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的效果,通过t检验和χ²检验对四个指标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方法A进行气道管理)和B组(采用方法B进行气道管理)。观察指标包括气道通畅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道感染率和复苏时间。采用t检验比较气道通畅率和复苏时间,采用χ²检验比较低氧血症发生率和呼吸道感染率。结果: 与方法B相比,方法A组在气道通畅率方面表现更佳(93%对89%,t = 2.34,P = 0.021)。低氧血症发生率方面,方法A组明显低于方法B组(12%对24%,χ² = 4.18,P = 0.001)。呼吸道感染率方面,方法A组亦明显低于方法B组(8%对16%,χ² = 2.12,P = 0.034)。复苏时间方面,方法A组的平均复苏时间显著短于方法B组(12.5分钟对15分钟,t = -3.72,P = 0.002)讨论: 在气道通畅率方面,方法A组明显优于方法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道感染率和复苏时间方面,方法A组均明显低于方法B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P < 0.01)。这表明方法A在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采用方法A进行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气道通畅率,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道感染率以及缩短复苏时间。因此,临床工作中可以优先考虑采用方法A进行气道管理,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双腔气管插管手术 单腔气管插管 喉罩 麻醉复苏期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道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按时间先后顺序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ICU行气管插管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呼吸道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呼吸相关指标 (PaO2、PaCO2、PaO2/FiO2) 等变化水平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 PaO2、PaCO2、PaO2/FiO2 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 PaO2、PaCO2、PaO2/FiO2 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呼吸道护理 ICU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改良口腔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共计取50例2019.2-2021.5期间院内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入组,并采取双盲式分组分为每小组25例的两组,考察组为患者实施改良口腔护理干预,基础组利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口腔压疮发生率。结果:考察组口腔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改良口腔护理干预可促进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降低口腔压疮发生风险。

  • 标签: 改良口腔护理干预 经口气管插管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临床实践心得体会。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气管插管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规范组42例。结果:2组咽拭子培养结果和口腔黏膜破损/溃疡情况比较:规范组插管后3d和7d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口腔黏膜破损/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口腔清洁度评分比较:规范组插管后3d和7d口腔清洁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规范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7%,3/42)显著低于对照组(28%,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P<0.05)。结论:综上所述,实施规范化口腔护理,可有效改善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后口腔健康状态,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气管插管 危重患者 口腔护理 临床 实践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气管插管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8月接受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84例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气管插管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氧指标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外科 气管插管护理 血氧水平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气管插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比较常用,为保障气管插管期间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性,应重视加强口腔护理管理,严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目前俩看,新生儿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多采用护理液冲洗,如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等,可以对防范VAP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提升,对于新生儿气管插管期间的口腔护理也有新的进展,以下便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新生儿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相关性肺炎
  • 简介: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快速诱导经鼻气管插管与纤支镜清醒经鼻气管插管在颈椎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颈椎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Ⅰ组(纤支镜快速诱导经鼻气管插管组)和Ⅱ组(纤支镜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组),每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前和插管时Bp、HR、SpO2的变化,以及插管时间和重复插管例数等。结果插管过程中SpO2维持正常,Ⅰ组和Ⅱ组插管时间[(3.12±0.52)min和(3.34±0.65)min]、重复插管例数(2例和1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插管时Ⅱ组MAP、HR[(105.6±17.5)mmHg(1mmHg=0.133kPa)、(95.4±10.8)次/min]比Ⅰ组[(83.7±19.6)mmHg、(78.5±10.2)次/min]显著升高(P〈0.05)。结论纤支镜快速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在颈椎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优于纤支镜清醒经鼻气管插管,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支气管镜 颈椎颈髓损伤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镇痛与镇静药物平均维持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气管插管患者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在患者体内的积蓄,提高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气管插管 镇静镇痛药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 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应用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 ICU在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收治的 2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 100例与对照组 10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个性化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 VAP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干预组 VAP发生率为 4.00%,显著低于对照组 12.00%的发生率( P< 0.05);出院时刻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 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 91.00%的总满意率( P< 0.05)。结论:对 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予以个性化口腔护理,可显著降低 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口腔护理 ICU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GUSS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ICU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的应用,为拔管后患者能否进食提供参考。以期为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吞咽障碍评估时机及患者进食种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综合医院ICU 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拔除气管插管后的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GUSS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于拔管后2小时、4小时分别进行筛查。对照组患者采用饮水呛咳试验,于拔管后4小时进行筛查。根据筛查结果提供相应饮食或进食。结果 实验组拔管后2小时可进食人数为94人,(78.3%),拔管后4小时可进食人数为106人(88.3%)。对照组拔管后4小时可进食人数为104(86.7%)。结论 护士对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可及早进行吞咽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指导相应饮食,以提高患者舒适性。

  • 标签: 危重患者,吞咽障碍,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方位集束化护理对气管插管重症哮喘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收治我院的72例气管插管重症哮喘患者,其纳入时间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均为36例/组。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全方位集束化护理。护理后,观察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药物使用剂量以及ICU住院时间,同时对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进行比较,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明显较低于照组的22.22%低(P<0.05)。结论 为气管插管重症哮喘患者提供全方位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临床指标,对病情的稳定及ICU住院时间的缩短有积极意义,并有助于控制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气管插管重症哮喘 全方位集束化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ICU住院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口腔护理(即予以患者消毒灭菌作用的过氧化氢液擦拭+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生理盐水干棉球擦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口腔异味、霉菌斑以及患者肺部感染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口腔溃疡、口腔异味、霉菌斑以肺部感染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值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实施改良口腔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减少口腔异味、降低口腔溃疡、肺部感染和霉菌斑的发生。

  • 标签: 改良口腔护理经口气管插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