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的体位变化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住医院行剖宫产的72例产妇为试验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下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7)。对照组取平卧位,观察组取头高10°位。比较两组麻醉前后的HR、SBP、DBP及使用麻黄素、调整手术体位、追加局部麻醉药物的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麻醉后的HR、SBP及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使用麻黄素、调整手术体位及追加局部麻醉药物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取头高10°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能够较好的控制麻醉平面,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体位变化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松止血带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针对他们在松止血带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探究和分析。结果在有针对性的进行松止血带操作之后,有90例患者的BP基本上没有出现任何的变化,患者中大多数都是青壮年患者,其中有60例患者进行了择期手术,有30例患者选择了急症手术,另外其他的30例患者,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着比较明显的BP下降,其中有20例患者选择了择期手术,有10例患者进行了急症手术。结论在具体的临床试验中,采用相应的止血带来阻断患肢的血运,这样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具体的松解止血带过程中,常常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相应的变化,针对于此要有针对性的对于相关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掌握变化的根源,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骨科手术 松止血带后 血流动力学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对焦虑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焦虑症患者6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2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家庭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治疗护理期间给予家庭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家庭护理 焦虑症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按照其自愿,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产科护理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进行治疗。对两组初产妇产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等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初产妇产后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初产妇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初产妇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的抑郁状况,降低产妇产后的抑郁发生率,提升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科护理 护理过程 孕妇 抑郁症 产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参与式护理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新生儿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和再入院情况,并对两组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新生儿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和再入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NICU早产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家庭访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内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社区护理和社区家庭访视。结果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感状态、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指标情况及遵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方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家庭访视 常规社区护理 老年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先心病患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6例先心病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家庭护理组,两组患儿均为33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家庭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家长焦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在家长焦虑情况上,两组患儿在护理前家长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家庭护理组家长SAI评分远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护理满意情况上,家庭护理组患儿MPOC-56评分总均分远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对先心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因而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先心病 儿童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甲组患者0.4ng/ml、乙组患者0.5ng/ml、丙组患者0.6ng/ml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比较三组患者在T1(麻醉前)、T2(患者意识消失时)、T3(气管插管时)、T4(插管后1分钟)、T5(插管后5分钟)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甲组、乙组、丙组患者在T1、T2、T3、T5各时间点心率、射血分数、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在T4时间段三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患者在插管中应用0.4-0.6ng/ml靶控浓度舒芬太尼能够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但不同靶控浓度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有差别。

  • 标签: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 不同靶控浓度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治疗及家庭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治疗及家庭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治疗及家庭干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男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治疗 家庭干预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家庭护理干预降低老年糖尿病足发生率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存在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和常规院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以及糖尿病足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65%vs34.88%,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不仅可显著降低老年糖尿病足发生率,同时还可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护理干预 老年 糖尿病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院就诊并住院的患儿967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2015年1—12月住院患儿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2016年1—12月的住院患儿为实验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在液体外渗、跌倒坠床和烫伤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对传统的护理模式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液体外渗、跌倒、坠床以及烫伤四种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要低于传统模式(P<0.05),在使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不同性别患儿发生4种不良事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家长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其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相对更高(χ2=80.304,P<0.001)。结论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尤其对低年龄段儿童加强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模式 儿科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具有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家庭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临床普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家属满意度为98.0%(49/5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0%(38/50)、家属满意度为80.0%(40/5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采取家庭康复治疗后效果显著,其既能有效改善患儿病症,又能促进其身体康复,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自闭症儿童 社会交往障碍 家庭康复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其服务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家庭医生缺乏团队支持、居民对家庭医生认知与接受度不高,以及家庭医生培养制度不健全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国内外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现状,在研究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策。

  • 标签: 社区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 问题 完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2例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术前及术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肝动脉阻力指数,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吲哚青绿排泄试验(ICGR15)评价肝脏功能,术中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结果术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肝动脉阻力指数均呈逐渐变化的趋势,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逐渐升高,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阻力指数逐渐降低,术后8周内各指标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后、脾切除后、断流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切除后、断流后均较开腹后降低(P<0.05),术后MELD和ICGR15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MELD与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呈负相关(P<0.05),ICGR15与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呈负相关(P<0.05),MELD和ICGR15均与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自由门静脉压力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有效改善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脏功能。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术 断流术 血流动力学 肝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采取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临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患有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80例,通过奇偶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试验组患者采取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40例参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行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对其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分别为(89.8±13.2)、(69.6±13.2)、(76.2±10.9),较参照组有所减少;而经持续性肾替代治疗的试验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有39例,临床治疗效率为97.5%,与参照组相比有增加;两组间数据差异(P<0.05)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性行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有所疗效,其中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净化方式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左室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左室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来治疗,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6分步行实验、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6分步行实验、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家庭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左室心力衰竭心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左室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自测高血压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社区的2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患者给予社区常规高血压管理,研究组120例患者应用家庭自测血压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需要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由于对照组。结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应用家庭自测血压,能有效控制血压,值得推广。

  • 标签: 家庭自测高血压 社区老年 防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阻肺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阻肺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家庭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7.00%,较对照组患者80.00%高,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我院行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慢阻肺 家庭无创通气治疗 护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心理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本次研究的100名产妇均为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集的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护理人员对100名产妇均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产妇则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根据本次研究制定具体的观察指标,在实验研究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产妇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心理恢复状况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人员为其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能有效的提升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降低产妇的SAS、SDS评分,消除产妇的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产科护理模式 初产妇 产后心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孕期妇女保健中应用高血压与糖尿病家庭健康教育模式所具有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间与本院接受孕期保健的产妇16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发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4例,孕期保健过程中予以对照组产妇常规保健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高血压与糖尿病家庭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研究组产妇予以护理。对两组产妇在护理期间妊娠高血压及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情况、最终妊娠结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经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产妇,研究组产妇妊娠期间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较低,且研究组产妇妊娠结果中早产与巨大儿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孕期保健的产妇予以高血压与糖尿病家庭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对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并有效降低产妇早产或巨大儿概率,为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孕期妇女保健 妊娠高血压 妊娠糖尿病 家庭健康教育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