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定义,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进行比较;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可以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法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调节体内的炎症因子,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组装方法制备Trolox-壳聚糖纳米颗粒对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中SH-SY5Y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SH-SY5Y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Trolox和Trolox-壳聚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SH-SY5Y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药物浓度为400和600μM时,Trolox单体和Trolox-壳聚糖都具有保护作用。但与Trolox单体相比,纳米抗氧化剂能更好的保护细胞形态、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结论该纳米抗氧化剂可有效得保护SH-SY5Y应激引发的氧化损伤,这为纳米技术更进一步应用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抗氧化应激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 标签: 壳聚糖 SH-SY5Y细胞 抗氧化剂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保护助产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待产的100例拟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会阴保护法助产,观察组采用无保护助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会阴疼痛,以及产后病发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会阴损伤、会阴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保护助产护理能够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损伤及产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自然分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护理 自然分娩 会阴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形势下精神科病房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现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09月1日至2017年08月31日期间,南通市三家精神病医院的精神病区实施保护性约束的住院精神障碍122例病人的约束保护的医疗、护理记录单及管理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保护性被动约束118例占96.7%;在约束后24小时内进行告知监护人84例,约束后未告知38例;42.6%的病人监护人对约束行为持认可态度;有67.5%的约束保护医嘱为补录医嘱;约束前躯体评估仅13.1%,查房两次和再评估为8.2%;在医疗、护理和管理上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结论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应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充分尊重病人,认真执行精神科约束保护制度,做好告知工作,保障病人及家属的各种相关权利,使保护性约束更加标准化、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 保护性约束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进行分娩的产妇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两组产妇Ⅰ度撕裂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Ⅱ度、Ⅲ度撕裂明显轻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进行分娩的产妇采用优质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会阴撕裂度,提高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6μg?kg-1,10~15min泵注),之后采用静脉泵持续泵注(0.2μg/kg?h)至术毕,对照组患者予以等量0.9%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CPB前10min(T1)、升主动脉开放(T2)、CPB后10min(T3)及术后6h(T4)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动脉-颈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ERO2)、血浆S-100β蛋白和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T2的SjvO2高于T1,Ca-jvO2和ERO2低于T1(P<0.05),而观察组T2的SjvO2明显高于对照组,Ca-jvO2和ER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2-T4的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高于T1(P<0.05),而观察组T2-T4的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改善脑氧代谢水平,减少脑缺血缺氧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心脏瓣膜置换术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病区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是否会带来负性效果。方法对80例精神科患者及30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及家属对病区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错误的认识,但大部分患者赞同医疗性保护约束不会加重病情,反而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精神科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精神症状导致的异常行为而出现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的规避患者冲动伤人、毁物、擅自离院行为,降低患者因精神症状导致的不依从行为,为各种护理、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精神科医疗性保护约束是不会对患者躯体和心理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医疗性保护约干预束前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对患者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的目的和作用,便于医患双方达成共同的认识,从而降低误解,降到消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精神科 患者 医疗性保护约束 家属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在保护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社会功能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6个月的交往训练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社会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实施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各项社会功能,对促进病情稳定、改善疾病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双相障碍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杞菊地黄汤加减对于保护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均给予其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mALB、β2-MG、SCr等均呈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采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还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肾损害,值得推广。

  • 标签: 杞菊地黄汤加减 高血压患者 早期肾损害 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择取72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技术,研究组采取会阴无保护助产技术,对比分析两组会阴侧切情况和自然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会阴侧切率(8.3%)明显比对照组低,自然分娩率(77.8%)明显比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无保护助产技术,不仅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同时还可促进自然分娩,值得应用。

  • 标签: 自然分娩 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 会阴侧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损伤(IR)时肠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分离培养大鼠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及HUMSCs组,每组20只。HUMSCs组实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输注,输注位置于尾静脉进行,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IR组注射TNB。于输注后6h、24h、72h检测各组血清中IL-6、TNF-α及SOD浓度。结果运用荧光示踪法检测,发现在腺上皮细胞间以及肠粘膜组织内均有HUMSCs细胞分布。经治疗后的第6、24h进行血清检测发现IR组血清中IL-6、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而HUMSCs组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5)。损伤组SOD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在HUMSCs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进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绪干预护理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约束性保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治疗并接受约束性保护的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约束性保护过程中实施情绪干预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后阴性症状评分(SANS)、约束性保护持续时间。结果干预组在约束性保护后SANS评分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首次约束性保护时间为(5.63±3.18)h,对照组为(9.45±4.2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约束性保护过程中实施情绪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阴性症状,减少约束时间。

  • 标签: 情绪护理 精神分裂症 约束性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保护漆与窝沟封闭联合应用预防乳磨牙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6例无龋儿童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儿童乳磨牙涂氟保护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窝沟封闭,随访2年后儿童乳磨牙患龋的发生率。结果随访2年,观察组儿童乳磨牙患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保护漆与窝沟封闭联合可有效预防乳磨牙患龋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氟保护漆 窝沟封闭术 乳磨牙龋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灯盏花素应用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及甘露醇联合灯盏花素组(联合组),分别测定SOD、白细胞介素-1(IL-1)、内皮素(ET)水平和细胞凋亡数。结果神经损伤后24h联合组的视网膜神经IL-1、ET含量和细胞凋亡数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SOD含量低于对照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清楚氧自由基和稳定血管内皮细胞等机制发挥保护视神经细胞的作用。

  • 标签: 甘露醇联合灯盏花素 视网膜神经细胞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开展,可以明显降低初产妇会阴切开率及裂伤程度。方法从2014年5月—11月在我科住院的孕产妇中,挑选低危、首次妊娠的初产妇252例进行自然分娩与传统接生的比较,将其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观察组使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照组使用传统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法,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开率及裂伤程度。结果观察组会阴切开率为46.03%,I度裂伤率13.50%,Ⅱ度裂伤率占0.79%;对照组会阴切开率为76.98%,I度裂伤率43.65%,Ⅱ度裂伤率2.38%;观察组会阴切开率及裂伤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与传统托肛接生法相比,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明显降低初产妇会阴切开率及裂伤程度。

  • 标签: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 初产妇 会阴切开率 裂伤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血管和神经的保护。方法抽选自2016年1月—2016年10月来我院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50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患者,观察其效果,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血管和神经的保护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肿瘤全部切除有36例,部分切除有14例,无手术死亡。患者在术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术后发生死亡1例,产生偏瘫2例。结论通过术前评估,以及书中对海绵窦和视神经的保护,能够有效地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率。

  • 标签: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和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效果及对机体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择阿魏酸钠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用药安全性,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和NO浓度。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5%,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5.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ET-1、NO水平方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T-1、NO水平远远好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患者,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几乎无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魏酸钠 冠心病 机体血管内皮功能 保护作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基本都是用一次性鼻导管吸氧,对于间断使用的同一患者为减少费用,达到鼻导管保持清洁的目的,自主研制一次性氧气鼻导管的保护装置,从而达到方便广大患者的使用。提高患者满意率

  • 标签: 使用中 一次性 氧气鼻导管 装置 研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精神病房保护器具规范使用率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对活动前所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选定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活动主题,开展相关质量改进。结果经过为期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病房护理人员保护器具规范使用得分从平均81.55分提高到92分,规范使用提高率提高12.8%,目标完成率56.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精神病房护理人员保护器具规范使用率,营造护理人员团队合作及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精神科 保护器具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