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情境:学生为了排练下午的入场式比赛,这节数学课耽误了5分钟。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汗流浃背、松松垮垮的模样,位老师作出了种不同的导入。

  • 标签: 情境教学 数学教学 教师 课堂教学
  • 简介: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1月21日修订、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旧《办法》)规定通知文种有“发布规章”的功能,命令(令)文种有“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功能。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在界定通知的适用范围时,却对旧《办法》中通知“发布规章”的功能删略不提,而命令(令)仍保留了“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功能。

  • 标签: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 行政法规 2001年 法律规定 法律公布
  • 简介: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别。老师只有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障碍,并给予有效的指导,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近文言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足见诵读的重要。文言文是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文言文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读出韵味、读中品味、读后回味,充分感受文言文的情趣、意趣和理趣。

  • 标签: 教学案例 世说新语 文言文教学 学生学习 现代白话文 心理障碍
  • 简介:习题一已知:我已答应参加1500米的赛跑,而赛跑的枪声即将响起.求:我能跑完全程吗?解:∵对手如此strong.∵跑程又如此漫长.∴我放弃了吧.老师批语:Comeon,加油。重在参与,贵在拼搏,胜利有时属于失败者。订正:∵为了信守我的诺言,为了表现韧的精神,我没有理由放弃.

  • 标签: 证题 运动会 重在参与 创新意识 赛跑 失败者
  • 简介:现任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教授的川康三先生,是当代日本中国学界为人瞩目的优秀学者。从24岁发表第一篇论文《李贺及其诗》起,川先生就与中唐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显露出不凡的见识。在这篇论文中,他注意到李贺所负担的家计的压力和对家庭的歉疚,从分析李贺的

  • 标签: 中唐诗 变容译 合康三
  • 简介:《中原音韵》一处的“开”问题──兼与王洁心先生商榷邓兴锋《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论及北曲押韵规律,中云:“《广韵》入声缉至乏,《中原音韵》无合口,派人三声亦然,切不可开合同押。”关于这里的“开会”以及与之相关的“合口”的含义,就笔者所见,目前大致...

  • 标签: 《中原音韵》 合口呼 开合 闭口音 周德清 《广韵》
  • 简介:4月8日至9日,由南昌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和台湾辅仁大学协办、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三届海峡岸先秦汉学术研讨会暨先秦学术与当代人文精神建构高峰论坛”在南昌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以及台湾辅仁大学、东吴大学等单位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现代汉语二复句内分句语气同类组配是主体,异类组配是次要的。前后分句语气异类组配的使用频率具有一定的倾向性:陈述与疑问/祈使/感叹的组配〉疑问/祈使/感叹之间的组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疑问/祈使/感叹+陈述。陈述语气与疑问/祈使/感叹共享特征的数量都多于疑问、祈使、感叹语气之间共享特征的数量,因此前者是优势组配。疑问/祈使/感叹居前时通常要满足三个条件,居后时不受此限制,因此疑问/祈使/感叹居后是优势组配。

  • 标签: 二合复句 语气组配 语气特征 限制条件
  • 简介: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教材,采取课内教学和课外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紧抓条线,注重实用性"为原则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既广博又实用的语文知识.何谓"紧抓条线,注重实用性"呢?

  • 标签: 实用性 语文教育 文学教学 历史 口语能力 口语交际
  • 简介:《汉字文化》杂志,1994年第2期发表了徐德江先生的文章《语音是口语王国的元首,字形是书语(文字)王国的元首》。后来,他又发表了《文字高于口语》(1994年第3期)和《汉字与普通语言学)(1998年第1期)篇文章。前后三篇文章在论述“语言的‘个王国”’问题上构?..

  • 标签: 书面语 徐德江 语言形式 口语 《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言和文字
  • 简介:<正>“的”字的用法极其多样,作用也各不相同。这篇短文分析种跟“的”字有关的语言现象。在这种语言现象中,“的”子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跟“的”字一般常见的用法有所不同。种“的”字,性质也很不相同。一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在分析偏正词组和结构助词“的”时,将“的”的作用归结为区别结构和区别意义个方面。其中“名+名”格式,“的”用与不用,有明显意义差别的,举了对例子:

  • 标签: “的”字 朋友 两种语言 “山东” 名词 《现代汉语》
  • 简介:《新编实用公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年8月舨,下同)是一本较好的公文写作教材,其特点是在讲析各类公文的每章后面都出有相应的思考与练习题,特别是给出了一些有病误的公文,为便于学习者领会,还在参考答案中详细地分析病误所在,并附有修改文,以供学习者对照理解。这对于初学者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公文写作知识,逐步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可能由于编者的疏忽,有些公文的修改稿仍存在若干缺陷,今试举例作些分析。为便于说明,特引出书中的修改文(节约篇幅,书中原病文不再引),先看一例:

  • 标签: 改稿 学习者 讲析 编者 参考答案 出版社
  • 简介:在东方文化当中,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范畴里,含蓄性的表现(或表达)方式可以说无处不在,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当中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汉字文化是中国文化这个大范畴中的一个较小的子系统,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不受到中国文化这种特性的影响,因而在含蓄性方面,它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

  • 标签: 含蓄性 汉字文化 中国文化 范畴 过程 表现方式
  • 简介:本文援用"句位"概念,结合语言交际中信息传递的情况,分析同一句位的不同变体,揭示了因隐性形式、扣等形成的句位变体之间的动态语法联系。只有进入信息传递的层面,从对意义的阐释延伸到对信息动态传递过程的分析描写与探索,才能实现对句子的真正理解。

  • 标签: 隐性形式 扣合 句位变体 信息传递
  • 简介:文章从动词后论元共现以及相应构式之间关系的角度讨论了汉语语法的意性特征:意性表现为形式趋简和语义兼容的构式连续统;还表现为相邻构式的界限模糊性。汉语动词后论元共现形成四种构式,共现规律为:能进入不同构式的论元有类型限制;各种论元的"适配度"有差异;论元共现遵守"相邻原则"。

  • 标签: 论元共现 适配度 相邻原则 意合性 模糊性
  • 简介:文章讨论"把"字句习得研究中的个问题:把字句的回避现象以及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文章认为,基于作文语料库得到的"把"字句的使用率和偏误率等,反映的都是书面语言中"把"字句的使用情况。文章强调,一、由于把字句内部小类众多,仅仅依据总体使用率来讨论回避现象是不全面的;二、语言能力有不同的类型,反映书面语言能力的偏误率无法自动推广到其他领域,比如即时口语交际中的"把"字句运用情况。

  • 标签: “把”字句 回避 普遍性
  • 简介:看了影片《泰坦尼克号》后.某大学中文系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老师提了个要求:每位发言人必须以演讲的形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演讲 创新精神 情感表达 叙述角度
  • 简介:列宁说:“非本质的东西,假象的东西,表面的东西常常消失,不象‘本质’那样‘扎实’,那样‘稳固’。例如: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列宁全集》第38卷第134页)列宁的这段话辩证地指出了“深流”与“泡沫”的关

  • 标签: 诗歌 意象 构思方法 减法 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