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干部穿皮瓣在胸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与选择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14例胸部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7~74岁。缺损原因:瘢痕挛缩畸形切除后创面5例,良性病变6例,恶性肿瘤3例。病灶切除后缺损面积6.0 cm×8.0 cm~20.0 cm×21.0 cm,应用躯干部穿皮瓣进行修复。术前通过多普勒超声或者CTA明确穿血管走行,根据血管走行和穿肌点设计皮瓣范围及手术入路,于深筋膜层切取皮瓣移植到受区。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至少随访6个月。结果本组14例患者共17块皮瓣,其中胸背动脉穿皮瓣联合背阔肌肌皮瓣5块,胸廓内动脉穿皮瓣8块,腹壁上动脉穿皮瓣4块。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其中8例患者分别行背部胸背动脉、上胸壁胸廓内动脉穿以及上腹壁的腹壁上动脉穿的CTA检查,以明确标记穿穿肌点。皮瓣面积为7.0 cm×8.0 cm~22.0 cm×22.0 cm,蒂部长度为2.0~6.0 cm。术后所有皮瓣完全成活,未发生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6个月,患者对皮瓣外观和局部功能满意,1例胸部隆突性纤维肉瘤患者发生复发,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躯干部穿动脉血管密集,穿皮瓣获取方便,可修复胸部面积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供区一期缝合,满足"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组织移植原则。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血管造影术 创伤和损伤 胸壁
  • 简介:摘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合并多冠状动脉病变的概率高达40%~65%,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国内外指南虽有推荐针对该类患者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策略,但在真实世界中依然需要准确把握。本综述在对比急诊PCI仅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急诊PCI同时完全血运重建和急诊PCI后分次完全血运重建3种不同策略疗效优劣的基础上,总结出急诊PCI后分次完全血运重建是安全有效的优选策略。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完全血运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侧循环开放与脑微出血的关系。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184例。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侧循环开放情况分为1组(前交通动脉开放)、2组(后交通动脉开放)和3组(非前、后交通动脉开放)。通过磁共振成像分析发病6个月和12个月时的脑微出血数量。结果发病后6、12个月,1组和2组新增脑微出血主要分布在皮层下区及皮层区,3组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区。发病后6个月,1~3组新增脑微出血分别为18、12、18个,三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2个月,1~3组新增脑微出血分别为24、16、30个,3组多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组与2组新增脑微出血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发病后12个月时新增脑微出血多于发病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早进行侧循环开放,可有效促进前、后交通动脉的开放,减少新增脑微出血出现。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开放 脑微出血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供区采用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的优势和经验。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3例口腔肿瘤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5岁;其中舌癌8例、口颊癌5例。全部采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结果13例患者游离股前内侧穿皮瓣都顺利切取成功,皮瓣面积7.0 cm×4.0 cm~14.0 cm×7.5 cm,皮瓣供区采用股前外侧接力穿皮瓣(10例)或股前内侧接力穿皮瓣(3例)转移修复,接力股前外侧穿皮瓣面积为8.5 cm×5.0 cm~18.0 cm×7.0 cm,接力股前内侧穿皮瓣面积为7.5 cm×4.0 cm~15.0 cm×7.0 cm。术后所有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和伤口裂开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12~2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困难时,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缺损,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张力较大时以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口腔肿瘤 接力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移植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穿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股前外侧穿皮瓣(ALTP)、腹壁下动脉穿皮瓣(DIEP)、骨间后动脉穿皮瓣(PIAP)、胸背动脉穿皮瓣(TDAP)、腓肠内侧动脉穿皮瓣(MSAP)、桡侧副动脉穿皮瓣(RCAP)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5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1.5 cm~ 10.0 cm×24.0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2.0 cm~ 11.0 cm×25.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术后观察皮瓣成活与创面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肢体功能恢复及皮瓣供区外形及功能。结果1例DIEP移植术后第3天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成活,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其余5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 18个月随访,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供区仅残留线形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穿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疗效可靠,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穿支皮瓣 移植 四肢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蒂皮瓣在躯干部中、大型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整形修复科收治躯干部中型以上瘢痕疙瘩患者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20~53岁,胸前3例,脐部3例,下腹4例。瘢痕疙瘩大小2.0 cm×3.0 cm~5.0 cm×9.0 cm,病灶均伴有感染。手术彻底切除瘢痕及感染组织,松解挛缩,分别于创面周围设计以肋间穿(3例)、脐旁穿(3例)或腹股沟穿为蒂的局部穿(4例)蒂皮瓣,以推进或旋转方式覆盖创面。术后早期放疗,每日1次,每次5~10 Gy,连续3 d,总剂量约15~20 Gy。并辅以外用硅胶制剂、局部药物注射及弹力衣压迫等治疗。术后随访时应用温哥华量表评估瘢痕,同时分析评价局部形态、毛发分布、瘙痒、疼痛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24个月,局部形态及毛发分布正常,瘙痒、疼痛感均明显缓解,9例患者温哥华量表评分1~6分,1例患者未遵医嘱按期随诊及辅助治疗,发生明显切口增生性瘢痕,温哥华量表评分9分。8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评价为非常满意,2例为满意。结论局部穿蒂皮瓣可以有效地修复躯干部中、大型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创面,联合早期放射治疗、外用硅胶制剂、弹力压迫等综合治疗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皮瓣,带蒂 瘢痕疙瘩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4~56岁[(38±9)岁]。创面位于掌背侧9例,面积3 cm×4 cm~4.5 cm×13 cm。创面位于指背侧3例,累及单个手指1例,累及2个手指2例。于小腿内后侧设计腓肠内侧动脉穿皮瓣,其中皮瓣采用单穿5例,2个穿5例,3个穿2例。皮瓣切取后修复手背创面,其中采用分叶皮瓣2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观察皮瓣是否成活、外观、质地、Weber两点辨别觉试验。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掌指和指间关节伸屈功能。观察小腿供区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0个月[(10±1)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质地良好,皮瓣形成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距离5.0~6.5 cm。掌指及指间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掌指关节4.1~5.0分,近指关节3.1~4.0分,远指关节2.1~3分。皮瓣供区仅残留线装瘢痕,对小腿功能无影响。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恒定,对供区损伤小,术后皮瓣成活率高、手功能恢复满意,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 标签: 手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获取左束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动物模型的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s,PSL),评估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以评价LBBB对左心室功能及运动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比格犬,麻醉状态下射频消融左束制作LBBB模型,实时测量动脉压力。分别于造模前、造模成功后30 min(Acute-LBBB)、造模成功后3个月(Chronic-LBBB)获取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并获取各时间点的PSL,评估左心室整体和节段心肌做功参数。结果与Baseline相比,Acute-LBBB、Chronic-LBBB左心室整体做功效率显著降低(P<0.05),整体无用功显著增加(P<0.01),Acute-LBBB的GLS显著降低(P=0.04)。造模前,室间隔基底段及中段做功效率、有用功均高于左室侧壁相应节段(P<0.01),而无用功节段值的分布则相反(P<0.01)。Acute-LBBB室间隔各节段心肌做功效率较造模前显著降低(基底段、中段、心尖段P<0.05)、无用功增加(P<0.05),室间隔基底段有用功降低(P=0.01),而侧壁基底段无用功增加(P=0.04)。Chronic-LBBB室间隔基底段与中段的心肌做功效率较Acute-LBBB轻度恢复(P=0.03),但仍显著低于造模前(P=0.001),其余各节段做功参数的改变与Acute-LBBB相似。结论急性及慢性LBBB均可导致左心室整体及节段做功能参数的改变。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可以定量分析LBBB的左心室功能及运动模式的改变。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功能,左 心肌做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皮瓣游离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置,探讨如何完善该类病人的术后护理规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21例行穿皮瓣游离移植病例病人的术后护理及发生血管危象病例的处置方法,分析发生危象的原因及处置措施。 结果:术后仍有21例出现血管危象, 经相关处理后 皮瓣全部成活;经 随访1-2年后显示,患者皮瓣外观及功能均良好。 结论:穿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术后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置对降低穿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坏死至关重要。

  • 标签: 穿支皮瓣 血管危象 皮瓣成活
  • 简介:摘要1991年,Hyakusoku首次报道螺旋桨皮瓣技术,历经30年发展,穿螺旋桨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最基本的缺损修复方法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穿螺旋桨皮瓣的发展历史,并对穿螺旋桨皮瓣的概念、命名方法和分类的现状进行了回顾。通过临床病例,详细介绍了穿螺旋桨皮瓣手术过程和技术细节。按照头颈部、躯干、四肢等不同解剖学部位,对穿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穿螺旋桨皮瓣的优缺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对临床工作中,应用穿螺旋桨皮瓣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穿螺旋桨皮瓣的应用日渐广泛,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穿血管的准确定位、穿体区的准确界定、皮瓣旋转角度、血管通畅性和血管蒂长度之间的关系等。作者认为虽然存在以上问题,但穿螺旋桨皮瓣技术必将像组织扩张技术、游离皮瓣转移技术一样,最终成为修复重建领域一项常规的、重要的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历史 手术 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 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床边纤镜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201 9 年 2 月至 20 20 年 5 月 , 从我院选取 100 例 ICU 机械通气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数表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部接力穿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7年5月,设计小腿内侧和外侧穿接力皮瓣修复小腿中下部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修复小腿内侧软组织缺损5例,小腿外侧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大小4.0 cm×10.0 cm~ 6.0 cm×16.0 cm。术后通过微信视频、电话及门诊随访,内容包括小腿的整体外观、皮瓣弹性、色泽、瘢痕挛缩及色素沉着情况和皮瓣转移后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本组13例接力穿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第1天因血肿压迫发生静脉血管危象,血肿清除后成活。术后随访5~ 12个月,平均8个月。小腿外形饱满,皮瓣弹性、色泽、质地良好。结论利用小腿穿接力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可以达到美容修复的效果,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接力皮瓣 移植 小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根管侧内粪肠球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选取64颗人单根管离体前磨牙制备人工根管侧,建立粪肠球菌根管侧感染模型。将感染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T组、PDT联合EDTA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6个。PDT组于根管中注入40 μg/ml血卟啉单甲醚,避光孵育5 min后将激光器的光纤插入根管内上下提拉照射90 s(激光功率为45 mW);PDT联合EDTA组根管给予5 ml质量分数为17%的EDTA溶液冲洗1 min,无菌纸尖吸出EDTA后进行PDT处理,操作同PDT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根管分别给予5 ml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 g/L的NaCl溶液冲洗1 min。各组处理前、后分别用K锉于根管侧内取样,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处理后将各组牙根置于无菌脑心浸液肉汤(BHI)培养基中厌氧培养24 h,再用K锉取样,统计检出细菌的根管侧个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处理后各组根管侧内壁的形貌。结果PDT联合EDTA组的杀菌率达99.5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1.98%)、阳性对照组(85.87%)和PDT组(87.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复实验结果显示,PDT联合EDTA组检出细菌的根管侧支数为5个,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15个)、阳性对照组(12个)和PDT组(11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PDT联合EDTA组未见明显粪肠球菌在根管侧内壁附着。结论PDT联合EDTA对根管侧内感染的粪肠球菌杀灭效果良好,有望为临床根管治疗中有效杀灭根管侧内的粪肠球菌提供一种新方法。

  • 标签: 光化学疗法 肠球菌,粪 根管侧支 血卟啉单甲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皮瓣在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皮瓣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76例,其中小腿29例,足踝部47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感染、深部组织缺损及骨科植入物外露。创面大小为15 cm×8 cm~35 cm×20 cm,其中45例合并死腔形成,62例合并同一部位骨折,3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其他系统损伤。创面经彻底清创及VSD治疗,待肉芽生长良好、感染控制后,设计并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为蒂的股前外侧嵌合穿皮瓣,其中穿皮瓣修复大部分深部组织裸露的创面,肌瓣填塞死腔和(或)覆盖部分皮瓣周围的创面,在肌瓣上一期或二期游离皮片植皮,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7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术后72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手术探查处理后好转。1例皮瓣术后渗血过多,予手术止血。4例皮瓣远端或肌瓣上植皮区部分坏死,2例经再次植皮,2例经积极换药后均完全消灭创面。另16例外伤后骨髓炎伴骨缺损,于伤口愈合后3~6个月采用植骨、骨搬运或Masquelet技术进行修复。术后伤口一期愈合68例,延期愈合8例。除5例失访外,71例随访9~24(平均16)个月,患肢外观与功能恢复满意,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皮瓣移植时,可以利用穿皮瓣修复深部组织外露的创面,肌瓣填塞深部死腔和(或)创面并在肌瓣上植皮,仅需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血管,即可实现肢体复杂创面的三维立体有效修复与重建,是修复下肢复杂创面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创面修复 深部死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诱导冠状动脉侧循环生长即治疗性血管新生是冠心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冠状动脉侧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现有的临床试验未能复制这些结果。切实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仍有待于对冠脉侧生长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冠状动脉循环 侧支循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