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新型耳廓矫形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进行新型耳廓矫形治疗,观察并统计4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治疗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6例患儿经耳廓矫形治疗后有效4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平均矫治时间为(23.0±2.5)d,46例患儿家长43例表示满意,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3.48%,46例患儿治疗后有15例患儿出现轻微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61%。结论将新型耳廓矫形用于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治疗中疗效显著,患儿家长满意度较高,并发症轻微可避免创伤性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先天性耳廓畸形 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 新型耳廓矫形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耳廓矫形对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29例(42只耳),年龄4 d至9岁,男13例(19只耳),女16例(23只耳);根据患儿的出生日龄分为3个组,日龄≤7 d为1组共7例(8只耳),8~42 d为2组共10例(14只耳),>42 d为3组共12例(20只耳),均采用"益耳"耳廓矫形进行矫正,并比较不同日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分为3个等级:显效及治愈,基本恢复正常外观;有效,较矫正之前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正常外观;无效,较矫正之前无改善。1、2、3组的显效及治愈率分别为100%(8/8)、85.7%(12/14)、45.0%(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8,P=0.04);耳廓矫形佩戴时间分别为(20.75±6.50) d、(32.64±15.40) d、(48.23±17.32) d,1组<2组<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耳廓矫形对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患儿矫正效果显著,矫正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矫形佩戴时间越短。

  • 标签: 耳廓,畸形 耳模矫正 治疗结果 分析
  • 简介:1960年Harrington器械成功的应用,开创了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的新纪元。随着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各种内固定系统不断涌现,三维理论的提出使得治疗效果日益提高。现就脊柱侧凸矫形械及理论的进展作以综述。

  • 标签: 脊柱侧凸矫形 三维矫形 器械 HARRINGTON 内固定系统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矫形技术的创新研究为康复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新材料、智能化技术以及个性化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改善矫形的舒适度、适应性和矫正效果,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和恢复生活自主性。

  • 标签: 医工与康复结合 假肢 矫形器技术创新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成品可调式斜颈矫形矫正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残留畸形的效果。方法:成品可调式斜颈矫形分大、中、小号,且每种型号还可以调节大小和角度。应用对象选择年龄2~18岁手术后仍有明显斜颈畸形患者25例,配戴该矫形2~6个月,最长12个月,随访1~2年。结果:按疗效标准判定,优20例(80%),良4(16%),尚可1例(4%),均无复发。结论:本矫形配戴快捷、固定确切、可靠、轻便,具有可调节性,不需取模制作,适用于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患者,可明显提高矫形效果。更多还原

  • 标签: 先天性 肌性斜颈 矫形器 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采取常规康复与腕手矫形结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 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 76例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依据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选出38例予以常康复治疗( 对照组 ),另外38例在 对照组 基础上配合腕手矫形开展治疗(观察组 ),对两组病人疗效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与FMA-UE、 ARAT评分均优于 对照组 (P< 0.05)。 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腕手矫形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中合理应用,疗效显著。

  • 标签: 腕手矫形器 常规康复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就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应用矫形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矫形对其进行治疗,并配合相应的功能锻炼,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矫正结构恢复正常10例,61例为显效,9例为有效。结论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施以矫形治疗,对椎体畸形矫正以及促进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躯体功能方面作用巨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弯 效果
  • 简介: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严重性后遗症,病程长,预后差,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临床诸多研究证实,针对性康复有助于受损功能恢复,有效预防残疾发生。肌电矫形是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治疗重要有效方法。本文从腕手肌电矫形的作用原理出发,对其临床应用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 标签: 腕手肌电矫形器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结合对踝足矫形进行设计期间应用的相关原理以及临床对于配适性方面的要求,分析其在脑瘫疾病患儿的关节活动范围方面的改善效果以及提升患儿平衡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分析效果之后发现对脑瘫儿童进行运动障碍康复阶段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对踝足矫形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由于适配不当而导致临床效果无法实现,甚至于造成踝足矫形被弃用的情况出现,笔者分析当前对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情况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踝足矫形的研究情况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康复功能事业的发展。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脑瘫儿童 生物力学 运动康复
  • 简介: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融入先进技术和理念的产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为有需求人群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其中,假肢与矫形更是进入到很多残疾人士的生活当中。而《假肢与矫形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已经被设置在了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的课程之中,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的康复专业人才提供了契机。

  • 标签: 高科技产品 假肢与矫形器 康复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chroth训练法联合矫形在青少年脊柱侧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1例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矫形治疗,观察组采用Schroth训练法联合矫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锁骨角(CA)、最大Cobb角、椎体旋转角、躯干旋转角(ATR)、腰背肌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A、最大Cobb角、椎体旋转角、ATR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2、24周,观察组腰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Schroth训练法联合矫形能有效改善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的畸形程度,促进脊柱功能恢复,提高腰背肌力。

  • 标签: 脊柱侧弯 青少年 Schroth训练法 矫形器 脊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脊柱矫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弯患者均佩戴改良矫形治疗6个月,平均每天配戴4~6 h;同时配合矫形体操锻炼,每天至少1 h。治疗6个月后复查脊柱cobb角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脊柱侧弯的程度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脊柱cobb角变小。结论改良脊柱矫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弯有明显疗效。

  • 标签: 改良脊柱矫形器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侧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前臂掌侧腕手矫形对于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4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人除常规救治处理外,再在前臂掌侧腕手矫形辅助作用下行使急性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对每位患者上肢、手指等部位进行简化Fugl-Meyer评分,综合评估前臂掌侧腕手矫形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病人上肢、手指以及上身平衡简化Fugl-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在前臂掌侧腕手矫形辅助作用下进行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肢体功能,有利于后期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前臂掌侧腕手矫形器 脑卒中 急性期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在脊柱关节炎的分类中,强直性脊柱炎是最为常见的,该病多于脊柱中轴得关节受损,也有关节以外的临床表现,病变可累及下肢;在病变后期,可出现脊柱侧弯畸形或者脊柱僵直。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可根治的治疗方法,视病情轻重,可采用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即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本文将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展开论述。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改良脊柱矫形器 脊柱侧弯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扩张矫形(thevertebralexpansionoforthosis)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山东冠龙公司生产的经皮椎体成形扩张矫形,采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共56例(68节椎体),术中采用X线、CT观察椎体内骨水泥的弥散情况,评估术前、术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手术时间,Cobb角改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8-24个月,每个节段的手术时间平均(25±6)min,每个节段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0±0.6)ml,VAS术前8.5±1.2,术后3.4±1.4(P<0.001)。Cobb角术前18.7±5.2,术后10.3±2.4(p<0.001)。术后CT及X线可见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分布,其中1节椎体发生椎管内渗漏,4节椎体发生椎间隙外漏,2节椎体椎旁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结论经皮单侧椎体成形术,不仅减少了一次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长,并且节省了患者费用,减少了X线术中透视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辐射量。椎体扩张矫形的应用,撑开力量大,可不同方向的旋转撑开,扩张椎体内空间,增加骨水泥分布面积,注射压力小,还可以作为球囊撑开前的辅助扩张,撑开效果更佳。

  • 标签: 单侧椎体成形术 椎体扩张矫形器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