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对哺乳的影响。方法选择乙肝携带产妇145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产妇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的进行检测,并将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分级,分析产妇血清不同HBVDNA浓度级对乳汁HBVDNA阳性率。结果当产妇血清HBVDNA<500copies/ml时,74例产妇的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零,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500~1e6copies/ml时,30例产妇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3例,阳性率为10%(3/30),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为≥1e6copies/ml时,41例产妇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36例,阳性率为87.8%(36/41)。结论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达到或超过1e6copies/ml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大幅度增加;而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小于1e6copies/ml时,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低。

  • 标签: HBV DNA 母婴传播 母乳喂养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拷贝数,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含量;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VM),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组(大三阳组)和HBsAg(+)HBeAg(+)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1%(298/310)和96.6%(28/29),病毒含量为1.85×108copies/ml;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组)和HBsAg(+)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4.2%(80/181)和82.9%(31/41),病毒含量为4.8×106copies/ml。血清中HBeAg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结论荧光定量PCR在乙肝的诊断、判断传染性强弱及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标本前处理方法对乳汁HBVDNA检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分娩的95例产妇,所有产妇均为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明抗原阳性,标本选为产妇乳汁,置于冰箱,在4℃条件下过夜,取中间层乳汁,分别采用沉淀检测、上清液浓缩检测及上清检测法对乳汁HBVDNA水平进行平行检测。结果沉淀检测法在HBVDNA阳性检出率方面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在HBVDNA对数浓度方面检测,沉淀检测法平均值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汁在冰箱内4℃条件下过夜后,离心中间层乳汁,采用沉淀法检测的准确率最高,且操作简便。

  • 标签: 乳汁 HBV DNA 标准前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732例患者乙肝病毒的血清标志物(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BV-DNA的含量,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HBsAg(+)、HBeAg(+)、HBcAb(+)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7.4%,平均含量2.49E+07IU/ml;HBsAg(+)、HBeAb(+)、HBcAb(+)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52.1%,平均含量5.15E+06IU/ml;HBsAg(+)、HBcAb(+)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10.8%,平均含量1.32E+04IU/ml。结论HBV-DNA水平和HBVM的表现模式存在关联,大三阳患者的标本HBV-DNA值较小三阳组与HBsAg(+)、HBcAb(+)组的标本更高,说明HBeAg(+)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HBeAb(+)、HBcAb(+)乙肝病毒复制并非完全停止,只是其复制水平明显降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可表达HBV感染和病毒复制水平。

  • 标签: 乙肝血清标志物HBV-DNA乙肝
  • 简介:摘要目的自制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HBVDNA检测的室内质控品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将试剂盒自带的弱阳性对照品、自制未灭活质控血清、自制灭活质控血清作为室内质控品的选择对象,每天与样本一起检测,连续30天,通过不精密度、L-J质控图,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评价三者哪一个更适合基层医院PCR实验室作为室内质控品。结果弱阳性对照品检测结果日间不精密度为7.72%,未灭活自制质控血清检测结果日间不精密度为2.92%,灭活自制质控血清检测结果日间不精密度为3.70%;灭活与未灭活自制质控血清配对t检验,t=-0.860,P=0.397,P>0.05,两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灭活前后两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0.901,P=0.346,P>0.05,两组检测结果均值无显著性差异;SPSS17.0统计学软件绘制弱阳性对照品、未灭活自制血清质控品L-J质控图11月份30天的变化情况。结论自制质控血清无需灭活及其他特殊处理,完全能够满足PCR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需要。

  • 标签: HBV DNA 自制质控血清 L-J质控图
  • 简介:HBV感染中最大数量存在的是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而ASC主要来自婴幼儿感染。我们通过4年收集394例慢性乙肝携带者血清,

  • 标签: 慢乙肝 E抗原 乙肝脱氧核糖核酸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状态对HBsAg和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外周血,采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对研究对象血清及全血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IL-2、IL-10和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检测,应用PCR法对HBVDNA进行检测,并对HBVDNA指数结果进行对数转换。应用SPSS13.0forwindow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L-2与HBsAg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064,P=0.547),但与HBVDNA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261,P=0.013);IL-10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95,P=0.064),与HBVDNA水平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015,P=0.888);IL-2/IL-10比值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相关关系(r=0.087,P=0.410),与HBVDNA水平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95,P=0.063);CD4^+细胞与HBsAg及HBVDNA水平均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188,P=0.074;r=0.051,P=0.632);CD8^+细胞也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07,P=0.315),与HBVDNA水平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146,P=0.169);CD4^+/CD8^+比值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158,P=0.134);但与HBVDNA水平呈低负相关关系(r=-0.201,P=0.055)。结论慢乙肝患者体内IL-2对HBsAg水平虽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对HBVDNA的复制起到显著抑制作用;IL-10对HBsAg及HBVDN水平均无显著影响,IL-2/IL-10之间的平衡对HBVDNA复制亦无明显影响;CD4^+、CD8^+细胞对HBsAg及HBVDNA水平虽无明显影响,但CD4^+/CD8^+细胞之间的平衡似对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 标签: IL-2 IL-10 CD4+细胞 CD8+细胞 HBSAG滴度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乙肝两对半和HBVDNA的关联,有效的控制HBV提高依据。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运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Bc、抗-HBs、HBeAg、抗-HBe,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结果本组研究结果中,HBsAg阳性HBVM阴性与HBsAg阳性HBVM阳性HBVDNA检出率相比较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HBsAg阳性HBVM阴性与HBsAg阴性HBVM阳性HBVDNA检出率相比较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sAg阳性与HBVDNA复制有密切的关系,对于临床中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其疗效考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HBVDNA 血清学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HBsAg-IgM与HBVDNA及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HBsAg-Ig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和奥林巴斯5400及ACL9000分别检测HBsAg-IgM阳性组及对照组(各40例)血清的HBVDNA及ALT、AST、CHE、TBIL、PT(a)的值。结果HBsAg-IgM阳性组及对照组的HBVDNA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5);HBsAg-IgM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BsAg-IgM阳性组及对照组的ALT存在明显差异(P=0.040),阳性组低于对照组;HBsAg-IgM阳性组及对照组的AST(P=0.195)、PT(a)(P=0.923)、TBIL(P=0.183)、CHE(P=0.302)均无明显差异。结论HBsAg-IgM特异性复合物的存在与病毒复制及肝脏损伤有一定的关系,HBsAg-IgM结合HBVDNA含量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可判断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HBVDNA载量及肝纤维化相关性。方法:对于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获得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液样本开展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了解患者HBVDNA水平。通过酶促速率法进行相关检测,了解患者III型前胶原肽,IV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相关性水平等等。结果: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血清样本检测得到的HBV DNA载量为4.51±0.42,经过分析患者的相关性水平与层黏连蛋白具有显著关系(P<0.05),与III型前胶原肽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定期检查患者层黏连蛋白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慢性乙肝 HBVDNA载量 肝纤维化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3例不同HBV感染患者,对患者的血清HBV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中HBV DNA定量的阳性发生率,含量高于急性乙肝,差异较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常见模式与HBVDNA拷贝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日常ELISA法检测获得HBV标志物特殊结果的样本,经发光免疫确认结果完全一致的78例样本,以荧光定量检测(FQ-PCR)技术测定其HBVDNA,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78例不常见模式里,20例13阳性的HBVDNA检出率为100%,平均载量为7.546×107;7例123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100%,平均载量为6.322×105;15例1235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86.7%,平均载量为6.905×105;13例1245阳性标本中HBVDNA检出率为69.2%,平均载量为1.299×104;14例125阳性的HBVDNA的检出率为57.1%,平均载量为2.292×104。结论在少见乙肝阳性模式中,以HBeAg阳性的HBVDNA载量最高,而即使是有抗体产生的标本,仍然有复制水平中等的HBVDNA阳性标本,所以建议临床医生应根据HBVDNA结果作出客观的临床解释。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模式 HBV DNA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浓度HBsAg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与乙型病毒肝炎标志物(HBVM)含量之间关系,探讨高浓度HBsAg患者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HBsAg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对三组的HBVDNA和HBsAg进行定量检测,对三组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患者HBVDNA阳性率12.9%,B组患者HBVDNA阳性率39.4%,A组患者HBVDNA阳性率,C组患者HBVDNA阳性率81.3%;3组间HBVDNA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HBsAg水平可进行HBVDNA水平估测,HBsAg定量可用于乙肝治疗效果监测的参考。

  • 标签: HBsAg HBV DNA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腮腺组织中HBsAg、HBcAg和HBVDNA的表达情况,研究乙肝血清学指标与它们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乙肝血清指标与腮腺组织中HbsAg、HbcAg和HBVDNA的相关性。结果23例腮腺组织中HBsAg阳性11例,阳性率为47.83%;HBcAg阳性10例,阳性率为43.48%。其中HBsAg和HBcAg同时阳性8例,占34.78%。14例免疫组化阳性患者检出HBVDNA9例,阳性率为64.29%,乙肝血清学指标与腮腺组织中HBsAg、HBcAg检测结果高度正相关(x^2=3.305,P〉0.05),其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rs=0.661(P〈0.05)。结论腮腺组织对HBV有较强的亲和力.唾液中HBV的出现可能源于受染的唾液腺组织,含HBV的唾液是乙型肝炎生活接触性传播的媒介。

  • 标签: 腮腺组织 HBSAG HBCAG HBV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