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生殖细胞缺陷症(gcd)小鼠突变体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不育突变小鼠,FancL(也叫Pog)的缺失是产生gcd突变小鼠的原因.FANCL是一种含有PHD结构域的泛素E3连接酶,是Fanconi贫血复合物中的组分之一.在生殖细胞中,FANCL与GGN1和GGN3相互作用,而GGN1和GGN3蛋白的功能还不清楚.为了研究GGN3的功能,揭示更多的参与该过程的蛋白质,运用Clontech公司新开发的第三套酵母双杂交系统以GGN3为诱饵从成年小鼠睾丸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发现了一个精子生成期间在睾丸中特异性高表达的基因Ggnbp2,免疫共沉淀分析表明,Ggnbp2编码的蛋白质产物GGNBP2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与GGN3特异相互作用.通过构建突变体,确定了GGNBP2蛋白与GGN3相互作用的区域.以上结果为揭示GGN3和GGNBP2在生殖发育中的功能、丰富生殖细胞发育的蛋白调控网络及其调控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标签: GGN3 GGNBP2 酵母双杂交 免疫共沉淀 相互作用 作用区域
  • 简介:波对生物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选取次声波、超声波和毫米波为代表,概述波对生物组织的作用和相应的机理。提出从波的能量角度出发,结合构成生物组织的物质本身特性,研究和开发波对生物组织更多的有利作用

  • 标签: 次声波 超声波 毫米波 生物组织
  • 简介:粘膜免疫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致病性细菌侵入机体后,首先遭遇到天然免疫的抵抗,随后产生获得性免疫,两者共同执行机体的防御功能,消灭入侵细菌.最近的研究表明上皮细胞对细菌感染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肠上皮细胞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 标签: 肠粘膜上皮细胞 天然免疫 作用 粘膜免疫
  • 简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经肝素处理后与未经处理的rtPA比较,结果显示,rtPA在体外的溶纤活性提高50%~90%,在兔体内的半衰期延长1min,同时也提高了rtPA对热的稳定性

  • 标签: 肝素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半衰期
  • 简介:SAMDs是TGFβ家族的细胞内信号介导者。为了研究SMAD3的信号传递过程,我们以SAMD3为诱饵蛋白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SAMD3相互作用的蛋白,发现CyclinB可以与SMAD3发生相互作用,并在COS7细胞中证实了该相互作用。提示TGFβ可能通过SMADs与细胞周期素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细胞周期的变化。

  • 标签: SMAD3 CyclinB 相互作用
  • 简介:SMAD4蛋白在嗜甲醇酵母中表达后,纯化鉴定。将纯化产生与两株胰腺癌细胞株共同孵育,用DNA序列梯图谱和TdT末端标记两种方法考察了此蛋白对体外培育的胰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显示SMAD4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有明显的促调亡作用,而对胰腺癌细胞株CapanⅡ未见这种作用

  • 标签: SMAD4 胰腺癌 调亡
  • 简介:生命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核酸之间、核酸与蛋白质之间以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往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采用生化技术,如偶联、免疫共沉淀等方法。1989年,Fields和Song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遗传学方法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即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 标签: 酵母双杂交系统 蛋白质相互作用 报告基因 转录激活 杂交蛋白 细胞周期
  • 简介: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鉴定了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SMAD3和SMAD4的相互作用。通过SMAD3和SMAD4各突变体的同源和异源相互作用的双杂交反应,确定SMAD4介导信号传递的功能区在中间连接区,SMAD3的功能区在C末端。

  • 标签: SMAD3 SMAD4 酵母双杂交
  • 简介: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对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PEL)基因进行体外定点突变,并构建了含突变基因的重组质粒pPIC3.5K-lip-D92P.将该质粒在毕赤酵母GS115菌株中表达.与野生型表达产物PEL-GS相比较,突变体表达产物PEL-D92P-GS最适作用温度为45℃,比野生型提高了5℃;其热稳定性与野生型相当;突变体在40℃下的表达量为109U/mL,约为野生型的29%.结果分析表明,Pro替代Asp92后,可能是由于Pro一级结构的特点,使酶结构更加稳定,在高温下更适于与底物结合.

  • 标签: 扩展青霉 碱性脂肪酶 最适作用温度 定点突变 重叠延伸PCR法 蛋白质工程
  • 简介:利用同源模建方法预测了t-PAK1区的三维结构。通过结构叠合确定了t-PAK1、K2区,纤溶酶原K1、K4区及UKK区的赖氨酸结合口袋。静电势计算及疏水性分析表明,在t-PAK2区以及纤溶酶原K1、K4区与纤维蛋白裸露的赖氨酸之间存在明显的静电势互补和疏水面契合。确定了影响Kringle区结合口袋与赖氨酸亲和的重要氨基酸,分析了t-PAK1区、UKK区不能结合赖氨酸的原因,由此设计了具有赖氨酸亲和力的新型t-PAK1区及UKK区突变体。利用模拟残基突变技术预测了突变体的结构变化,分析了突变后t-PAK1区及UKK区与赖氨酸亲和力的变化,初步在理论上肯定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标签: 同源模建 结构功能关系的计算机模拟 分子设计 Kringle区
  • 简介:将不同剂量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与脱钙骨基质(DBM)分别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内侧肌间隙,三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及钙含量的测定比较各组的骨诱导活性.结果显示,三组复合物均有骨组织生成,中、高剂量组可见骨小梁、板层骨和原始骨髓腔,血管和骨髓丰富;低剂量组的成骨量明显少于中、高剂量组,且新骨的成熟度低于其他两组,DBM少部分吸收;单独植入rhBMP-7组有编织骨形成;而DBM组可见成骨细胞的聚集.rhBMP-7/DBM复合组在ALP和Ca含量水平上与同等剂量的两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hBMP-7三种剂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充分说明DBM作为rhBMP-7的合适载体,具有缓释作用,且二者复合可起到双重骨诱导活性;而且rhBMP-7的骨诱导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RHBMP-7 脱钙骨基质 DBM 骨诱导 剂量依赖性
  • 简介:腺相关病毒(AAV,AdenoassociatedVirus)是一类线状单股DNA的微小病毒。腺相关病毒因共具有定点整合(19q13qter)及非病原性等特点而在基因转移与治疗中可望作为较为理想的载体。其在宿主染色体DNA上的整合需要辅助病毒共转染。根据Cavalier-Smith的线状SSDNA分子复制模式,即复制过程中3′OH端作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另一姊妹股DNA分子,然后共价地连接到亲代未折叠的5′端回纹末端而进行DNA复制。本文

  • 标签: 腺相关病毒 ITRs NEOMYCIN 染色体基因 DNA 末端反向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