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住院的CTEPH患者,所有患者经多学科讨论确定无法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具有BPA手术指征。BPA术前评估6 min步行距离(6MWD)、检测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行右心导管检查获得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指数和血管阻力(PVR),将BPA治疗前与最后一次BPA时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BPA治疗的CTEPH患者25例,共行67例次BPA治疗,其中男10例(40.0%),女15例(60.0%),年龄(57.8±7.1)岁,诊断CTEPH到BPA治疗间隔时间20.0(9.0,48.5)个月,共治疗肺动脉302支,18例患者BPA≥2次,术后随访时间5.0(3.5,8.3)个月,术后6MWD、心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显著改善[(425±74)比(345±109)m、(1.99±0.45)比(1.62±0.35)L·min-1·m-2、(68.1±6.5)%比(61.2±6.3)%](均P<0.05),术后血浆NT-proBNP、mPAP、PVR均显著低于术前[259(93,739)比806(148,2 159)ng/L、(40.6±8.3)比(47.3±10.7)mmHg(1 mmHg=0.133 kPa)、(11.9±4.9)比(17.2±6.5)WU(1 WU=80 dyn·s·cm-5)](均P<0.05)。咯血5例次(7.5%),再灌注肺水肿(RPE)2例次(1.5%);1例因RPE需无创呼吸机治疗,1例围手术期因咯血加重右心衰竭导致死亡。结论BPA能显著改善不能行PEA的CTEPH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手术并发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腿深静脉入路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治疗全下肢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通过患侧小腿深静脉穿刺入路对全下肢型急性DVT患者进行PMT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至少接受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常规给予压力梯度袜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及其后每年进行随访。主要终点指标为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术后12个月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次要终点指标包括血栓清除率、手术并发率、出血并发率、术后12个月的中重度PTS发生率。结果共31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31~80(63±14)岁,其中男16例,女15例,左下肢DVT 23例,右下肢DVT 8例。采用腓静脉穿刺15例,胫前静脉穿刺6例,胫后静脉穿刺10例。其中合并导管溶栓治疗9例,髂静脉球囊扩张25例,髂静脉支架置入10例。总体血栓清除率Ⅱ级19例(61.3%)、Ⅲ级12例(38.7%)。1例(3.2%)胫前静脉穿刺入路患者发生穿刺点血肿,经加压包扎后好转,无其他出血相关并发及严重并发发生。31例患者全部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随访时间为(22±9)个月。术后12个月髂股静脉的一期通畅率为77.4%(24/31);术后12个月PTS的发生率为16.1%(5/31),中重度PTS的发生率为3.2%(1/31)。结论通过小腿深静脉入路行PMT治疗全下肢型急性DVT安全有效,可以一期清除腘静脉远端及小腿流入道血栓,PTS的发生率低,可作为全下肢型急性DVT腔内治疗的首选入路。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初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复杂诊治过程。该患者病初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神经精神症状伴发热,顽固的贫血、血小板减低,肾脏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衰竭,且肾功能由于合并危及生命的自发性肾周血肿而进一步恶化。然而该患者由于意识状态差、腰骶皮肤感染而无法行腰椎穿刺活检、肾活检,进一步导致诊断的困难。经过各系统详细的鉴别诊断与病因排查,该患者最终通过激素冲击治疗、血浆置换、多靶点免疫抑制剂治疗使得病情控制,各系统恢复良好。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血栓性微血管病 急性肾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分阶段康复训练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恢复情况及氧合指数(PaO2/FiO2)的影响。方法 9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48例)。入院后两组均进行抗感染、抗炎、平衡电解质以及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进行早期分阶段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的PaO2/FiO2水平,恢复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带管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结果 康复前,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第1、3、7、14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前;康复第3、7、14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第1天;康复第7、14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第3天;康复第14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第7天;且试验组患者康复第1、3、7、14天的PaO2/FiO2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康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青年女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患者在血小板显著降低的情况下出现进行性头痛、恶心、视乳头水肿等颅高压症状,多次CT检查未明确病因,经磁共振成像(MRI)及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V)检查后证实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所致。给予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未改善症状,最终溶栓治疗失败而死亡。该例患者的临床经过提示ITP不仅仅是出血性疾病,也可以发生CVST这种少见、严重的血栓性疾病,甚至在血小板数目低下时也可发生。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窦血栓形成,颅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真菌感染因素进行回顾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真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本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因素。结果本组长时间住院,建立人工气道,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医源性侵袭性操作,低蛋白血比例较高。结论分析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真菌感染因素可知,提高认识,加强防护,切断感染源、科学用药、加强营养、序贯通气,减少住院天数可一定程度上预防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真菌感染。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治疗不当患肢有完全或部分丧失功能致残的可能,深静脉血栓合理的介入法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32例,均采用深静脉插管溶栓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非高危肺栓塞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近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并探讨Charlson合并指数(CCI)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的所有非高危肺栓塞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患者近期死亡的相关因素;以CCI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探讨其对上述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选入195例非高危肺栓塞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住院死亡率为16.4%(32/1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P=0.044)、年龄≥65岁(P=0.008)、卧床制动(P=0.001)、慢性肺部疾病(P=0.030)、中心静脉置管(P=0.015)、1个月内脑卒中(P=0.015)、肺炎(P=0.017)、呼吸衰竭(P=0.017)、糖尿病(P=0.005)和贫血(P=0.035)与患者近期死亡相关。在实验室检查指标中,死亡组的血红蛋白、血钠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3.01,95%CI:1.05~8.68,P=0.041)、卧床制动(OR=4.15,95%CI:1.37~12.54,P=0.012)、中心静脉置管(OR=16.10,95%CI:2.09~124.08,P=0.008)、1个月内脑卒中(OR=6.56,95%CI:1.05~40.95,P=0.044)和低钠血症(OR=2.75,95%CI:1.06~7.15,P=0.038)是肺栓塞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死亡组的CCI评分高于存活组[(5.66±2.96)分比(4.13±2.74)分,P=0.005],CCI≥4分的患者死亡风险是其他患者(CCI<4分)的4.25倍(OR=4.25,95%CI:1.83~9.89,P=0.001),且随后CCI评分每增加1分,死亡风险增加4.89倍(OR=4.89,95%CI:2.07~11.55,P<0.001)。生存分析也表明,CCI≥4分的患者存活率低于CCI评分<4分者(P<0.001)。结论年龄≥65岁、卧床制动、中心静脉置管、1月内脑卒中史、低钠血症是非高危肺栓塞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CCI评分在预测这类患者近期死亡风险中有一定价值,患者存在伴随疾病越多,死亡风险越高。

  • 标签: 肺栓塞 相关因素 预后 Charlson合并症指数
  • 简介:普遍认为,离心运动性损伤和炎症反应诱发了DOMS(延迟性肌肉酸痛)。然而,近来的一些研究结果不支持此假说,DOMS起因的观点受到质疑。通过对离心运动性肌节重塑过程及整合钙离子依赖性蛋白水解酶作用的探讨,试图证实DOMS和离心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其新的治疗措施。

  • 标签: 离心运动 损伤 炎症反应 延迟性肌肉酸痛 肌节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20例ACS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18例ACS患者,绝大部分得到了迅速及时的抢救、正确的诊治,抢救诊治护理的过程顺利迅速,避免了重大医疗差错的发生。结论为了提高急诊科救治ACS患者的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保证救治诊断治疗护理过程的顺利和迅速开展,护理人员必需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操作技术,必须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护理。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护理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CI 心血管不良事件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内毒素(LPS)诱导的急性损伤幼猪的保护作用。方法把12头健康雄性乳猪(体重12±1.3)kg,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6),采用静脉注射内毒素(20ug/kg/h)制备急性损伤模型。两组动物均给予常规镇痛镇静、生理盐补液、呼吸机通气治疗;实验组使用右美托咪啶(1ug/kg/min)维持,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维持。观察两组动物表现,记录不同时间点(0,6,12,18,24h)的静态顺应性、血氧合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氧合指数在(12、18、24)时间点,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介素-6(IL-6)在(12、18、24h)三个时间点,右美托咪啶组低(P〈0.05);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18、4h)两个时间点,右美托咪啶组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对LPS诱导幼猪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抑制IL-6和TNF-α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急性肺损伤 保护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什么问题,赶紧来问吧。我们将把读者提出的问题交给各个领域的专家、科学家来回答。问题被选中的读者都将获得由本刊送出的精美礼品,还有机会获得有科学家签名的精致书签。来信请注明"科学问与答"栏目。

  • 标签: 动脉血管 血栓 血管栓塞 气泡 科学家 静脉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燥救汤加减治疗干燥综合的效果。方法将68例干燥综合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予以清燥救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34例,予以口服强的松片治疗,疗程4周。通过量化计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论清燥救汤加减治疗干燥综合疗效确切,见效迅速,治愈后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清燥救肺汤 干燥综合症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