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麦彭嘉措(1846—1912)对近代宁玛派佛教因明理论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所著的《智者入门》、《释量论大疏》、《解义慧剑》等论著中,针对作为因明学重要概念之一的"真因"予以了详细阐释和分类。根据对其相关因明学文本的梳理,可以发现他在论述属于真因范畴的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时展示出了对萨班《量理论》、普觉·强巴《因正理论》的紧密承袭关系,并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部分创建性解释。

  • 标签: 藏传佛教 麦彭嘉措 真因
  • 简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是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继承发展,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

  • 标签: 构建和谐社会 继承与发展 中国国情 哲学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
  • 简介:2004年11月7日至10日,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湖南省道教协会、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学宗教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道教思想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第三次研讨会在著名道教胜地南岳衡山隆重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道教协会、部分省市道协和国内主要名山宫观的负责人,国内知名的道教研究专家和学者,港台道教界人士共一百余人。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道教思想 道教文化研究 道教研究 宗教研究 宫观
  • 简介:16世纪英国改教时,英国教会对教会音乐也进行改革,在圣诗歌词的选用方面选择加尔文路线,加尔文改革宗一样继承了早期教会的音乐传统——诗篇;另外,为了能保持圣经原文且符合英文语言特点,在音乐方面创立了"安立甘颂调"(AnglicanChant),以此曲调颂唱散文诗篇。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英国教会正统基督教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历代教会推崇为"英国赞美诗之父"的以撒·瓦茨(IsaacWatts,1674一1748)于18世纪开始对英国教会传统圣诗进行改革,提倡"唱福音",开创了基督教赞美诗的新时代。他不仅改革英国教会的传统圣诗,而且藉着神赐给他的恩赐创作很多圣诗,并将他那时代的教会,带进一个属灵的复兴。同时,他的改革还激励了后来众多神所使用的仆人,藉着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将自身从神那里所得到的启示、灵感、亮光、经历,写成许多宝贵的赞美诗,使后世的众教会获益无穷。本文首先叙述瓦茨改革前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十八世纪瓦茨改革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基本见解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对后世教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瓦茨 18世纪英国教会圣诗改革 传统与创新
  • 简介:从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自身环境现状出发,根据生态旅游的内在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五台山的宗教旅游的生态化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五台山生态旅游应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努力构建草地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以及地质地貌生态旅游.

  • 标签: 五台山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 简介:2002年6月26~28日,由台湾大学历史系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合办的“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海峡两岸三地及日本、韩国、美国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会议,共提交学术论文43篇,此外,哈佛-燕京学社主任杜维明教授与台湾中央研究院

  • 标签: 东亚文化圈 学术研讨会 儒家思想 礼乐思想
  • 简介:《上海道教》1999年第4期刊登了陈莲笙老会长题为《迈向新世纪》的文章,其副标题是《关于新世纪道教弘扬发展的思考》读后确实令人引起思考。我们道教在进入新世纪后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如何更好地弘扬发展?题目看来“很大”,似乎只是领导层次应关心的问题,其实与我们每一位普通道众都切身相关。陈老在述及道教的自身建设方面时谈到的道风建设一论,便是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深入思考。陈老在文中说:“道风建设,包括信仰建设和制度建设二方面”。

  • 标签: 《上海道教》 道风建设 道士 首先 弘扬 社会
  • 简介:我村属安龙县龙广镇辖纳桃、纳兰、板拉、磨雍、新寨五个自然村落,14个村民组,769户、3249人。居住着汉、布依、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4.7%,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寨。南昆铁龙倚村而过,国道324线横过村北。我村群山环绕,森林密布,肥田沃土,气候宜人,民族风情浓郁。

  • 标签: 和谐发展 少数民族人口 民族风情 安龙县 村民组 总人口
  • 简介:《道教思想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学术研讨会,11月4日至8日在沪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道教协会文化研究所、上海市道教协会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和华东师范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上海城隍庙道观出资承办。

  • 标签: 道教思想 中国道教协会 道教文化研究 道观 宗教 上海城隍庙
  • 简介: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世界正处于新的旅游黄金时代的黎明。各个国家的人们将使自己的足迹遍至地球的每个部分。大众旅游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首先是美国人;随后多年,西欧人和日本人接踵而起,引发了众多的外国人走出国门,去看外部的世界,这样就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如今

  • 标签: 五台山地区 国际旅游 佛教圣地 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 国内旅游
  • 简介:"义工"在教会中常指参与教会事工却不领薪金的基督徒,这在全国教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温州教会中,"义工"则专指那些参与教会传道、负责讲台牧养而不取酬报的"义工传道"。"义工"在温州教会中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各个历史时期充当了重要角色。可以肯定地说,今日温州教会复兴的基础,就是拥有数以千计的义工传道。他们对教会的自身管理、教会牧养、事工拓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温州教会各个历史时期为主线,简要介绍义工在温州教会的发展,藉以帮助读者了解温州义工发展以及他们在教会中的角色。

  • 标签: 温州教会 义务传道 义工
  • 简介:黄永锋在《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道教发展态势良好。然而,道教目前也面临许多问题,甚至困境。当前困扰道教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道教民间信仰的错位。目前,许多人对道教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一种倾向是将两者割裂开来,

  • 标签: 中国道教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当代 民间信仰 2010年 宗教文化
  • 简介: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文章通过对广西近代民族地区圩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宗教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宗教所具有的特殊感召力和聚集功能对于近代民族地区乡村市场的发育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宗教也从圩镇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了更大的物质支撑,进一步扩展了其传播和影响范围,由此对民族地区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标签: 近代 民族地区 圩镇 宗教因素
  • 简介:寺庙生态文化由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个部分构成。自然生态是指寺庙与其所在自然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复有"自然地理取向""宗教地理取向"两种形式,从形而下形而上两方面将寺庙尘世拉开距离。人文生态是指寺庙与其信众并社会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借助仪式法会、观光朝圣等等活动而在神圣凡俗之间显现活力。寺庙生态文化的基本原则是寺庙旅游开发恪守的底线。遗憾的是,如老君山等寺庙文化、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并未恪守此一底线。

  • 标签: 寺庙生态文化 自然生态 人文生态 旅游开发
  • 简介:本文从旧约神学角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耶利米书》中“新约”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神学成因和重要的神学和灵性意义,并阐述了《旧约》及其神学在圣经神学及基督教系统神学中的“母本”意义。在《旧约》《新约》关系层面,阐述了较为合宜、正确的圣经观。

  • 标签: 《耶利米书》“新约”
  • 简介:刚刚闭幕的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推进富民兴黔伟大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进行了新的部署。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施秉,如何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努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施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县域经济 党代会 精神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跨越式发展
  • 简介:多年以来,创新领导学一直是我有兴趣的课题之一。近二十五年来我一直从事中美问的文化交流。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一直在关注中国改革的进程。同样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多次有机会就创新的课题,对中国政府、教育界和企业管理层作研讨和演讲。

  • 标签: 思维创新 与时俱进 领袖 教会 企业管理层 文化交流
  • 简介: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实现历史性跨越,必须立足于我省的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欠发达、欠开发是目前我省的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特征。欠发达是指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我省是全国惟一没有进入总体小康的省份,总体上仍比较落后,全国差距在不断拉大。欠开发是目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我省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气候、旅游、文化、人力等资源尚未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 标签: 省情 经济社会发展 开发和利用 中国共产党 阶段性特征 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