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5例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IPE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28~61岁。结果发现IPEH在MRI T2加权成像序列上主要表现为边缘高信号中心等/低信号或高信号内可伴散在点灶样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边缘强化或明显强化(低信号灶不强化);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病变内可见钙化。

  • 标签: 免疫增生性疾病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MRI)在评估抗肿瘤血管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肿瘤侵袭性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利用HCT116细胞株在裸鼠建立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6只雌性裸鼠(鼠龄6~8周,体质量15~18 g,实验动物许可证编号:11400700325797)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第1、4、7、10、13天经腹腔注射给予贝伐单抗注射液(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处理,然后于第0、3、6、9、12、15天进行DCE-MRI及BOLD-MRI检查。通过病理检查验证肿瘤治疗后的血管成熟程度和微环境缺氧情况。统计学上主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5 d后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体积分别为(712±43)和(1 051±11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9, P<0.01)。治疗组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各时间点测值为(0.135±0.005)、(0.147±0.006)、(0.175±0.009)、(0.161±0.006)、(0.140±0.005)、(0.116±0.008)/min(F=81.386,P<0.01);速率常数(Kep)分别为(0.788±0.030)、(0.804±0.036)、(0.983±0.059)、(1.105±0.091)、(0.840±0.047)、(0.786±0.041)/min(F=45.901,P<0.01);血管外细胞外间隙(Ve值)分别为(0.652±0.006)、(0.559±0.026)、(0.466±0.016)、(0.286±0.027)、(0.363±0.020)、(0.246±0.033)(F=384.290,P<0.01);横向弛豫率(R2*值)分别为(24.813±0.961)、(24.675±1.070)、(21.425±1.371)、(17.850±0.885)、(24.613±0.640)、(27.013±0.734)/s(F=89.32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第3~12天期间Ktrans值、肿瘤血管成熟度(VMI值)高于基态水平。CD31阳性染色率、VMI值与Ktrans值的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854、0.795),其次是AUC180值(r值分别为0.750、0.808),最后是Ve值(r值分别为0.744、0.712)及Kep值(r值分别为0.729、0.758,均P<0.05)。R2*值则与HIF-1α、纤维连接蛋白阳性染色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810、0.816,均P<0.05)。结论DCE-MRI及BOLD-MRI可以无创、动态地观察血管抑制剂治疗期间肿瘤微循环灌注及缺氧程度的改变,R2*值可以预测肿瘤治疗期间的转移潜能变化。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 生长抑制物 缺氧
  • 作者: 曹丽陈长春吴晓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名医》 2016年第1期
  • 机构:曹丽[1通讯作者:曹丽,1987年,女,汉族,硕士,住院医师,安徽省合肥市北二环路与砀山路交叉口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陈长春吴晓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持续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特点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例经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反复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均表现为阴性,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疗效进行观察,并进一步分析其在磁共振成像上持续阴性可能的原因及潜在机制。结果两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较重,且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均较长,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结论脑梗死在磁共振成像上可能表现为假阴性,应重视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注意鉴别诊断,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假阴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8例女性患者的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图像序列,年龄21~79(45.5±13.7)岁。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CBAM-ResNet自动分类模型,统计图像级别的分类结果,同时结合集成学习思想得到患者个体的分类结果。基于残差网络的CBAM-ResNet分类模型在单张图像层面对乳腺肿瘤的分类准确率达到82.69%,灵敏度为85.67%。采用投票机制后,在患者层面的分类准确率为88.24%,灵敏度为87.50%。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类算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DCE-MRI 深度学习 残差网络 集成学习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单臂试验的方法,选择自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金华广福医院接受放化疗的39例食管癌患者,男32例,女7例,年龄44~82(69±9)岁。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ADC值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2.03±0.42)×10⁻³ mm2/s比(1.60±0.28)×10⁻³ mm2/s],ADC值的升高程度与患者预后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 标签: 食管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肠型壶腹周围癌(IPAC)与胰胆管型壶腹周围癌(PPAC)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特点,探讨最优诊断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壶腹周围癌(PAC)59例患者(男32例,女27例,年龄37~80岁)的术前MRI图像,将病灶根据组织病理结果分为IPAC组21例(男 11例,女10例)和PPAC组38例(男 21 例,女17例)。纳入分析的MRI常规平扫图像征象包括:病灶形态、病灶最大径、病灶位置、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平扫病灶信号(以正常胰腺信号作为参照)、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图像征象包括:胆总管及主胰管是否扩张及管径定量分析、胆总管远端内有无类圆形充盈缺损、胆总管狭窄形态、梗阻胰管周围是否有扩张侧支、管征、截断胆总管末端到十二指肠乳头距离、截断胰管末端到十二指肠乳头距离和胰胆管角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有意义单因素的诊断效能。依据有意义的单因素指标,总结PAC的MRI征象特点,将PAC的MRI征象特征归纳为影像5分型。并采用ROC曲线评价该分型标准对PAC病理亚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 检验比较多种诊断方法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IPAC与PPAC在病灶位置、十二指肠乳头形态、胆总管远端内类圆形充盈缺损、截断胰管末端到十二指肠乳头距离、胰胆管角度和平扫T 2加权成像(T2WI)脂肪抑制图像上病灶信号特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MRI影像5分型中,IPAC多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结节型(15/21,71.4%),PPAC更多表现为胰腺肿块型(18/38,47.4%)、胆总管壁增厚型(9/38,23.7%)或壶腹部肿块型(9/38,23.7%),IPAC(2/21,9.5%)与PPAC(0,0)均较少表现为胆总管腔内结节型。在有意义单因素指标(病灶位置、十二指肠乳头形态、胆总管远端内类圆形充盈缺损、截断胰管末端到十二指肠乳头距离、胰胆管角度、平扫T2WI脂肪抑制图像上病灶信号特点)与MRI影像5分型的DeLong 检验中,MRI影像5分型的AUC为0.932(95%CI:0.867~0.997),高于任一有意义单因素指标(均P<0.05)。另外,MRI影像5分型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具有同等高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MRI影像5分型可以在术前提高鉴别诊断IPAC及PPAC的准确率,其诊断效能优于任一单因素有意义指标,且可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相媲美。

  • 标签: 十二指肠肿瘤 壶腹周围癌 肠型壶腹周围癌 胰胆管型壶腹周围癌 核磁共振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3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资料,均出现脑萎缩表现,T2加权成像(T2WI)上均显示大脑白质高信号,其中2例显示胼胝体、外囊高信号,1例显示小脑白质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皮髓质交界区曲线样高信号是成人NIID的特征性影像表现,额叶皮髓质交界区高信号区对应的ADC值低于深部脑白质。

  • 标签: 神经元 包涵体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1例垂体大腺瘤患者完整资料,根据术中垂体瘤质地分为质软组(n=58)与质硬组(n=43),按照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72)和验证组(n=29)。所有患者均行垂体常规MRI扫描。使用ITK-SNAP软件逐层手动勾画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和T1WI增强图像上肿瘤感兴趣区(ROI)并进行三维融合,然后导入AK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利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选择和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用100次留组交叉验证(LGOCV)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1WI、T2WI、T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91(0.84~0.98)和0.90(0.78~1.00)、0.86(0.78~0.95)和0.83(0.64~1.00)、0.90(0.83~0.97)和0.89(0.77~1.00)以及0.92(0.85~0.98)和0.91(0.79~1.00)。DCA表明T1WI、T2WI、T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均具有较好净获益。结论常规MRI的T1WI、T2WI、T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均具有很高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的效能,为探索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方法。

  • 标签: 垂体 腺瘤 质地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解剖形态与磁共振影像,评估磁共振显示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方法以7例冰冻上肢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腕关节标本进行MRI检查(3.0T,腕关节线圈)以及尸体解剖观察,分别观察TFCC中纤维软骨盘穿孔情况、远尺桡韧带尺侧深层/浅层结构损伤、尺腕韧带完整性并测量纤维软骨盘中央部厚度。对磁共振和解剖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以解剖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磁共振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以及组内一致性。结果对于正常的腕关节标本,高分辨率腕关节磁共振线圈的MRI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38(95%CI:0.33~0.97,P<0.01)。对于TFCC穿孔情况的诊断,MR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对于远尺桡韧带尺侧深/浅层结构损伤情况,MRI的敏感度为1,特异度为0.83,阳性似然比为6,阴性似然比为0。结论3.0T的MRI能较好显示TFCC各精细结构,可作为TFCC中央部损伤及远尺桡韧带尺侧结构损伤诊断的辅助检查之一。

  • 标签: 三角纤维软骨 复合体 解剖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稀疏症(cerebralleuko-araiosis,简称LA)的MRI表现与临床对照分析。方法本院使用0.4T低场强磁共振收集、分析脑白质稀疏症的MRI表现,并与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脑白质稀疏症在MRI中,T2加权像呈高信号,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下白质区域,累及额叶、枕叶、顶叶、半卵圆中心及脑干,常伴有不同程度脑室扩大、脑萎缩及多发脑梗死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脑卒中、反复高血压、进行性痴呆等。结论MRI是发现脑白质稀疏症的主要手段,对防治老年性痴呆及提高老年人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白质稀疏症 低场强磁共振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扩散加权成像中ADC值、eADC值和rADC值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行BI-RADS分级为Ⅲ~Ⅴ级,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ADC、eADC和rADC值20个良性病变中,在ADC图上表现为高或等信号,eADC呈低信号;21个恶性病灶,在ADC图上都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两两比较中,其恶性病变ADC、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eADC值高于良性病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是磁共振检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可靠的指标;对BI-RADS分类Ⅲ~Ⅴ级病变良恶性鉴别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 DWI AD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与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分型的诊断价值潜能。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男72例、女44例,年龄31~85岁。高分化37例,中分化53例,低分化26例,做EGFR基因检测者共50例(突变型30例,野生型20例)。所有患者在做EGFR基因检测前均行全身PET/CT及肺部MR-IVIM成像检查。采用Student-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EGFR阴阳性间PET/CT, IVIM半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基因EGFR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出最佳诊断阈值、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从而计算出诊断正确率。将18F-FDG PET/CT联合IVIM,计算其诊断正确率。结果EGFR突变组的定量参数标准摄取值(SUV)、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分别为8.7±3.5,(1.59±0.26)×10-3 mm2/s,(1.04±0.12)×10-3 mm2/s,(3.9±3.0)×10-2 mm2/s,0.43±0.16。EGFR野生组的上述参数分别是14.3±3.3,(1.34±0.26)×10-3 mm2/s,(0.89±0.12)×10-3 mm2/s,(3.5±2.5)×10-2 mm2/s,0.40±0.11。EGFR突变组与野生组之间的定量参数SUV(t=4.196,P=0.0001)、ADC(t=2.502,P=0.0018)、D(t=3.158,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参数D*(t=0.361,P=0.721)、f(t=0.627,P=0.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图,得到SUV、ADC、D、D*、f诊断EGFR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755、0.820、0.575、0.550。上述参数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0%、76.7%、73.3%、66.7%、53.3%。将SUV与ADC、D值分别联合应用后,准确率分别为83.3%,80.0%。结论PET/CT磁共振IVIM对肺癌基因EGFR分型均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T/MRI对恶性胸腔积液(MPE)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其与PET/CT的诊断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57例疑似MPE的患者资料,最终纳入53例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全身PET/CT和胸腔PET/MRI检查。评估PET/CT和PET/MRI图像的形态学特征,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取PET/CT和PET/MRI图像中ROI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出病灶的靶本比(TBR)。分析PET/MRI图像中胸膜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特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PET/CT和PET/MRI对MPE的诊断效果。结果53例患者年龄(62.8±1.7)岁,男31例。病理结果显示41例为MPE,12例为良性胸腔积液(BPE)。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和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MRI显示胸膜病灶的SUVmax高于PET/CT(6.4±0.6比5.3±0.5,P<0.001)。PET/MRI的TBR高于PET/CT(2.2±0.2比1.8±0.2,P<0.001)。PET/MRI通过联合胸膜病变部位SUVmax和DWI等影像学特征对M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6%、100%、81.1%。而PET/CT联合胸膜病变部位SUVmax和影像学特征对M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4%、83.3%、77.4%。PET/MRI和PET/CT对于诊断MPE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34比0.873,P>0.05)。结论PET/MRI与 PET/CT在MPE中的诊断效率相当。但PET/MRI对胸膜病灶显示更高的SUVmax和更高的TBR,并具有特异的胸膜DWI影像学特征,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测定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脊髓最大压迫节段(MCL)的弥散信号,分析术前至术后5年的DTI参数同患者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37例手术治疗的CSM患者临床资料,使用DTI对MCL进行研究。比较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前至术后5年CSM患者弥散指标变化[各向异性(FA)]和患者临床功能评分,包括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每个随访点采集相关数据,并观察MRI T2加权像(T2WI)中是否可观测到脊髓髓内高信号。对比术前和术后随访节点的变化,并分析FA值和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最终37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55±10)岁,男14例,女2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髓性症状改善明显。术后3个月mJOA相较术前平均改善(2.62±1.41)分(P<0.001),FA值平均改善(0.14±0.11)(P<0.01),且mJOA和FA值在术前及术后两年各随访节点相互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MCL节段,术前及术后FA值和mJOA评分呈正相关(rs=0.770、0.729,均P<0.01)。mJOA同NDI和VAS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DTI可敏感地反映脊髓功能的改善,可作为预测及评价CSM脊髓功能障碍状态的重要工具。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固定融合术 长期随访
  • 简介:摘要经颅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简称“磁波刀”),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可以进行精确的脑内靶区消融。“磁波刀”治疗系统主要由与磁共振设备接驳的治疗床、包含1 024个阵元的头盔式相控阵超声换能器及机械定位单元、前端柜、冷却水循环系统、机柜和电脑控制系统组成。治疗包括治疗前计划、术前准备、治疗操作及术后管理4个阶段。本文着重介绍“磁波刀”治疗系统构成及治疗操作流程。从文献知识及作者实践经验中,总结“磁波刀”治疗的临床操作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此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消融术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操作 治疗 磁波刀 超声消融 技术要点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CGHD)患儿大脑皮质中央沟的形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山东省立医院确诊的30例CGHD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龄5~14岁)与30例特发性矮小患儿(男22例、女8例,年龄5~14岁)。利用Brain VISA软件获得中央沟的平均宽度、最大深度、平均深度、顶长、底长和不同位点的脑沟深度(DPP),分析组间差异。应用秩和检验、χ2检验分析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形态学参数的组间比较应用协方差分析。结果CGHD组双侧中央沟平均宽度[左:(2.26±0.41)mm,右:(2.19±0.34)mm]显著高于特发性矮小组[左:(2.10±0.27)mm,右:(2.02±0.18)mm](P<0.05);左侧中央沟最大深度[(19.67±1.29)mm]与右侧中央沟平均深度[(14.18±1.41)mm]显著低于特发性矮小组[左侧最大深度:(20.69±1.43)mm;右侧平均深度:(14.92±1.21)mm](P<0.05)。左侧中央沟中部(位点46~54)及右侧中央沟下部(位点91~98)CGHD组的DPP显著低于特发性矮小组。结论CGHD患儿存在显著的中央沟形态变化,这可能是其运动、认知与语言功能发育相对落后的结构基础。

  • 标签: 人生长激素 侏儒症,垂体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通过CTMRI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均通过CTMRI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在诊断准确性上,CT为67.5%,MRI为95%,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诊断满意度上,CT为60%,MRI为92.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诊断上,MRI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CT MRI 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