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与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FQ-PCR)法检测208例疑诊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CV.结果208例血清样本中HCVRNA阳性率为81.3%.HCVRNA平均载量为4.63×105Copies/ml.结论FQ-PCR法检测HCVRNA是判定HC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反映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的直接指标,有确诊价值与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价值.HCVRNA与抗-HCV具有高度正相关.HCVRNA较抗-HCV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抗-HCV RNA 血清 核酸定量 丙型肝炎病毒 患者
  • 简介:本文采用计算机图象定量分析技术对青光眼等虹膜血管的数量、血管腔面积和血管面密度三项参数进行了定量研究,共测虹膜标本29例145个测试窗。结果显示:先天性青光眼虹膜血管数量(P<0.01)、腔面积(P<0.05)和血管面密度(P<0.01)与其它各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二组与正常成人组间三项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先天性青光眼虹膜血管的数量是明显增加,管腔扩张,而急闭青光眼则无明显改变。因而,先天性青光眼虹膜血管发生的改变可以看作是其独特的组织病理特征,对其病理意义作了讨论。本文还对婴幼儿组与成人组间虹膜血管三项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微机图象分析 血管 虹膜 青光眼 定量
  • 简介:目的:进一步了解乙肝产妇的母乳中HBVDNA含量及其传染性,更好地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利用荧光定时定量PCR检测技术,对45例乙肝血清学阳性的产妇进行血浆及乳汁中HBVDNA的定量检测。结果:45例产妇血浆和乳汁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3%(33、45)和67%(30、45),其HBVDNA含量的对数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7,n=45,P<0.01),HBeAg(+)与HBeAb(+)两组间比较血浆及乳汁HBVDNA的含量,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BeAg(+)组含量高于HBeAb(+)组。结论:乳汁和血浆中HBV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浆中HBVDNA高拷贝的产妇最好不要进行母乳喂养。产妇血浆中HBeAg与乳汁及血浆中HBVDNA含量都具有明显关系,它的存在提示血浆及乳汁中的HBVDNA含量较高。

  • 标签: 产妇 血浆 乳汁 HBVDNA 定量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与抗-HCV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和符合性。方法用FO-PCR法检测146例高度怀疑丙肝感染的血清中的HCV-RNA,同时检测抗-HCV和ALT.结果146份标本中HCV-RNA阳性率为55.5%(81/146);抗-HCV的阳性率为58.2%(85/146);ALT异常率为54.8%(80/146)。HCV-RNA平均我量为6.98×10^5拷贝/ml血清。抗-HCV滴度和ALT异常率随着HCV-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用FQ-PCR法检测HCV-RNA可以确定:(1)高滴度抗-HCV血清具有传染性;(2)抗-HCV与HCV-RN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80,P〈0.001,且有符合性和互补性:(3)对慢性丙型肝炎长期抗-HCV阳性,若出现HCV-RNA阴性或阳性可以鉴别活动性、复制性程度;(4)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简介:目的建立呋柳泡腾片中呋喃西林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75nm处测定呋柳泡腾片中呋喃西林的含量。结果呋喃西林的线性范围为2.05μg-10.25μg/ml,回归方程为A=80878.05C-0.0084,r=1.0000;加样回收率为100.15%,RSD=0.7%。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呋柳泡腾片中呋喃西林的含量,方法准确,处方其他成分无干扰,重现性好。

  • 标签: 呋柳泡腾片 呋喃西林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质量控制 样品测定
  • 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乳果糖有关物质进行分离和定量,结果进样量在640-96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乳果糖 分离 定量
  • 简介: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CT和MRI已经成为当前脑肿瘤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常规的形态学诊断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RI,BOLD—fMRI)等新技术的出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脑肿瘤的功能信息,为常规CT和MRI检查方法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 标签: 脑肿瘤:功能性成像
  • 简介: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无创伤、无X线辐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可作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如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T1WI、T2WI、脂肪抑制等。近年来,随着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MR)检查扫描和重建速度的加快和图像质量的日益提高,其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日趋增多。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胰腺肿瘤 检测 X线辐射 分辨率高 参数成像
  • 简介:目前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人脑味觉活动的研究.不同的味觉脑功能成像技术有着不同特点;味觉的脑功能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决定对其所作研究的角度的多样性;并且对各味觉相关中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文从研究的技术、研究的角度及各味觉相关中枢的研究结论作一综述.

  • 标签: 口腔功能 脑功能 味觉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 简介: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单光子发射机断层显像和内禀光学成像等断层影像技术能直视活体脑的解剖和功能变化,能在屏幕上看到人脑的思维活动,从而将我们推向了绘制人类思维图像(mappingthehumanmind)的时代.

  • 标签: 脑功能 磁共振 成像技术 诊断 脑磁图 MEG
  • 简介:  1前言  过去的四十年中,脑灌注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最早应用的是氙气,它是一种能通过血脑屏障(BBB)的脂溶性放射性示踪剂,可被注入或吸入体内,并通过放置在头皮的探测器监测脑皮质的灌注情况.20世纪70年代中期,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出现.……

  • 标签: 脑缺血 灌注成像 指南
  • 简介:CT的原意为计算体层摄影,通常指作横断面体层扫描。是以x线束从多个方向沿着人体某一选定断层层面透射,测定透过的x线量,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层面组织各个单位体积的吸收系数,然后重建成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断层的厚度是由x线准直器长轴的长度决定的,

  • 标签: CT成像 成像原理 CT机 平移扫描 探测器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观察老龄对经颅多菁勒(TCD)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作者对健康老人进行了TCD检测,同时与80例中青年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发现健康老人颅内各主要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均小于健康中青年,健康老人颅内各主要动脉未检出率均高于健康中青年.结论在分析TCD结果时应考虑老龄因素,再结合临床得出结论较为准确.

  • 标签: 老年人 健康老人 颅内 动脉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中青年
  • 简介:目的观察眼科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眼科疾病的关系。方法封42例眼科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TCD异常率为88%.主要表现12例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速度增快。25例为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速度减慢。结论从了CD检查结果看,说明TCD检查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是有临床意义的,可作为观察眼科患者的脑血流变化,为眼科临床提供依据的辅助检查手段。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眼科疾病 脑血流动力学 眼科患者 血流速度 多支血管
  • 简介:X线检查是基层单位常用检查方法之一,针对在野外环境下实时获取X线图像的实际需要.本文提出了利用电耦合数字成像技术构建野战便携式X线机数字成像系统,提出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实现方案。

  • 标签: 电耦合数字成像 X射线CCD 光刻蚀
  • 简介:人弓蛔虫病遍及全球,由犬蛔虫,犬弓蛔虫或猫蛔虫,猫弓蛔虫的幼虫感染所致。人类是弓蛔虫的偶然宿主(图1),在人类宿主中弓蛔虫不能进一步发育,不会达到成熟期。感染表现为2个主要的综合征——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眼幼虫移行症。

  • 标签: 内脏幼虫移行症 弓蛔虫病 线虫 组织 偶然宿主 犬弓蛔虫
  • 简介:定量研究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中VEGF基因表达及其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二级大鼠背部皮肤制作圆形伤口后以25Gy60Co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5、10、15、2l和28d活杀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VEGF基因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单创组于伤后2d,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浆内VEGF呈强阳性;5d时毛细血管数明显增多,其内皮细胞浆内VEGF阳性;而于10d后,VEGF逐渐减少.伤照组则于伤后5d呈弱阳性,10d时阳性,15d后呈弱阳性.定量结果表明:单创组VEGF于伤后2-10d平均光密度(MOD)逐渐减少(P<0.05或P<0.01),积分光密度(IOD)逐渐增加(P<0.05或P<0.01).15d后其MOD和IOD均明显减少.伤照组VEGF的MOD和IOD(P<0.01)于伤后10d达高峰.照射组与单创组比,伤后5-10d,其MOD和IOD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伤后15d,其IOD较单创组为多(P<0.05).结论内源性VEGF基因表达参与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过程;辐射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减少,强度减弱,时间滞后.

  • 标签: 伤口愈合 血管再生 VEGF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ELISA法定量测定钙调素(CaM)的最优条件。方法用重组人CaM、免抗CaM,通过对聚苯乙烯反应板进行紫外辐照处理,改善抗原因相化条件;通过对抗原包被液、包被时间等条件优化,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ELISA定量技术。结果以pH7.40.01mol/L的PB为包被液,包被及后续封闭时间为4℃静置72h,CaM包被浓度为5-8g/ml,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37℃60min,可获最佳CaM定量结果。结论建立的检测CaM的ELISA测定方法,敏感性、重复性均在临床检测可接受的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也较好,可用于细胞内外CaM的定量研究。

  • 标签: 钙调素 ELISA 定量检测 实验条件优化 包被液 抗原包被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