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及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建技术(CPR)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及数量,统计胸部DR片发现肋骨骨折数量及部分布,判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胸部DR片诊断了69例(83.1%)共计197条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发现了胸部DR平片漏诊的14例(16.9%)共计29条肋骨骨折,发现DR片未发现的其它骨折5例。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均优于胸部DR平片,能够准确、多角度显示肋骨骨折情况,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胸部DR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减少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踝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加自控静脉镇痛泵,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四子散穴位药烫、耳穴压豆、艾灸等缓解术后疼痛,观察两组患者24小时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对骨科术后疼痛具有效果明显、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手术 术后疼痛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并治疗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X线检查,实验组患者给予放射影像技术(螺旋CT扫描)诊断。对两组患者异物检出的情况与异物征象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异物的检出率为100%,对照组异物的检出率为82%,实验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此外,在异物征象的观察中得出,由螺旋CT检查后患儿异物征象(肺炎、肺气肿、支气管阻塞以及纵隔位置改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的检查,P<0.05,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中,螺旋CT扫描的检查准确率较高,且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X线检查;此外,螺旋CT检查还能将患者异物的大小、位置、形态与病变的情况准确判断出,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支气管 螺旋CT 放射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提高中医护理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不规范、护士的排班和培训相关。结论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加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护士培训,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中医护理优势特色技术的发挥与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指标的特点及变化;评价PICCO监测技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18~75岁,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O监测组(监测组)和普通监测(对照组),每组30例。监测组在PICOO监测指导下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液体管理,而对照组则在CVP、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指导下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结果两组MAP和CVP均得以改善,但监测组MAP和CVP优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CI及GEDI较治疗前改善(P<0.05),EVLWI及SVRI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监测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肺水肿发生率降低(P<0.05),而预后良好率增高(P<0.05)。结论PICCO技术可有效进行重型颅脑损伤者液体管理,对预防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PICC0监测技术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心理干预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里有36例不孕症患者。护理人员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妊娠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优于对照组的SAS评分,并且观察组的妊娠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94.44%,对照组75.00%),P<0.05,两组患者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妊娠概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 标签: 心理干预 辅助生殖技术 不孕症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8例接受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并患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33%,观察组为4.1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为95.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接受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并患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综合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超声检查技术在四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期间来我院血管外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患者病历做研究分析,选用患者病例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且我院有关血管方面超声检查是由同一个超声医生独立完成的,同时这些病人的传统静脉血栓检查也是由同一血管外科医生检查,排除了无关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患者中上肢静脉血栓30例,下肢静脉血栓70例,均经过介入放射科DSA检查确定。用传统血栓检查技术和血管超声检查技术分别对患者查验。结果传统血栓检查结果为上肢血栓16例,准确率53.33%,下肢血栓50例,准确率71.42%,血管超声显示上肢血栓28例,准确率93.33%,下肢血栓68例,准确率97.14%,传统静脉血栓检查准确率过低,一旦检查失误,将给患者造成极大隐患,加剧医患关系恶化,超声血管检查则弥补了这一漏洞,其极高的准确率完全超过传统血栓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肢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准确率远远高于传统检查,适合于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血管超声检查 四肢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血栓发生率相比较,P<0.05。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标签: B超 塞丁格技术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软组织感染创面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同期的临床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病房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软组织感染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30例患者均给予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方案,VSD引流同期作临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预后康复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经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后,本研究30例患者软组织感染创面均告有效恢复,临床护理服务总的满意度达96.88%,整体护理效果显著。结论针对骨科软组织创面感染患者,定向实施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同时,切实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总的满意度,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软组织感染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头颈CTA检查过程中检查技术的科学应用。方法对180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PhilipsHelical64排螺旋CT行头颈部血管增强扫描,用VR、MIP、MPR以及AVA后处理技术处理,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检查效果,分析扫描技术,推导出更加科学的检查技术方案。结果检查成功176例,其中正常64例,血管变异24例,动脉瘤20例,动脉闭塞19例,动脉狭窄39例,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8例。结论64排螺旋CT的头颈部CTA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够对头颈部血管的解剖、变异、狭窄准确显示并诊断,其检查技术的科学应用对检查的成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头颈部血管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2例,分别给予传统人工假体治疗、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比两组关节功能评分、骨缺损长度以及软组织缺损面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股骨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92.03±19.23)分、(85.44±16.00)分,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84.28±21.70)分、(91.02±14.00)分较对照组的股骨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76.00±18.13)分、(72.40±15.11)分、胫骨骨折患者膝、踝关节功能(71.77±20.40)分、(84.55±12.00)分明显升高;观察组骨缺损长度(0.38±0.13)cm、软组织缺损面积(0.68±0.19)cm2较对照组骨缺损长度(1.64±0.64)cm、软组织缺损面积(1.70±0.71)cm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后,关节功能、骨缺损长度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 标签: 下肢创伤 骨搬运技术 感染性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DR)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诊的22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体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224例患者均行DR检查诊断,将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结果224例患者手术病理活检均提示为乳腺癌,DR检查结果显示204例患者可触及肿块,其中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56例,髓样癌24例,黏液腺癌16例以及浸润性小叶癌8例;剩余20例患者未触及肿块,其中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各8例,小叶原位癌4例。结论采用DR进行乳腺癌诊断,诊断准确率高,操作便捷,所用成本低,同时其对患者的辐射较小,安全性良好,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 诊断 乳腺癌 效果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损伤,会导致患者脊髓对应的神经节段出现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病理征阳性和肌张力异常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脊髓损伤后患者容易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和直肠功能障碍,称之为二便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临床不断发展,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针对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 脊髓损伤 二便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中运用心电辅助定位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4月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65例,运用心电监护仪连接3导联夹式导联,在导管置入体内后,用RA导联夹,夹于三向瓣膜式PICC尾部的内置导丝金属裸露处,接生理盐水匀速输注,从而导出特征性P波。通过P波形态,来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结果65例患者61例出现了特征性P波,占93.8%,X线射片提示,47例入上腔静脉,占72.3%;15例入右心房,占23%;1例入颈内静脉,占1.5%;2例因行动不便拒绝射片,占3%,其中4例患者未出现特征性P波,X线射片检查,3例在上腔静脉,1例在右心房。结论心电辅助技术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中可以运用,但不能替代X线射片这一金标准,要推翻这一标准,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新疆少数民族高职外科护理技术教学的效果。方法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维吾尔族班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外科护理技术教学中对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对Seminar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学生期末操作技能成绩比较,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干预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试总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7个特质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用传统教学法后评判性思维测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个特质中有6个条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总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项特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inar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维吾尔族高职护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应用外科护理技术教学可行且有效。

  • 标签: Seminar教学法 少数民族 外科护理技术 高职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采用MLPA技术快速检测价值。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择产前诊断标本224例,其中绒毛标本10例,脐带血标本70例,羊水标本144例。均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及MLPA检测。结果本次研究共选择224例产前诊断标本,经MLPA检测系统提示母血或69XXY污染的羊水2份,另2份羊水标本因具有的细胞量太少,实施检测后,DNA量太低,而不可对可信的结果获取。经细胞培养,再实施MLPA检测,上述4例样本为正常二倍体,在出具核型分析结果前,其他220份标本获得可信结果,并一致于细胞染色体核型所分析的相关结果,未出现假阴性及假阳性的情况,24h报告达98.2%临床符合率。采用MLPA进行检测,染色体整倍体异常标本14例,包括47XYY征1例,21-三体6例,13-三体1例,45X单体2例,18-三体4例。结论针对产前诊断中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采用MLPA技术进行快速诊断,获取的结果具较高准确性,且经济成本较低,通量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标签: MLPA技术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检测
  • 简介:摘要了解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TME术中的临床应用现状,探究并讨论其发展前景。收集我国及国外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TME术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资料并做综述。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球囊辅助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6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116例动脉瘤中18例宽颈破裂动脉瘤(动脉瘤颈宽>4mm,称为绝对宽颈;动脉瘤的颈体比≥1/2,称为相对性宽颈。)患者,采用球囊辅助技术结合电解脱弹簧圈(GDC)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半年~1年。其中16个动脉瘤发生在颈内动脉,2个动脉瘤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球囊辅助技术采用双导管技术,先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后,将不可脱球囊置于瘤颈,充盈以覆盖瘤颈,再行GDC填塞动脉瘤。结果18例宽颈动脉瘤均应用球囊辅助保护下对动脉瘤进行了成功栓塞。球囊辅助栓塞完全17个,无死亡,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1例术后弹簧圈脱落,未造成大的梗塞,后采用手术夹闭治愈。11例患者经临床随访行脑血管DSA复查,无动脉瘤复发。平均随访6-12个月。结论球囊辅助技术是处理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球囊保护技术栓塞动脉瘤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的效果,并且球囊保护技术复杂程度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宽颈动脉瘤 弹簧圈 栓塞 球囊辅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RI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Lumbardischerniatio,LDH)44例中的诊断有效性。方法2015年2月~2016年6月,医院以MRI诊断确诊腰椎间盘突出22例。结果MRI诊断阳性率100.00%,破裂型髓核异位、边缘不规则、椎间盘变性发生率高于非破裂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突出发现率86.66%(13/15),髓核游离4例,Schomorl结节发现率98.89%(11/12),发现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符合率100%(6/6),硬膜外静脉丛受压、迂曲2例。结论MRI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符合率较高,可诊断病理类型、严重程度,用于指导治疗,可获得较丰富的直接或间接征象。

  • 标签: 腰椎间突出 MRI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