简介:泉州市石湖回族村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出发港,这里的伊斯兰文化隐喻了当地回族与汉族"文化边界"的历史面相。文章基于石湖回族的历史演变及其伊斯兰文化的历史原生性情感和现代场景想象的考察,以"原生——场景"融合的理论尝试,解读历史与现代交互作用中当代泉州回族的认同构建。

  • 标签: 泉州回族 伊斯兰文化 回族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