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性分析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时间段当中本院内采取PICC置管的62例患者的资料,根据采取护理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高,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 采取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方式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上有着较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提升其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PICC护理质量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护理管理对感染科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2年12月强化护理管理前以及2023年1月-2023年4月强化护理管理后我院感染科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与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强化管理前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20.00%,实施后感染率为4.00%,明显低于实施前;对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6.00%,差异(P<0.05),实施强化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各项均高于实施前,差异(P<0.05)。结论 实施强化护理管理后,在我院感染科进行治疗的患者院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就医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强化护理管理 感染科 医院感染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护理质量和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肺结核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优质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肺结核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结核 护理质量 依从性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细节管理(DM)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儿科于2023年1月开展DM,以此为分界点随机选取前后各半年间收治的62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开展DM前后儿科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并发症等不良风险事件(AE)发生情况,并对比护理质量。结果:开展DM后,护理差错、纠纷事件、并发症等总计发生率4.84%较开展DM前12.90%明显降低,p<0.05。开展DM后,儿科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均较开展DM前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针对儿科开展细节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儿科护理管理 不良风险事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社区护理流程对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入组社区脑卒中患者100例列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选择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组(两组,每组50例),一组观察组予以社区护理流程干预,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巴氏活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arthel)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融入护理流程干预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护理流程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严密监控联合细节护理对全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近三年我院收治的全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严密监控管理,其中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压波动、心率稳定、业务水平、护理综合评分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密监控及细节护理对全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质量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生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术室严密监控 细节护理 全关节置换术 质量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这一时间节点内进行患者样本抽取,其构成来源为慢性胃炎患者。在本研究中共收录患者样本100例,同时采用红蓝球法随机拟定两组,分别为传统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采用循证护理)。最后在进行护理研究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更优,(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应该重视循证护理的应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循证护理 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儿科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集中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患儿中选择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46例患儿,其中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儿科门诊 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护理时,评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文从入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着手,选取的时间线为2022年1月-2023年5月,考量研究要求与患者意愿,选出56例作为研究主体,借助随机分配法,将选取的患者纳入两个不同组别中,两组数量相同,形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为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奠定基础,进而实现对护理效果的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速率相对较快,所需花费的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结论:若患者患有子宫肌瘤疾病,对其实行护理时,应注重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运用,提升护理服务品质,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护理体验。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精神科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患者,利用双盲分组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3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护理的有效实施,在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方面发挥显著效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与此同时,极大的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精神科 患者安全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肺结核患者运用优质护理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优质护理。结果: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8.37%,P<0.05;施护前Morisky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Morisky量表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通过对肺结核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和谐护患关系,可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肺结核 依从性 满意度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是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两大关键策略。整体护理强调患者中心,关注手术前中后的连续性护理,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最高标准。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严格的流程和标准来降低人为错误,确保每个环节可预测且高效。实施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因为它确保了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细致的照顾。规范化管理则通过标准化流程减少医疗差错,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率。两者结合能够创造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手术环境,最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为医院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经济收益。因此,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并推广这些策略以优化手术室的护理工作。

  • 标签: 整体护理 规范化管理 手术室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脑梗死患者常规护理中联合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的68例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纳入3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34例,加用中医特色护理),评价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认知功能(MMSE)、生活自理能力(BI)、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组间NIHSS、MMSE、BI、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BI、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可以减轻神经损伤程度,提升认知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进而可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常规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耳鼻咽喉外科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耳鼻咽喉外科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参照组20例与实验组2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耳鼻咽喉外科患者,可实施循证护理方案,有利于提升护理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耳鼻咽喉外科 循证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液净化透析的患者60例,患者在透析时间的前3个月不实施质量控制,后3个月实施质量控制,对患者在实施质量控制前后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患者在实施质量控制之前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为35%,患者的满意度为84.5%;在实施质量控制之后,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为3.33%,患者的满意度为97.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并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质量控制 血液净化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研究产房优质护理在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重点选取本院的30例产妇为本研究主体,时间范围控制在2022年5月-2024年2月,依据“抽签形式”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每组各记录病例15例),详细探究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指标、产后大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产程时间时间显著较低(P<0.05);实验组产后大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产妇的分娩体验、减少产妇的疼痛感、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新生儿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产房 优质护理 产妇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脑卒中不仅导致患者的生理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而且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康复护理作为脑卒中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它通过一系列专业护理措施,致力于促进脑卒中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全面康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全科医学护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注病人的身体健康,还涉及心理健康、社会福祉以及预防性医疗。然而,随着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和资源的有限,如何提高全科医学护理质量与效率,成为医疗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一系列有效的策略,以期为提升全科医学护理的整体效能提供参考。

  • 标签: 全科医学 护理 质量与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将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将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PDCA持续质量改进程序护理管理。2组干预时间为4周,比较2组吞咽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2组洼田饮水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才藤氏吞咽评分、吞咽造影(VFS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3/42)、33.3%(14/4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EDQOL)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可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且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PDCA持续质量改进程序 老年人 脑梗死 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