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林语堂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文化策略。20世纪20年代,他赞成“欧化的中国”之说,并热心译介西方文化著作。欧战时期,他对战争的文化根源作了深刻反思,他的物质主义批判、强权政治批判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应有界别之主张至今仍有针砭时弊之效。写于战后的小说《唐人街》《奇岛》体现了他对中西文化融合的敏感不懈追求。作为“现代知识分子西方文化”的一个典型个案,林语堂如何接受、反思融合西方文化值得细细回味。

  • 标签: 林语堂 西方文化 《啼笑皆非》 《奇岛》 《唐人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他的简单实体或单子关涉的是他的实体学说的逻辑的和本质的层次,认知科学 可能世界 交换信息 新的研究纲领(信息范型) 一、引论,组合创新《哲学研究》2003第2期)可能世界一旦以某种形式的现实世界出现时

  • 标签: 世界留下 历史困惑 可能世界
  • 简介:“底层文学”的崛起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重要创获。尽管目前关于“底层文学”的命名、“底层文学”的道德立场及其“文学性”问题,还存在颇多的争议),甚至还有人从根本上质疑“底层文学”的写作和表述方式,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新世纪中国文学格局中,“底层文学”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若从历史的“长时段”进行考察,我们会发现,“底层文学”所面临的困境和指摘便会迎刃而解,而其特有的历史价值也会显现得更加清晰。本文拟从分析“底层文学”所招致的批评和质疑入手,讨论其在社会、历史层面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 标签: 底层文学 反思 苦难 代言 历史价值 中国文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09
  • 简介:《暴风骤雨》中斗争韩老六的示众,民众不仅可以是示众中被威胁的对象,    二 社会的重构    民众翻身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

  • 标签: 出场反思 反思缺席 革命出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3
  • 简介:示众斗争中民众对被示众者的群体的,民众的阶级仇恨革命暴力获得了无条件的肯定,    三 复仇的肯定    阶级清算唤醒了民众的阶级怨恨

  • 标签: 出场反思 反思缺席 革命出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7
  • 简介:另一个则是精神科学(包括文艺学)民族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认同话语文艺学学科反思,并且对德国语文学(文艺学)的非政治的自我理解提出了批判

  • 标签: 学科反思 文艺学学科 认同话语
  • 简介:20世纪80年代的中前期,随着整个国家命运的改变,我国在思想、文化、学术和文学艺术领域都出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拨乱反正的新局面.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一批新锐的中青年学者自然也成了这一局面中的亮点.那时大家所做的,主要是重评的工作,即在过去被褒或被贬的作家、流派乃至理论主张的另一面去寻找被认为是更逼近对象的本真意义和价值.对象是大家久已熟悉的,但意义却是崭新的.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批评 审美意识 时代精神
  • 简介:摘要作为“四十岁作家”的作家的代表,马卡宁颇具实力声望。《审讯桌》是作家后现代主义创作的一次尝试,按其深层内涵来看可以归入反思文学的范畴。作品通过主人公无数次在桌子前接受审判,由此揭示了审判对人造成的摧残异化,反观俄国历史,进而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进行反思,以此达到批判的目的。

  • 标签: 审判 荒诞 负罪感 反思
  • 简介:20世纪末的中国大陆诗歌,是以一场“民间立场”“知识分子写作”的论争为浓重记忆而结尾的。对于这场论争,在一般诗歌公众看来,似乎是由“民间”一方率先发难,“知识分子”一方被动应战的“是非之争”、“权利之争”,且因“知识分子”一方的一些代表诗人,利用阐释空间的褊狭,在90年代的中国大陆诗坛占尽声名、立为主流,“民间”一方不免给人以“造反”、“争风”的嫌疑。

  • 标签: 诗歌 中国 文学 20世纪 90年代
  • 简介:从微观的角度考察,题材也许并不那么重要。艺术家的创作无法超越个人的经验、兴趣、审美个性的制约,他们只能描写自己所熟悉感兴趣的题材。

  • 标签: 回顾与反思 题材 电影 当代 审美个性 艺术家
  • 简介:先锋文学过去了三十年,我们现在如何评价这段历史?如果不是三十年之际多家刊物有意规划纪念活动,"先锋"一词几乎在当代文坛失踪了。也只在某些批判性的反面教材中,"先锋"才会被偶然提起。先锋已死,先锋早已终结,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个遗憾的事实!固然,如果把先锋派看作现代主义运动表现形态,它也终结了。

  • 标签: 先锋文学 先锋派 现代主义运动 十年 孙甘露 纪念活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3
  • 简介:另一个则是精神科学(包括文艺学)民族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古典学首先是一种文学(文艺学),并且对德国语文学(文艺学)的非政治的自我理解提出了批判

  • 标签: 学科反思 文艺学学科 认同话语
  • 简介:摘要文中主要介绍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反思方面相关的内容,分别从中国钢琴艺术的教育、演奏、创作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每一方面的内容介绍了其发展历史并结合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钢琴并不是我们的本土乐器,它是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因此我们的起步本就较晚,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尽快弥补现存的不足,促进我国钢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目前最应该关注并为之努力的一个问题。

  • 标签: 中国钢琴艺术 发展与反思 演奏与创作
  • 简介:摘要以往学界对校园冷暴力的研究大都将主体局限于教师,并且没有明确教育惩戒划分的界限。而本文转变着眼点,以更全面的眼光,从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入手,在明确区分教育惩戒冷暴力的前提下,对校园冷暴力的概念进行系统地反思解读。

  • 标签: 校园冷暴力 教师 学生
  • 简介: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企业之间的竞争呈现白热化的阶段,强者胜,败者破产的现象数不胜数。目前,我国不断加深了对破产法的研究力度,不断为破产程序的正式启动提供良好的法律依据,也为众多破产企业的良好进行破产企业的有序偿清债务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述了企业破产原因的属性,并概述了企业破产的原因,并根据众多的数据参考得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望对业界人士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破产原因 制度 反思 完善
  • 简介:加拿大华人作家李彦的《红浮萍》有三个主要叙事特色:频繁使用交错杂糅的“错时叙述”和“现时叙述”两种叙事时序;采用对话互文的“内聚焦”和“无聚焦”两种叙述视角;原乡“红色中国”和异乡加拿大雇主庄园两个叙事场景以一大一小、一喧嚣混乱一宁静祥和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映衬。这样的叙事手法作家的反思意识息息相关,为中国本土文学提供了补足和参照,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

  • 标签: 李彦 《红浮萍》 叙事特色 反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