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控中心对于结核病这种典型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为降低传染率保障人们健康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于疾控中心接受治疗的结核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探讨疾控中心对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结果:入选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咳痰、咳嗽、胸痛、纳差、发热、盗汗、气促、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初治的176例患者中,明显吸收、吸收好转、病情无明显变化的病例分别为61例、110例、5例;复治的24例患者中,明显吸收、吸收好转、病情无明显变化、病情恶化的病例分别为5例、16例、2例、1例。结论:肺结核疾病发病传染率较高,对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疾控中心成立预防控制小组,对肺结核病症患者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降低肺结核病症的发生及传播,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核病 疾控中心 病症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心衰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心衰的病患共30位,将他们根据随机数字发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对照组病患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对研究组病患在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相关针对性、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急救护理有效性和急救护理满意度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呼吸困难时间与心率恢复正常时间都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对急救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心衰的病患实施具有预见性的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病患生活质量,加快病患恢复进程,减少身体疼痛感,值得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合并呼衰心衰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可能原因和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患者,根据低钠血症原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早期补充浓氯化钠治疗,配合激素治疗,及时纠正低钠血症。结果:本组76例,低钠血症纠正,临床症状消失,临床治愈67例;2例病情迁延,住院两次后治愈,最长住院时间65天;病残5例;死亡2例,死因为重型颅脑损伤致脑干功能衰竭。结论: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主要原因是中枢性损伤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及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导致低钠血症,早期胃肠补钠及静脉输液补3—5%浓氯化钠,配合激素治疗,能有效纠正低钠血症,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底骨折 低钠血症 垂体功能监测 浓氯化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生产炮制的药品共920份,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同观察组,各460份。参照组应用药品生产常规质量管理的方法,观察组应用药品生产针对性管理的方法。对比两种管理方法下的药品不合格率。结果 两组药品的不合格率对比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药品生产针对性管理的方法可有效降低药品不合格率,值得推广实践。

  • 标签: 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 针对性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探讨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分析监测数据收集、挖掘、沟通及利用中的风险因素,结合文献资料进行 论述。结果:根据风险因素,提出加强宣传培训、加强监测队伍能力建设并持续推 进报告质量、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等措施促进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结论:对不良反应 风险分析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促进不良反应监测事业发展。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药物临床试验是保证药品安全的关键环节。现阶段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责任体系不够完善,对药物临床试验各参与方的责任进行详细分化,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规范、药品安全、药品创新的重点,也是维护受试者安全与权益的基础保障。本文主要从研究者、申办者和药品监督管理部分的责任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完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责任体系的有效对策。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西药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采用安全性的管理措施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的观察时间设置为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选择的患者为本院用西药治疗146例,选择的分组方法为安全管理组与一般管理组,选择的管理方法分别是安全性管理和常规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方法效果。结果:(1)安全管理组和一般管理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安全管理组是2.73%,一般管理组是16.43%,(x2=13.279,p=0.000),结果有差异。(2)安全管理组和一般管理组用药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安全管理组是89.46±7.41(分),一般管理组是73.02±6.59(分),(t=7.994,p=0.038),结果有差异。结论:西药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应用安全性管理方法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管理措施 西药 安全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措施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ICU诊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共88例,根据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患者为对照组,44例,采用ICU护理措施的患者为观察组,44例,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以及治疗的临床疗效,明确ICU护理措施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型颅脑创伤 ICU护理措施 护理质量评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选取血常规检查者病例600例,随机抽取3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常规检查者的检查结果及误差因素,分析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结果:人为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误差占36%;患者生理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误差占30%;仪器设备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误差占10%;试剂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误差占3.3%,其他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误差占13.3%。结论: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受人为因素、患者生理因素、仪器设备因素、试剂因素等多因素影响,其中人为因素、患者生理因素占主要因素。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结果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体检中心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开展研究,并从我院体检中心中选取70名体检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35例)、研究组(n=35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后者则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后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不同方法实施后,观察和分析护理情况,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突发事件状况,将以上结果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出现纠纷事件发生率相对于参照组较低(11.43%比34.29%),上述数据前者具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突发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8.87%比34.29%),上述数据后者有明显的不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通过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促进体检中心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体检 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并提出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门诊进行西药治疗的5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西药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常规西药用药指导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西药用药管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出现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用药剂量不当及用药方法不合理几率分别为0.36%,1.07%6、1.43%和1.07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4%,5.36% ,5.71%和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几率为1.79%e,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西药 临床安全性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术前预加温措施对于全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保温组,即术中使用空气对流半身加温毯的方式进行保温;实验组为预热组,即术前对全麻患者进行空气对流全身加温毯的方式进行主动加温,时间为30min,术中继续使用空气对流半身毯的方式进行保温,比较主要结局指标:两组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围术期低体温持续的时间,以及围术期低体温下降的幅度情况。次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的时长,住院时间时日的长短以及手术部位切口的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分析了200名参与者(对照组101名;实验组99名)。 实验组的体温过低的中位数 [四分位距] 低于对照组(分别为 0.00 [0.00-0.12] ℃/hr 与 0.05 [0.00-0.36] ℃/hr;中位数差异, -0.01 ℃/hr; 95% 置信区间,-0.04 到 0.00℃/hr,; P = 0.005)。 次要结果没有组间差异。结论 术前预加温措施可有效降低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体温下降的幅度以及低体温持续的时间;术前预加温与术中联合保温的方式比单一术中保温的方式效果更好。

  • 标签: 围术期低体温 术前预保温 全麻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并探讨相关防范措施。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8年12月到2019年3月,随机选择86名妇产科患者参与研究,在此期间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常规组,并统计在此期间产生的安全隐患分析其原因,第二阶段为2019年4月到2019年7月,结合所得到的安全隐患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同时选择86名患者组成干预组。对比两组研究期间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投诉事件以及不良事件。结果: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5.16±1.07),护理投诉发生率为1.16%,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2%,护理满意率为96.51% ;而常规组上述几项指标分别为(83.52±3.23)、3.48%、5.81%和83.72%,前一组指标占优,P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分组对照原则进行研究指导,研究时间区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资料范围为院内脑梗塞患者,随机抽选70例,依照治疗护理的差异分为常规(常规护理)、康复(康复护理)两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4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MBI评分为(71.45±4.34)分明显高于常规组(62.29±4.66)分,其FMA上下肢功能评分也明显更高;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康复组治疗显效人数更多,治疗有效率也相对较高(P<0.05),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身体功能恢复速度,利于建设良好医患关系。

  • 标签: 脑梗塞后遗症 康复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失禁性皮炎的预防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一共80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原则设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具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结合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与等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措施 失禁性皮炎 预防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脑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的238例心脑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结果:心脑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加强护士及病人、病房的管理,积极学习新知识,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法律意识,强化有效的护患沟通,重视护理文书书写,才能有效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