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69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均行调强放疗,再程放疗pGTV总剂量为49.5~77.4Gy(中位剂量为66Gy),每次分割剂量1.86~2.5Gy(中位2.1Gy)。48例接受1-6个周期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截止末次随访日期,死亡24例(34.8%)。1、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2.9%、81.8%、81.8%和88.8%、65.5%、6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程放疗方式(P=0.004)和再程放疗总剂量(P=0.011)与生存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首程放疗方式(p=0.004)和再程放疗总剂量(P=10.004)。放疗期间的急性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IMRT是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首程放疗方式和再程放疗总剂量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鼻咽肿瘤 局部复发 调强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局部复发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肿瘤医院1975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患者年龄、绝经情况、原发瘤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病间期、复发部位、胸壁复发灶数目及其最大直径、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等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不同治疗方案与局部复发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处转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对乳腺癌根治术复发后影响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对全部1067例病例进行随访,778例(72.9%)出现远处转移,复发后5年总生存率为42.4%。复发部位、胸壁复发灶数目及其最大直径、有无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范围、有无化疗、有无手术切除或切除活检等因素的不同亚组间局部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病间期、ER或PR表达、HER-2表达以及再治疗中有无化疗等因素的不同亚组间远处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无病间期、复发部位、胸壁复发灶数目、ER或PR表达、HER-2表达、治疗方法等因素的不同亚组间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无病间期≤2年、复发部位多、治疗方案单一、局部控制率低及ER、PR均阴性是导致复发性乳腺癌预后差的独立因素(P〈0.050)。结论多部位复发、胸壁多发结节及胸壁复发灶最大直径〉3cm者局部控制不佳,局部扩大野放射治疗结合化疗和(或)手术是改善局部控制率的较好模式;有腋窝淋巴结转移、2年内复发、ER、PR均阴性以及HER-2阳性表达的乳腺癌复发后容�

  • 标签: 乳腺肿瘤 局部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因素与生存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17例肝细胞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因素及生存预后情况研究。结果:研究证实,117例患者中,有85例出现肿瘤复发情况,复发率72.60%,其中,早期复发59例,占比50.40%,晚期复发26例,占比22.20%。且研究证实,患者肿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中,与AFP/V、肿瘤数目、血管侵犯及肝硬化程度有直接相关性,统计结果差异表现为(P<0.05),同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结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术后3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结肠癌有肿瘤转移复发。结果有梗阻的患者与无梗阻患者,更容易出现结肠癌肿瘤的复发转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7.9%VS21.4%;P<0.05);Ducks分期有关,A期复发转移率为13.3%,B期复发转移率为25.0%;C期复发转移率为38.0%,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生存率上,有梗阻的患者为52.27%,低于无梗阻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ucks分期上,A期患者为50.00%,B期患者为41.18%,C期患者为3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肿瘤转移复发与Ducks分期有关,浸润程度越高者,越容易出现肿瘤的转移复发;并且梗阻型结肠癌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肿瘤转移复发

  • 标签: 结肠癌 转移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时机对于癫痫病复发的影响,以此来找到癫痫病患者初次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取就诊于我院的162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将患者分为即刻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2组。所有的患者都根据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做出的有关癫痫发作分类诊断标准来确定其具体所属的发作类型。根据所确定的发作类型,给予各个患者合理的AEDs治疗,观察AEDs治疗之后到第1、2次的复发时间,以及采集分析对于治疗之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累计复发率等指标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62例出现复发的有108例,整体复发率为66.7%,同时随访记录数据表明大部分的患者发生复发是在入组治疗之后的6个月之内,所占百分比为整个复发人群的59.3%。在随访期内即可治疗组复发38例,延迟治疗组复发70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8.5%和72.2%。结论小于等于2次发作是进行癫痫病治疗,降低癫痫病患者早期复发风险的最佳时机。

  • 标签: 癫痫病治疗时机复发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肿瘤手术根治性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LRRC患者病例资料。术前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对盆壁的累及情况行"北大医院F分型",即将骨盆划分为前方、两侧盆壁和骶骨4个方向,根据盆壁累及程度分为F0(无累及盆壁,肿瘤累及临近脏器或向前方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或小肠)、F1(肿瘤累及一个方向的盆壁,如骶骨、两侧盆壁之一)、F2(累及两个方向的盆壁)和F3(累及3个方向的盆壁)。病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活检病理学检查(穿刺或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2)随访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3)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排除因心肺等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F3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对肿瘤的手术根治性进行评价。患者术后每12个月进行随访。影响肿瘤根治性的单因素风险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风险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于预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计入组111例LRRC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52例,复发年龄≥65岁者36例,癌胚抗原水平≥15 μg/L者48例。根据"北大医院F分型"结果,F0、F1和F2患者分别有70例、38例和3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8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32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51例(其中联合骶尾骨切除1例)。根据术后病理评价,R0、R1和R2切除分别为83例、20例和8例。单因素分析提示,LRRC的手术根治性与LRRC手术方式、北大医院F分型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北大医院F分型为F1~2是不能完成R0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256,95%CI:8.572~161.912,P<0.001)。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5/111),围手术期病死率1.8%(2/111),LRRC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7.8%(42/111)。全组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和21.9%,其中LRRC术后化疗组与未予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7%与32.4%(P=0.005);癌胚抗原水平<15 μg/L与≥15 μg/L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9%与24.3%(P<0.001);R0、R1和R2切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9.8%、21.3%和8.5%(P=0.002);F0、F1和F2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7%、22.0%和0(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根治性(HR=2.088,95%CI:1.095~3.979,P=0.025)、术前癌胚抗原水平(HR=1.857,95%CI:1.157~2.980,P=0.010)和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HR=1.826,95%CI:1.137~2.934,P=0.013)是影响LRR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LRRC手术必须严格限制手术适应证。评估复发肿瘤累及盆壁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性。术前较低的癌胚抗原水平、提高肿瘤手术根治性和术后辅助化疗是延长LRRC患者总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直肠肿瘤 局部复发 全盆腔脏器切除 多学科会诊 根治性切除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信息化延续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结合信息化技术和持续性护理手段,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护理服务,有望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复发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护理策略,改善患者的疾病管理和康复效果。

  • 标签: 信息化延续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预后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VVC)病例采取碘伏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分析其对复发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时段内于本院收集的100例复发性VVC病例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加用碘伏棉球擦洗阴道)各50例。对比二组间疗效差异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病例48例(96.00%)较之对照组40例(80.00%)显然更高(χ²=0.060,0.014);而治疗6个月后的疾病复发病例1例(2.00%)较之对照组7例(14.00%)显然更低(χ²=4.891,0.027)。结论:将碘伏用于复发性VVC治疗中,不仅可使其治愈率得以显著提升,而且有利于防范疾病复发,临床预后恢复良好。

  • 标签: 碘伏 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 总有效率 复发率 临床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复发预后指数模型,为AIS患者复发事件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01-2015-05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治疗的270例AIS病例,收集完整的临床信息资料,并对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复发率,运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复发指数模型。结果:AIS患者1年复发率15.2%,其中因脑卒中复发死亡11例(26.8%);AIS患者3个月、6个月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8.5%、14.1%和15.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吸烟、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入院时ADL评分、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RR=3.384)、入院时mRS评分(RR=1.069)、高血压病(RR=4.43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RR=3.284)是AIS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IS患者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结论:吸烟、入院时mRS评分越高、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影响AIS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识别并干预可控危险因素是AIS复发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Cox风险比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6例,全部接受治疗,其中单纯手术2例,单纯放疗3例,单纯化疗2例,综合治疗(即采用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法)19例,其中化疗、放疗与手术相结合3例,手术与化疗结合5例,手术与放疗结合5例,放疗与化疗相结合6例。结果我院对本组26例患者随访1~5年,所有在复发后及时得到治疗的患者在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31%(24/26)、80.77%(21/26)、53.85%(14/26),全组现在仍在生存的患者还有12例(46.15%),其余14例患者已经全部死亡。死因主要为胸腔积液或者骨、肺以及肝等部位的广泛转移。结论导致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很多,如肿瘤的术后或者分期时是否完成或者对患者实施了内分泌治疗、化疗或者放疗,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目以及原发灶的大小等。对此类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是为提高生存率的最佳手段。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复发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饮食护理对小儿腹泻患儿预后复发情况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A组的80.00%(P<0.05)。B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A组的82.22%(P<0.05)。结论对于小儿腹泻采取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 标签: 饮食护理 小儿腹泻 治疗效果 复发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发宫颈癌发病因素及其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复发宫颈癌患者148例,单纯化疗、单纯放疗、手术+化疗、手术+铂类+紫杉醇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复发宫颈癌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同时对不同疗法患者,对比其半年期、1年期的生存率。结果ⅢA期临床分期、G3组织分化、内生型病灶等因素是复发宫颈癌主要的发病因素。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半年期及1年期存活率高于单纯方法治疗。结论复发宫颈癌发病因素较为复杂,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单纯治疗。

  • 标签: 复发宫颈癌 发病因素 治疗方式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经过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不同局部位置的复发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77例我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复发患者,根据复发的位置分成了3组,分别有转移复发一组30例,胸壁复发的一组16例,区域淋巴结的复发一组31例,分析影响复发的主要原因。结果:在77例患者中,局部复发的有16例,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有31例,在30例转移的患者中有10例内脏转移,11例骨转移,9例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结论:年龄小于35岁或者35岁的患者的局部复发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率更高,尤其是未绝经的乳腺癌患者出现内脏转移的发生概率越高,说明年龄对术后患者的复发情况影响颇深,从而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复发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全乳房切除术后单纯区域复发(RR)患者的预后,探讨放疗的价值和靶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8年间144例全乳房切除术后无辅助放疗、首次孤立性RR的乳腺癌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远处转移(DM)、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RR后中位随访82.5个月,全组患者5年sLRR、DM、PFS和OS分别为42.1%、71.9%、22.9%和62.6%。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是sLRR (P<0.001)和PFS (P=0.013)的独立影响因素。局部治疗时手术+放疗组的sLRR率最低(P<0.001)。手术+放疗组的5年原RR部位再次复发率最低(P<0.001)。做和不做胸壁放疗患者的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2.1%和14.8%(P=0.873)。非锁骨上复发者,做和不做锁骨上放疗的5年锁骨上复发率分别为9.9%和23.8%(P=0.206)。非腋窝或内乳复发者,无论放疗与否,腋窝或内乳的5年复发率均<10%。结论单纯RR患者有较高的5年OS,推荐对复发部位行手术+放疗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不建议常规对所有患者行胸壁、腋窝或内乳的预防放疗。锁骨上预防性放疗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肿瘤复发,乳腺/放射疗法 再次局部区域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的发病因素较多,且因地区差异,其发病病因占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发病因素上分析,胆源性、代谢性及酒精性因素等因素为多见,其中胆源性因素是我国RAP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在治疗上,对AP高危人群加强预防干预,在饮食烟酒等方面进行控制,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发病病因 治疗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年宫颈癌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年龄在35岁以上的宫颈癌患者3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病程,并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依据观察组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颈浸润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人数。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青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病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复发率为52.50%(21/40),复发时间为(10.01±2.42)个月;3年的OS为77.50%(31/40),中位生存时间为28.41个月。观察组40例中复发21例、未复发为19例,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颈浸润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人数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青年宫颈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手术治疗后表明青年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在临床中需引起重视。

  • 标签: 青年宫颈癌 术后复发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复发性气胸采取胸腔镜治疗的手术技巧及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复发性气胸患者40例作为分析对象,并将所有参与调查的4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采取胸腔镜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术中出血量、伤口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气胸患者采取胸腔镜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对患者预后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复发性气胸 胸腔镜治疗 手术技巧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