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的6例中枢性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疗效。采用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评估肌张力的变化,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移位神经生长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的损伤。术后健侧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性肌力减退和感觉麻木,均于术后1~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时间为(17.3±1.4)个月(15~19个月)。术后1、12个月偏瘫侧FM运动功能评分、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及改良Ashworth分级显示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均呈逐渐改善的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例患者中,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5例患侧未引出波形的患者,术后12个月均可以引出波形。1例患者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潜伏期为29.7 ms,波幅为0.8 mV;术后12个月潜伏期为22.0 ms,波幅为1.9 mV。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显示,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偏瘫的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在联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疗效好。

  • 标签: 偏瘫 中枢神经系统 痉挛 上肢 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中风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与对照组(现代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偏瘫上肢肱二头肌痉挛程度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医综合康复 现代康复训练 中风 上肢肌肉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后患侧上肢痉挛患者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温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中风后患侧上肢痉挛患者分组(各组3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温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FMA评分、M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M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温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缓解患侧上肢痉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针刺运动疗法 温针灸 康复治疗 中风 上肢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联合生物反馈对痉挛性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内进行治疗的痉挛性偏瘫患儿70例纳入研究,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EFT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改良强制性运动 生物反馈 痉挛性偏瘫患儿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肌肉牵伸、良肢位摆放、核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MET治疗,观察组则辅以tDCS+MET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2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清γ-氨基丁酸、谷氨酸及Ca2+浓度,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患者偏瘫侧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AS评分、上肢FMA评分、MBI评分、血清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Ca2+浓度、偏瘫侧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0.6)分、(53.2±9.0)分、(78.7±13.3)分、(8.85±2.43)μmol/L、(190.1±43.5)μmol/L 、(2.65±0.36)μmol、(36.7±13.4)kPa、(44.2±12.5)kPa及(45.3±15.2)kPa]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联合MET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卒中后上肢痉挛 肌肉能量技术 杨氏模量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引导下肉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外伤后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外伤后上肢痉挛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肉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肌电引导下行肉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前的FMA得分和良Barthel指数得分差别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MA得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引导下肉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的改善脑外伤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肌电引导 肉毒素注射 康复训练 脑外伤 上肢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乙哌立松片联合复方牵正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96.3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SFMA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上肢痉挛性瘫痪 运动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选50例脑出血患者,均选自2020.1至2021.2内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中,通过排列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n=25,实施康复指导)与规范组(n=25,实施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其上肢痉挛程度与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统计分析评估结果。结果 组间上肢痉挛(MAS)、运动功能(FMAS)评分比较后显示,康复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后规范组MAS评分低于对比组,FMAS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出血后患者的上肢痉挛程度,提高其上肢运动功能,预后良好,建议推崇。

  • 标签: 上肢痉挛 脑出血 三级康复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之间收治的76例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现代康复训练予以对照组,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Ashworth(肌张力)痉挛量表评分、FMA 评分(Fugl-Meyer评估表)以及MBI评分(身体质量指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 评分以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能更好改善患者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状态。

  • 标签: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 现代康复训练 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气虚血瘀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7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穴位埋线及运动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6周,随访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肘关节痉挛程度,偏瘫手功能分级评定量表评估偏瘫手功能,简化Fugl-Meyer量表评估肢体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活动能力,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肘关节痉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Z=2.29,P=0.022),偏瘫手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Z=2.081,P=0.038);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量表上肢、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17、7.40、11.39,P值均<0.001),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肢软气短、面色萎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82、12.87、12.55、7.95,P值均<0.001)。观察组随访6、12个月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2、6.45,P值均<0.001)。结论给予中风后上肢痉挛气虚血瘀型患者穴位埋线联合运动疗法干预,可改善偏瘫手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卒中 中风(中医) 痉挛 中风后遗症 穴位埋线疗法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肌内效贴(KT)贴扎方法对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A组25例和观察B组24例。3组患者儿均给予常规上肢康复治疗,观察A组和观察B组则在常规上肢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两种不同肌内效贴贴扎方法进行治疗,肌内效贴治疗隔日1次,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儿上肢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精细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和前臂旋后角度。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MAS评分、FMFM评分和前臂旋后角度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的MAS评分、FMFM评分和前臂旋后角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治疗后的MAS评分与观察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B组治疗后的FMFM评分为(82.96±5.08)分,显著优于观察A组治疗后的(73.08±4.73)分,前臂旋后角度为(30.17±2.35)°,却显著低于观察A组治疗后的(36.76±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T治疗可有效地改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且贴扎方法不同,疗效也不一致。

  • 标签: 脑瘫 痉挛型 偏瘫 肌内效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在我康复中心的40例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及任务导向性训练疗法,治疗组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上肢痉挛改善情况,应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测试评估量表(FMFM量表)对患儿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MAS及FMFM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F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结合TOT可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任务导向性训练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瘫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止痉通络方配合循经推拿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痉挛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给予止痉通络方配合循经推拿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上肢痉挛程度、改善SD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痉通络方配合循经推拿法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 标签: 止痉通络方 循经推拿法 上肢痉挛 抑郁 脑卒中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经筋排刺法结合皮肤针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88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法以1:1比例随机分为2组:经筋排刺法结合皮肤针疗法组(A组,244例)和西药组(B组,244例)。在必要康复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取穴以五腧穴等特定穴位为主,其中手三阳经给予经筋排刺法,手三阴经采用七星针叩刺;B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采用脑复康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改良Asworth量表、Fud—Meyer上肢运动评分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结果:Asworth评分方面,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3.04±1.29vs3.88±1.54,P〈0.05);Fugl-Meyer评分万面,A组效果亦明显优于B组(48.67±15.64vs42.96±14.72,P〈0.05);A组上肢关节运动状况缓解程度方面,眉关节内收缓解程度(90.5%)、前臂旋前缓解程度(70.7%)、肘关节屈曲缓解程度(73.1%)、腕关节屈曲缓解程度(80.9%)、手指屈曲缓解程度(88.1%)均优于B组(70.0%,60.O%,61.9%,57.4%,63.2%,均P〈0.05)。结论:经筋排刺法结合皮肤针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痉挛状态,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经筋排刺法 皮肤针疗法 痉挛状态 上肢 中风后遗症 多中心随机对照
  • 简介:小腿后侧的肌肉是小腿三头肌,它由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组成,两肌肉在小腿下段形成跟腱。小腿肌肉痉挛主要是腓肠肌痉挛,俗称“小腿肚抽筋”或“小腿肚转筋”。它是较常见的病症,它病程短,不治疗也能自行缓解,对体育训练影响不大,但在比赛中突然发生小腿肌肉痉挛,比赛注定要失败。本病多见于田径、足球、游泳、体操、马拉松、举重等运动项目。小腿肌肉痉挛的原因有:1、寒气:外界环境寒冷、潮湿时,若准备活动不充分,突然参加剧烈体育活动,易发生腓肠肌痉挛,在水温低游泳时,也会发生腓肠肌痉挛,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容易发生溺水,此时应立即离水上岸。冬季夜间入睡后,腓肠痉挛更为多见。2、过度疲劳:在超重运动时,肌肉会有过度疲劳,此时若在使小腿突然用力,可引起腓肠肌痉挛。足球比赛到下半场时,经常会看到有的运动员倒地,牵拉小腿,这就是发生小腿肌肉痉挛。3、全身脱水失盐:身体出汗或排尿过多,使血中的盐类浓度降低,血的电解质紊乱,会引起小腿肌肉痉挛。举重运动员为降低体重,进行桑拿浴,导致身体大量失水,失盐,当比赛时身突然用力,则会发生肌肉痉挛。马拉松运动员在气温高的环境参加训练或比赛,全身大量出汗,若没能及时补充含盐饮料,也会发生小腿肌肉痉挛。损伤肌...

  • 标签: 小腿肌肉 肌肉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6~72岁、平均66岁。模拟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和显露左侧C7神经至末端分叉处,测量左侧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缘的直线最短距离,测量颈椎后路引出的左侧C7神经长度与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测量椎间孔后壁磨除的最小宽度以及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计算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长度的比例。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例应用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的脑出血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年龄45岁,右上肢痉挛伴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1级。观察患者术后健侧和患侧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情况。结果C7神经的远端定位于锁骨中点深部,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侧缘的直线最短距离为1.8~2.5(2.1±0.4)cm,颈椎后路引出C7神经长度为6.6~7.4(7.1±0.4)cm,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为3.9~4.3(4.0±0.2)c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为4.6~5.3(4.8±0.3)mm,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为12.0~15.8(13.6±0.5)m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的比例为33.6%~38.2%(35.8%±0.4%)。1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顺利完成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术后健侧(左侧)上肢肌力正常,伴有左示指及中指麻木感,1个月后完全恢复,患侧(右侧)上肢痉挛症状明显缓解,肌力0级、肌张力1级。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健侧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患侧上肢肌力恢复至I级,肌张力1级,感觉正常,运动功能在康复中。结论C7神经位置相对恒定,颈椎后路解剖相对简单,具备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条件,且神经移位距离较短。

  • 标签: 神经移位 颈7神经 颈椎后路 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 应用解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犊牛缺钙痉挛是由于血钙降低而引起的一种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的一种疾病。患病犊牛表现发育迟缓、消化不良、全身阵发性痉挛为主要特征,断奶后的犊牛发病较多。病因: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钙缺乏而使血钙降低引起的。由于饲料或饮水中钙

  • 标签: 阵发性痉挛 神经肌肉 含钙量 消化障碍 饲草饲料 钙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