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已于今年3月14日通过和颁布,并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刑法在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中专设一节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意味着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跨入了一个的里程碑。一设立侵犯知识产权罪的重大意义知识产权(Intelletualproperey)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法律赋予人们就其智力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某种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益。知识产权主要由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以及禁止不正当竞争权组成。知识产权的表现形态虽然是一种智力成果,但它不仅是对前人智慧的继承和创新,而且是社会获取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

  • 标签: 保护知识产权 新刑法 假冒他人专利罪 侵犯知识产权罪 侵犯商业秘密罪 假冒专利罪
  • 简介:一、从两起案例引发的关于我国刑事诉讼价值观的思考1.刘涌案:原沈阳嘉阳集团董事长刘涌因犯下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多项罪名,一审判处死刑,二审改判死缓。在公众纷纷对刘涌一案的二审判决结果表示质疑,并且二审判决书本身存在诸多难以解释的疑问时,最高人民法院对该案提审。改判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证据的可信度的问题。辩护人拿出了存在刑讯逼供的证据,使公诉方证据的可信度下降。但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判处刘涌死刑。

  • 标签: 目的价值 形式价值 刑事诉讼
  • 简介:2003年起实施的"农合",是比原有农村合作医疗更为合理的制度设计,它调动了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受到了参合农民的欢迎,至目前全国参保率已达到96.3%。虽然,在"农合"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通过完善相关的立法,如加大政府对"农合"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卫生费用的差距、建设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减少"农合"中的道德风险等,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 标签: “新农合” 实施 问题 立法 制度完善
  • 简介:民间调解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纠纷解决方式。调解制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除诉讼制度之外最常用的纠纷解决机制。2010年8月,《人民调解法》颁布。它在组织模式、人员选派、程序规范、协议效力等方面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是对人民调解制度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人民调解制度史上的飞跃。然而任何一部新法都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该法在人、财、物的保障和诉调对接机制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完善《人民调解法》,更好地发挥它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任重而道远。

  • 标签: 人民调解 进步性 缺陷 诉调对接
  • 简介:信用证独立性原则被视为国际贸易的“生命血液”,其要求信用证与基础合同互相独立,即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的单据买卖合同、开证行与开证申请人之间的单据买卖合同以及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之间的基础交易合同彼此独立以保证这种精巧但脆弱的支付机制能顺利运行从而支持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信用证独立性原则 信用证欺诈行为 救济模式 信用证业务 共同侵权 财产保全措施
  • 简介:媒体作为现代传播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广泛性、信息平台的数字性与多样性、信息交流的自由性与持续性和信息受众的平等性与互动性等特点。因此,在媒体的背景下,诽谤罪在认定散布行为时应考量“公然性”的条件;在认定损害结果时应着重传播手段的严重;在认定犯罪主体时应根据不同的传播方式区别对待;在认定犯罪主观故意时应当包括间接故意,以此对诽谤罪进行准确司法认定。

  • 标签: 新媒体 特点 诽谤罪 司法认定
  • 简介:为提升我国公安特警战斗能力,探索我国公安特警科学训练的方法与途径,选取了19个反映我国公安特警战斗能力的指标;并对从事与公安特警相关工作的公安局长、支队长、大队长、教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共206名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反映公安特警战斗的19个要素,可分为“公安特警特种技能”、“公安特警专业技能”、“公安特警协同技能”、“公安特警必备技能”和“公安特警基础能力”5个公共因子,且公安特警训练应结合自身岗位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练兵,从而达到快速提升整体战斗能力的目标。

  • 标签: 公安特警 战斗力能力 公安特警训练模式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修复制度的完善作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为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契机。然而,现阶段我国已有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多是建立在对生态修复概念的混用、模糊甚至是误解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立法中把“恢复”与“修复”等同视之,还是司法解释中把生态修复理解为“恢复原状”,抑或是把生态修复与环境修复牵强地组合为“生态环境修复”一词,甚至在判例中针对同一性质的损害结果却判决当事人承担环境修复与生态修复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律责任,都表现出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对于生态修复概念的偏见与困惑。这种对于法律概念的模糊处理,不仅易将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引入难以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更会将复杂的生态系统维护问题简单化、功利化。最终很可能导致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渐行渐远。

  • 标签: 生态修复 法律责任 偏见 制度体系建设 法律制度建设 生态环境
  • 简介:《大清新刑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西化的刑法典,它的“”不仅体现在采取了西方刑法的基本制度,贯穿了资产阶级刑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法律背后的伦理的变化,是法律的精神革命。研究沈家本与这场伦理革命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沈家本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贡献以及其历史局限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性质和使命的进一步认识。

  • 标签: 沈家本 《大清新刑律》 中国 近代 刑法 法律精神
  • 简介:<正>不安抗辩权,是指合同履行过程中,依据合同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发生某种情形可能构成对自己利益安全的危险,对方又拒不提供担保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的一种权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

  • 标签: 不安抗辩权制度 合同当事人 新合同法 履行债务 对方当事人 中止履行合同
  • 简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立,被誉为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但由于立法者在立法思想上的相对保守以及立法能力和立法技术上的明显不足,刑诉法确立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证人出庭的范围、强制证人出庭的手段以及证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等基本制度面,都遗留下了一定的缺憾和问题。由于我国司法现实的复杂性,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可能在实践中产生制度空转甚至制度反转效应,使得促使证人出庭的立法目的落空。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证人出庭 直接言词原则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 简介:<正>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布了。这个条例是在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二日所公布的老《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础上,从近几年在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出发,并与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相衔接进行修订而成的。《条冽》与老《条例》相比,无论是在条文结构上,还是在具体条款的内容上,都有相当大的改动。为什么要修改老《条例》呢?主要考虑到老《条例》公布实施以来已有二十八个

  • 标签: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新情况 治安处罚 法律 社会秩序
  • 简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几点认识:(1)治国理政,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依法办事是第一要求;(2)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载体,从制度上、程序上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3)怎样科学地管理国家权力,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继续回答的重大课题;(4)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是整体法律秩序下多元化的统一;(5)强化程序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 依法办事 法制统一 程序法治
  • 简介:<正>亲爱的读者、作者同志们:祝新年好!新年快乐!新年伊始,我们迎来了八十年代的第七个春天,又适逢《法学》复刊五周年。五年来,我们在广大读者、作者的热情支持下,共出版了六十二期,发表了二千八百余篇文章,贯彻了学术民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为开展我国的法学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去年本刊被评为上海市高等院校的优秀刊物,

  • 标签: 法学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八十年代 法律问题 高等院校
  • 简介:<正>众所周知,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其实质在于允许并鼓励公民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奋起反击,以便制止不法侵害,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保障他人或本人的权利不受侵犯。正当防卫主观上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罪过心理,客观上有助于遏制和预防犯罪,正是这种主客观机制的统一,深刻地揭示了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的根本区别所在,反映了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本质所在。

  • 标签: 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 必要限度 新刑法 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
  • 简介: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使数码照片已基本替代传统的银盐照片而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广泛应用,由于影像记录方式的内隐性和易修改性致使人们对数码照片的证明产生了质疑。本文从数码照片的证据技术特点出发,在明确数码照片的证据资格与证据价值基础上,以数码照片证明为核心,对刑事诉讼中数码照片的证据收集规则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 标签: 数码照片 证据资格 证明力 证据规则
  • 简介:法律行为成立后、生效前之一般形式拘束,基于自己责任之私法基本理念,在现行民法相关诸规定中多有体现,常为其隐含之基本立场。其亦具有减轻法律适用者论证负担的作用,且更能维护法之安定性。此外,其在比较法上亦不无依据。故对之应持肯认态度,《民法总则》第136条第2款、第119条均应解释为此种一般形式拘束之规定。此种一般形式拘束,亦具有体系辐射效应,在若干疑难问题之处理上可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 成立 生效 拘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