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甲床延长术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我们根据解剖学特点,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甲床延长术修复150例子指皮肤缺损合并甲床部分缺失,并进行术后随访、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叫床较术河扩大了约4.0mm,生长良好,指甲与键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末见甲体与甲床分离征象,指端外形得到较大改善.无指端疼痛感,基本不影响外观和扣、拨、挥、抓等功能。结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于指外形与功能恢复较为满意,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应用。

  • 标签: 解剖 甲床延长术 临床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市民维生素D现况,为提高苏州市民骨健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取7~96岁苏州市民301人,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结果112名男性和183名女性参加了检测,平均年龄59.97±19.08岁;99.3%的苏州市民维生素D缺乏,其中64.5%为严重缺乏;不同类型人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67.096,P〈0.0001),不同性别(X^2=1.918,P=0.166)、不同年龄(X^2=6.792,P=0.34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苏州市民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导致严重的骨健康问题。人群中长期严重缺乏维生素D对骨代谢产生的副作用值得进一步跟踪研究

  • 标签: 苏州市民 维生素D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对犬脊髓(神经根)急性牵拉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程度牵拉损伤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离断脊柱后施加纵向牵拉损伤,对牵拉应变率、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源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NMEP)、硬膜下压力(SP)、硬膜血流量(EBF)等进行持续观察.伤后取脊髓及神经根标本进行HE、髓鞘神经中丝(NF)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牵拉损伤涉及牵拉节段和其上下脊髓及神经根的损伤.牵拉后出现硬膜下压力的显著增高和硬膜血流的显著降低.SEP异常的出现较NMEP更早.结论牵拉后脊髓内压力的增加导致脊髓血流减少,以及直接的机械性牵拉损伤可能是脊髓牵拉损伤的重要机制.

  • 标签: 牵拉 脊髓 损伤 神经根 急性 硬膜下
  • 简介:腰椎间盘病变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传统常规的外科治疗手段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伴有滑脱或不稳则行脊椎融合术。随着对椎间盘生物学结构和生物力学的深人了解,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所致的脊柱生物力学紊乱和结构异常造成腰椎椎间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

  • 标签: 腰椎 假体和植入物 置换关节成形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笔者综述了部分干预措施在稳定钙平衡和骨代谢以及防治骨量丢失方面的作用。空间飞行中提高钙的摄入量和补充维生素D,通过增加骨化三醇水平,能防止血清钙水平升高,维生素K能抵抗骨形成的减少。然而,目前还没有防止空间飞行航天员发生骨质疏松的有效药剂。在尾吊成年大鼠模拟失重动物模型中,应用双膦酸盐能够防护胫骨的松质骨量丢失,睾酮和维生素K2通过防止骨吸收增加和骨形成减少,能够对抗后肢的BMD下降。然而,这些药剂是否能够防止尾吊模拟失重大鼠引起的皮质骨骨量丢失尚不清楚。因此,除了补充钙、维生素D、维生素K,有待寻找有效的兼具抑制吸收和促合成代谢的药物来维持空间飞行中航天员的钙平衡和骨代谢,从而防护骨量丢失。

  • 标签: 骨形成 骨吸收 失重 模拟失重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椎间盘退变,以期对椎间盘早期退变进行定量诊断。方法88例对象430个椎间盘纳入研究(排除磁敏感性伪影较重的10个椎间盘),行PM分级后经GE1.5T超导MRI对腰椎行常规(矢状面T1加权、12加权和横断面T2加权)和矢状面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其中脊柱常规扫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echo,FSE)脉冲序列,弥散成像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I)脉冲序列。根据正中矢状面他加权像椎间盘形态及信号变化,在ADW4.2后处理工作站使用Functiontool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在DWI矢状面上分别对腰椎椎间盘手动画出感兴趣区并测量其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结果430个椎间盘纳入DWI研究,PM分级Ⅰ级0个,Ⅱ级166个;Ⅲ级146个;Ⅳ级69个;Ⅴ级49个。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ADC值与PM分级有相关性(P〈0.05)。以ADC=1.05×10-3mm2/s作为评价椎间盘状态定量指标,其灵敏度为73.48%,特异度为75.3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定量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估髓内钉技术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功能结果。方法选择50岁及以上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为关节外骨折或简单的部分关节内骨折,并可以通过闭合或经皮撬拨复位,均采取髓内钉固定技术。本研究总共包括31名患者,其中只有29名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7岁(51~85岁)。根据AO分型,A2型1例,A3型24例,C2型4例。分别对患者在术后6周、3个月、6个月以及1年经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放射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握力、Mayo腕关节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调查(disabilityofarmshoulderandhand,DASH)问卷。结果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评估,腕关节活动度(伤侧对比健侧):掌屈95%,背伸95%,尺偏93%,桡偏91%,旋前99%,旋后99%;平均握力(伤侧对比健侧)96%;Mayo腕关节评分,优20例,良9例;平均DASH问卷评分4.8分;最终的影像学参数:平均尺偏角25°,掌倾角11°,桡骨高度10mm,尺骨变异﹢1mm,2例患者术后1年发生了复位丢失,有1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桡神经浅支损伤症状,术后2个月逐渐恢复。结论髓内钉技术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关节外骨折或简单部分关节内骨折中具有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小的特点。

  • 标签: 髓内钉 治疗 桡骨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的评价方法,为神经根管提供一种定量测量指标.方法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20具,先后采用螺旋CT(SCT)扫描及灌腊法测量L3,4、L4,5、L5S1左、右侧神经根管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上缘至S2上缘,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3D重建,分别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管的容积,并与灌腊法直接测量神经根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重建下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可为临床神经根管源性疾病诊断提供定量指标;容积评估更能反映神经根管真实变化;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管的容积评估标准,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且与椎间盘、神经根管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根管 容积 测量 螺旋CT
  • 简介:1脊柱侧凸的椎体特征性楔形变对于制定矫形手术的计划来说,椎体楔形变是很重要的,比如对椎体截骨和对生长能力的评估.

  • 标签: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是由葡萄糖胺聚糖聚集在前交叉韧带胶原纤维间质引起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疾病。Kumar等于1999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的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初步采用韧带切除缓解症状。之后存在多例类似情况的报道,但由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早期对疾病分类不清,缺乏足够多可靠的病理学证据,此病经常与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囊肿混淆。近年来,随着对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对本病的整体认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又有了更加完善的标准,本文对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如下。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黏液样变性 病理生理学机制 疾病分类 膝关节疼痛 影像学表现
  • 简介:腰椎间盘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单元,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三部分组成.由于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变.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退变行性变
  • 简介:目的阐明恒定磁场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的影响和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从而在细胞水平较全面的解释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机理。方法利用体外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分别外加0.38T、0.48T恒定磁场处理后,观察恒定磁场对这三种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的影响。结果恒定磁场处理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的表达,并且抑制破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结论恒定磁场促进骨组织的成骨作用,抑制骨分解,是其治疗骨质疏松良好效果的部分机制。

  • 标签: 恒定磁场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
  • 简介:1特发性脊柱侧凸未行外科治疗的预后2003年第5期报道美国爱荷华大学1932~1948年对444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为66岁)进行长达50年的随访观察,其中117名未治疗的患者与年龄相当、性别相配的志愿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二者之间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为22%,而对照组为15%.如果侧凸大于80°或顶椎在胸椎,则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下腰痛的发生率为61%,而对照组为35%,但大多数为轻至中度疼痛(68%).如果畸形在胸椎且大于100°,则由于呼吸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死亡大大增加.未治疗的轻、中度脊柱侧凸患者,除了外观畸形之外,其日常生活功能并无明显的影响.

  • 标签: 患者 特发性脊柱侧凸 对照组 发生率 治疗 随访观察
  • 简介:60只4月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正常健康组,Ⅱ:病理模型组,Ⅲ:病理+药A组,Ⅳ:病理+药B组,Ⅴ:病理+药C组。Ⅱ~Ⅳ组肌内注射地塞米松0.1mg/100g,2次/周,共8周。Ⅲ~Ⅴ组第8天起灌胃中药,以腰椎骨密度和胫骨骨组织形态学为指标。结果:Ⅱ组骨密度明显低于Ⅲ组(P<0.01)。Ⅲ~Ⅴ组骨密度比Ⅰ组明显升高(P<0.05~0.01),其中最显著者为Ⅲ组(P<0.05~0.01)。骨组织形态学观察以Ⅲ组技果较好。本实验提示:用阴阳双补的原则在临床治疗老年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适宜的。

  • 标签: 补肾方 拆方研究 骨组织 腰椎骨密度 病理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研究上海及周边地区健康中青年男性骨密度现状。方法2007年4月至8月对上海及周边地区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4名中青年男性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对其结果尤其是中青年的骨密度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体检健康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出现在60~69岁(0.992±0.121g/cm^2),其余各部分骨密度峰值均出现在20~29岁[总髋骨(0.979±0.149)g/cm^2、股骨颈(0.890±0.172)g/cm^2、大转子(0.712±0.123)g/cm^2、Ward氏区(0.742±0.159)g/cm^2];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该研究发现30~3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1.27%,40~49岁为7.34%,50~59岁为17.65%。参照最新文献报道的三组(上海、长沙、香港)国内男性骨密度峰值分别得出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比例仍然较高,即使在骨量减少最少的一组数据(上海)中,其所占比例也分别高达26.67%(20~29岁),21.13%(30~39岁),22.02%(40~49岁)和25.88%(50~59岁)。结论本研究对象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男性公司职员或私营企业主,其各年龄段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高于国内其他各地的报道,而且30~39岁和40~49岁年龄组都有半数骨密度不正常。吸烟、饮酒、疲劳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对现代中青年人骨密度的严重影响不容忽视。

  • 标签: 骨密度 中青年男性 骨质疏松
  • 简介: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最早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美国科学家PeterAgre于1988年在研究人类红细胞时发现。最初被命名为类通道整合膜蛋白(channel-likeintegralmembraneprotein,CHIP28),1991年10月Carbrey等[1]第一次证明了CHIP28为AQP,确认了其通透水分子的功能,

  • 标签: 水孔蛋白脂类 脊髓损伤 水肿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研究ERK5在成骨细胞的表达及IL-6对其表达的调控,初步探讨ERK5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大鼠、小鼠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ERK5的表达;用IL-6作用于MG-63细胞,检测不同时间和剂量干预后ERK5和P-ERK5表达情况,构建ERK5siRNA和空白对照质粒,转染MG-63细胞,IL-6干预细胞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表达的差异。结果在人、大鼠、小鼠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中均有ERK5的表达;IL-6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提高ERK5的磷酸化;与对照组相比,ERK5siRNA的成骨细胞IL-6刺激后增殖降低,骨钙素表达量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骨细胞ERK5信号通路的活性受IL-6调控,ERK5信号通路参与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

  • 标签: 成骨细胞 ERK5 IL-6 RNA干扰 增殖 分化
  • 作者: 欧阳继蕊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50122
  • 简介:踝关节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屈伸活动是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活动的同时将机体的负重形式由垂直柱转化为弓状平面[1]。踝关节骨折为常见骨折,骨折后肿胀常常较为严重,目前对于骨折后肿胀的治疗方法较多,本文就踝关节骨折后肿胀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踝关节骨折;肿胀;中西医;中药外敷
  • 简介:目的研究男性饮食、运动、吸烟、嗜酒、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前臂远端BMD,测量身高、体重。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年龄、BMI、饮食结构、运动、吸烟、嗜酒、高血压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BMD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与BMD无关。结论吸烟、嗜酒、低体重指数、高血压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饮食、运动是OP的可控因素。

  • 标签: 骨密度 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在分析北京中老年高知人群骨质流失的年龄差异、性别特征及骨质流失率现状基础上,探讨北京中老年高知人群骨质流失的现状与骨质流失的趋势。方法采用BCA-2A型身体成份仪与双能X射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北京市某高校1280名中老年教师骨质重指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之间的骨质流失,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间的骨质流失,采用回归分析(Regression)建立骨质重流失曲线。结果①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与高知女性骨质重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处于骨质丢失期。②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骨质重高于高知女性骨质重,差异显著(P〈0.01),高知男性骨量峰值高于高知女性骨量峰值。③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和高知女性的骨质重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骨质流失率逐渐增加。④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和高知女性骨质流失曲线在46~55岁斜率最高,且高知女性的骨质流失曲线斜率高于高知男性,高知女性较高知男性骨质流失迅速。

  • 标签: 骨质重 骨质流失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