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发热患者血培养进行汇总,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对我院住院发热患者(体温均大于38℃),采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对血标本进行培养,Vitek鉴定板和梅里埃公司药敏卡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892例血培养共检出41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7株(占59.81%),革兰阳性菌120株(占29.06%),真菌13株(占3.15%)。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57.08%和46.39%,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1.64%和60.82%。结论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高度敏感。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用效果较好。故对发热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并进行药敏监测很有必要。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发热患者 培养结果 分布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分离的120株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分离培养的120株葡萄球菌,并用VITEK-32及血浆凝固酶进行菌种表型确证。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G、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呋喃妥因、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利福平、头孢比肟、利奈唑胺的抑菌圈直径,判断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临床分离的120株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8株,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点78株,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47株。药敏实验显示葡萄的耐药性较高,还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菌株。结论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严重,特别是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耐药率很高,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及时发现感染菌株,检测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研究东北三省蚊虫种类和区系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动物诱和网捕采集蚊虫。结果东北三省的蚊类现知6属60种,其中黑龙江省4属40种,35县市有分布;吉林省6属38种,27县市有分布;辽宁省5属36种,50县市有分布。区系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区分布58种,其中大兴安岭亚区分布25种,长白山亚区分布57种,松辽平原亚区分布38种,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分布20种。广布种有6种:中华按蚊、背点伊蚊、刺扰伊蚊、凶小库蚊、淡色库蚊、迷走库蚊。结论为东北三省蚊类的区系分布、媒介种群监测和防治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种类分布 区系分布 东北三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尿液细菌培养,来监测分析尿路感染患者常见的致病菌分布状况以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期望能够用实验结果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间来我院的门诊及住院的泌尿系感染病人中尿培养的920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定量接种环法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生产的VITEK―AMS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细菌,纸片法做药敏试验。结果1982份无菌尿的细菌培养标本中共检出920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而在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属为主,其中粪肠球菌最为常见;真菌也占有一定比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5.6%)、肺炎克雷伯菌(8.1%)、铜绿假单胞菌(7%)、变形杆菌(4.5%),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低(0%~29%),革兰阳性球菌占23.8%,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真菌占11%,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率为0。结论临床医生平时工作中必须遵守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尿液 细菌培养 药敏 细菌耐药性
  • 简介:衡量疾病等群体现象在一年内的集中程度是流行病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圆形分布法已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最常用的单峰圆形分布可以处理季节性资料,即流行病学上发生时间在全年几个月里的资料。从2002—2008年北京市顺义区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动物致伤情况来看,致伤就诊人数分布于全年各个月份,并有一个高峰,符合单峰圆形分布的要求。现以圆形分布的方法对动物致伤的季节性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减少动物致伤的发生、预防狂犬病提供依据。

  • 标签: 动物致伤 圆形分布 季节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2~201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Compact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和API鉴定系统鉴定菌株,采用MIC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布调查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406株,其中肠杆菌科546株(38.8%);葡萄球菌95株(6.8%);真菌470株(33.4%);非发酵菌285株(20.3%);肠球菌10株(0.7%)。MRSA2012年度、2013年度检出率分别为54.5%、52.6%;产ESBLs的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5.7%、33.3%;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4.3%、21.1%;阴沟肠杆菌分别为10.5%、16.7%;产酸克雷伯菌分别为15.8%、20.2%。MDR阳性率分别为12.5%、16.3%。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状况十分严重,葡萄球菌中MRSA菌株也逐渐增多,而MDR亦呈上升趋势,因此实验室应加强对这些菌株感染的监测,院感部门也应加强对其监控的力度,防止播散。

  • 标签: 医院感染 菌群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早期抗生素经验性应用。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住院病人(主要为老年病人)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符合条件的2829份培病养标本中共分离出770株阳性菌株,阳性检出率为27.21%,其中检出率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的为美罗培南,耐药率较高的为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而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多西环素等敏感性很高。结论我院培养标本主要来自老年科病人,老年病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罹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又因细菌培养过程耗时长,致使临床不能正确及时使用抗生素。本研究统计了我院2013年至2014年的所有细菌培养标本,真实的反应了我院细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可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用药。

  • 标签: 医院感染 老年病人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128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应用ATB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回顾分析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结果128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的有96例(占75%)和伤口分泌物15例(占11.7%);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最低(17.9%),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61.7%)。结论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十分严峻,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对有效治疗和预防铜绿假单胞医院感染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医疗环境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于2016年4月25日、8月29日对某院检出CRKP的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前随机采样,采样类别主要为物体表面和医疗器材。分析CRKP的分布特点。结果外科ICU、呼吸ICU、急诊ICU分别采样90、41、56份。外科ICU和呼吸ICU标本中未检出CRKP;急诊ICU检出CRKP6株,检出率为10.71%。2016年4月份采样103份,检出CRKP6株,检出率为5.83%,高于2016年8月份CRKP检出率(P〈0.05)。不同标本类别、负责人类别CRK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加强重点科室如急诊ICU的环境清洁消毒,减少CRKP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CRKP 环境采样 清洁消毒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炙黄连“引药上行,上清头目”的炮制原理。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生黄连和酒黄连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以推测其亲脂性的变化,进而为预测其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提供依据。结果生黄连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大约在2至5,而酒黄连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大约在10至13,两者有显著性差别。结论酒黄连的亲脂性明显大于生黄连,可能会使其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上清头目”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大气污染物分布规律。方法依据2000年-2008年哈尔滨市环保局监测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探讨分析哈尔滨大气污染物(NO2、SO2、PM10)的季节变化及分布规律。结果哈尔滨市道外区(污染区)NO2、SO2、PM10的监测结果(2000年-2008年)高于道里区(对照区)(P<0.05)。污染物浓度(NO2、SO2、PM10)在采暖期(1月-3月,11月-12月)高于非采暖期。结论大气污染程度与采暖期污染物排放有关。

  • 标签: 大气污染物 分布规律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全县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为急感防控、查灭螺工作及探索今后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开展全县螺情调查,同时收集2013~2014年螺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枞阳县现有钉螺面积1542.8hm2,分布于8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全县有螺框出现率16.59%,钉螺平均密度为0.776只/0.11m2,未查到阳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江、洲、湖滩,呈片状分布,占总有螺面积98.56%;内陆环境有螺面积较少,钉螺呈点状分布于沟、塘及距居民点附近。2015年全县有螺面积继续下降,仍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枞阳县螺情呈下降趋势,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

  • 标签: 钉螺 调查 枞阳县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尿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尿液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对有尿路感染症状尿液培养出细菌的229例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细菌的耐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路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190株)为主(82.9%),分列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2.6%)、铜绿假单胞菌(7.9%)、肺炎克雷伯菌(4.7%);革兰阳性球菌(39株)以粪肠球(31.7%珈屎肠球菌(46.2%)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性较高,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耐药性较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治疗预防应选用酶抑制剂等耐药性低的药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路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掌握本溪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及分布,为指导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灯诱法。结果本溪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为淡色库蚊、刺扰伊蚊、中华按蚊、朝鲜伊蚊;淡色库蚊为城市住区蚊类优势种群,占城市捕蚊总数的95.45%;刺扰伊蚊为农村住区蚊类优势种群,占农村捕蚊总数的79.71%;本溪市住区未监测到乙脑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农村住区蚊类密度明显高于城市;本溪市蚊类活动高峰期在每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结论本溪市住区宜于每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加强蚊类防治工作,城市住区以淡色库蚊为主要防治对象,农村住区以刺扰伊蚊为主要防治对象。

  • 标签: 优势种群 防治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G^-)杆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1月-2006年10月ICU送检的血、尿及痰等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与鉴定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和金属酶。结果共获得G^-杆菌117株,常见分离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1.63%)、大肠埃希菌(22.22%)、铜绿假单胞菌(18.81%)和肺炎克雷伯菌(8.55%)。在观察的15种抗菌药物中,ICU分离的G^-杆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耐药率15.38%),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6.75%)、阿米卡星(42.74%)和头孢他啶(45.30%),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且ICU分离菌的耐药率均高于同期非ICU分离菌。产ESBLs率,大肠埃希菌为23.08%、肺炎克雷伯菌为20.00%;肠杆菌属产AmpC酶株占20.00%(2/10);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株占9.09%(2/22)。结论该院ICU分离的G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耐药性相当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并采取措施防止耐药菌扩散。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革兰阴性杆菌 抗药性 微生物 Β-内酰胺酶
  • 简介:摘要阴道炎是妇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女性阴道黏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发生炎症造成的疾病,从生物解剖学以及医学角度来看,阴道是一条天然的防御屏障,对病原体的侵入起到良好的防御作用。病原体易于侵入体内是由于阴道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从而引发阴道炎症,幼女以及绝经后女性是阴道炎症的多发群体,这是体内雌性激素缺乏造成的,并且幼女以及绝经后女性的阴道上皮脆弱,细胞内糖原含量达不到标准值,阴道内PH值呈现中性,这些都是造成女性阴道抵抗力低下的原因,容易感染上阴道疾病。中医论证,长期用玫瑰泡水喝可缓解治疗阴道炎。

  • 标签: 阴道炎 病原体分布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泌尿系统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之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患者留取的中段尿阳性标本2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泌尿系统感染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是主要致病菌,致病率达71.8%,其中3种最常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43例(占41.0%),肺炎克雷伯菌12例(占5.3%)奇异变形杆菌11例(占4.8%)。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高达28.5%,其中常见的为表皮葡萄球菌11例(占4.8%)溶血葡萄球菌10例(占4.4%)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占4.0%)。由此可见大肠埃希菌仍是最主要的泌尿系感染致病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87.1%,89%,94.6%。

  • 标签: 中段尿培养 药物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