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通往瓦尔登湖的路这些年买了不少书,有的书,买了一直放着,从未读过;有的书,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读完,仅限于翻一翻;还有一些书,早已经读完了,却还是在重读中……这些,都是书的用途。对于我来说,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适合于重读的书。我手上有三本不同版本的《瓦尔登湖》:一本英文版,另外两本中文版的。分别由徐迟(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和

  • 标签: 希斯内罗丝麦 梭罗希斯内罗丝 重读梭罗
  • 简介:好的鲁迅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异于以往的阅读经验,本文通过分析竹好的《鲁迅》来解读文学家与启蒙者,"挣扎"与"影子"胶着的鲁迅形象。

  • 标签: 竹内好 鲁迅 解读
  • 简介:法国当代诗人勒·夏尔虽然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但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主义色彩.法国诗歌的革命让勒·夏尔重新发现了什么是诗歌,他的诗让读者深受鼓舞,即使在最为困难、最为失落的时刻,也能让人们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与法国许多现代诗人相比,勒·夏尔的地位是独特的,其精神是伟大的,思想是闪光的.与二战期间的法国抗战诗一样,他的作品不仅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二十世纪法国诗歌在寻求发展过程中继承传统的一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变我们对二十世纪法国现代诗歌的固有成见.

  • 标签: 勒内·夏尔 法国 诗歌 艺术风格 超现实主义
  • 简介:好的《鲁迅》与李长之的《鲁迅批判》有着深刻的精神渊源。共同的"文学立场",奠定了竹好与李长之精神相遇的内在契机。竹好深受李长之思想的影响,也创造性地改写和发展了李长之的思想。李长之的《鲁迅批判》是竹好《鲁迅》的中国蓝本,构成了竹好超越自己思想的精神标尺和力量。

  • 标签: 李长之《鲁迅批判》 竹内好《鲁迅》
  • 简介:2005年12月25至26日,由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鲁迅与竹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王晓明教授,竹好著作的主要译介者孙歌、赵京华、李冬木教授,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以及来自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者就中国之“现代”的丰富性、竹好对“优等生文化”、“转向文化”的反思、关于“国民文学”的论争、竹好与“文学的自觉”、文学与思想、“文学”与“政治”以及与“大东亚战争”之复杂性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自去年孙歌女士编辑的竹好的论文集《近代的超克》出版以来,学界对于以竹好为代表的日本思想资源的关注日益加深。此次会议对于中国学界对于在新时期如何与鲁迅对话,如何借鉴竹好的经验,展开我们对于历史以及当下的分析批判,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期“学灯”栏目刊登了提交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两篇文章。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竹内好 上海大学 鲁迅 中国当代文化 王晓明
  • 简介:摘要:西班牙语,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母语使用者的语言,其全球传播和影响力显著。本文探讨了西班牙语的历史传播途径,特别是在西班牙帝国的扩张期间,以及其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进一步扩散。分析了西班牙语对国际商务、教育体系、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的深远影响。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西班牙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样性和变异,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映社会和文化动态。通过对西班牙语传播和影响的研究,本文旨在揭示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在全球层面上的重要性和作用。

  • 标签: 西班牙语 全球传播 文化交流 国际影响 多语种国家
  • 简介:杜拉斯的《广岛之恋》以电影剧本的形式成就了小说的经典性,用一份无望的爱情诠释着对生命的认知。这份爱情的重量远远大于一般爱情,它承载了爱情本身,也载入了战争,更填进了生命。更多还原

  • 标签: 《广岛之恋》 杜拉斯 爱情 战争
  • 简介:针对浙江文学期刊偏少.文学阵地匮乏的现状,目前,浙江作协在杭召开了由协会领导和各团体会员文学刊负责人参加的“浙江省文学刊联盟”成立联席会议.推进服务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子。

  • 标签: 文学期刊 转型升级 浙江省 内刊 服务 联盟
  • 简介:以1957年反右运动为题材的《中国一九五七》(《江南》2000年第4、5期连载)是历时三年写成的,中间也做了一些别的事,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这部作品上。现在出版面世,这码事也就算了,后面的一切也是“该怎样就怎样”了。似没有多余的话要说。评价一部作品不是作者本人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是今日读者和批评者的事。因为作者、读者与批评者都难免有着各自的现实局限性,更何况还包括着人们通常所说的话语禁忌,言说有碍,难人其里。那么真正能够评价作品的又是什么呢?我想是历史。

  • 标签: 《中国一九五七》 连载 作品 作者 言说 读者
  • 简介:<正>马里奥·贝德蒂(MarioBenedetti)一九二○年出生在乌拉圭内地的一个小镇,三四岁时随双亲迁至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他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但因父亲经营药房破产,家庭生活一度陷于绝境,父母亲因此不睦,这样的生活环境对幼年的贝德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贝德蒂十八岁时移居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那里一住十年,靠在一家出版社当速记员为生。贝

  • 标签: 蒙得维的亚 拉丁美洲 贝内德蒂 首都 中短篇小说 乌拉圭
  • 简介:本文通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向内转"的讨论,分析其中所建立的"心理学"与"固有属性"双重视角下的"去政治化"论述,并认为形成了三种叙述策略:从"斗争说"到"建设说"、从"外在真实"到"内在真实"、从政治功用到心理功用。但我们也认为,既不能简单地强调文学的政治性,也不能回避或否定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应当将"文学想象政治"视为一种新的理论出路。文学与政治都是基于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共同想象才走到一起的,其中的任何一方,若是离开了对美好生活的想象,都将可能被对方所超越。

  • 标签: 向内转 去政治化 想象
  • 简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克是获此殊荣的第10位女作家,被赞誉为"不跟社会妥协,也不同时间讲和,更不对读者取悦"的作家[1]。她被标上"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标签,始终以"女性身份"为立场、原则,表现出与男性中心主义的决裂态度。其戏剧具有强烈的颠覆意识,效大胆地刻画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态,表达出对女性内心的关注及对女性地位的忧虑。

  • 标签: 女性主义 男性中心主义 女性地位 男权社会 女作家 女性身份
  • 简介:好在《思想的形成》一文论及鲁迅的思想转变时提出“回心说”,认为绍兴会馆时期的鲁迅获得一种终极性的精神自觉;在《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一文论及东洋的近代时,将中国式近代称为“回心型”,日本式近代称为“转向型”,

  • 标签: 竹内好 近代 东洋 精神自觉 中国式 日本式
  • 简介:《迷惘》是20世纪最深刻的作品之一,它以独特的坚定和鲜明讲述了一个荒诞、怪异、滑稽的故事。笔者认为,作品所塑造的类似疯人院的迷惘的世界和个人的迷惘状态源于失衡性,源于人的生存平衡的被打破。本文从贯穿作品的蓝色背景出发,用歌德的色彩学理论加以解释,揭示作品潜藏的失衡性及失衡性所反映的深层次含义。蓝色背景的妖魔化《迷惘》沉浸在一片蓝色中,从幽灵般的苔莱斯的蓝色围裙、到基恩头脑里的蓝色阴影.

  • 标签: 失衡性 卡内蒂 妖姬 色彩学 莱斯 妖魔化
  • 简介:代的问题:同一个十年出生的三代作家在分析阐释作家文本意义、价值时,文学研究者通常将花大量时间投向作家作为个体存在于历史时空里一路走来的"佯长身影"研究,对"时间流"、出生地、出生年龄、生长环境、生存背景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主宰着研究者把握作家内心世界的颉颃高低.在前现代社会,文学地域色彩的根性尤其浓郁,士大夫、诗人对家乡文化依赖、偏好终其一生;进入后现代社会,文化全球化使得作家不能恒定固守文化"根性",那种寻找"文学的‘根"集体行动只能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昙花一现,而况这些作家有一个同样的烙印:20世纪50年代初中后期出生的有插队和知青、红卫兵经历的一代人,郑义、韩少功、梁晓声、叶辛、李杭育、郑万隆等,意识形态的恒定不变使得十年出生的人成为一代人,发出声音毫无疑问也是同一口径[1].

  • 标签: 晓航 张者 文学创作 艺术风格 赵大河 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