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军区总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病专业学术期刊,2010年11月入选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以提高诊断水平、跟踪治疗进展为宗旨,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当好皮肤性病学专业及相关学科临床医、护、技人员的良师益友。

  • 标签: 皮肤病学 杂志 北京军区总医院 皮肤性病学专业 稿约 新闻出版总署
  • 简介:报告头部先天性皮肤缺损1例。患儿,男,出生4小时。出生后发现头顶指甲大小头皮缺损。皮肤科情况:头顶部见一处圆形头皮缺损,无头发,大小约2cm×2cm,中央凹陷,深度约0.3cm,基底肉红色,无活动性出血,无渗液。诊断:头部先天性皮肤缺损。

  • 标签: 皮肤缺损 先天性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中医理论,用艾灸的方法应用于皮肤病病人的护理,减轻病人的刺激性反应-瘙痒。方法先对病人的病情辨证论治,艾灸相关穴位,分析自2008年至2013年间的43例皮肤病病人,观察艾灸护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43例皮肤病病人中,荨麻疹20例,风疹10例,湿疹8例,顽固性皮肤瘙痒症5例。结论艾灸以温热的刺激作用于经络,通过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营卫和畅的作用,对于血虚、血瘀﹑湿滞引起的皮肤病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皮肤瘙痒症状有较快的改善,并以取材便捷,用料简单,操作易学,价格便宜,刺激性小,易为广大病人所接收。

  • 标签: 温热 艾灸 穴位 瘙痒
  • 简介:摘要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皮肤胶原的相关深入研究为治疗烧伤等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技术。

  • 标签: 胶原 创面修复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不同部位皮肤的温度,选择皮肤温度低处的血管进行置管,以减少细菌感染率。方法:对某医院手术室47名患者分别测量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点的皮肤温度。结果:6名患者锁骨下静脉皮肤温度低,39名患者贵要静脉皮肤温度低,2名患者股静脉皮肤温度低。结论:贵要静脉穿刺点皮肤温度低,能减少细菌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是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选择部位。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细菌感染率 静脉温度
  • 简介:摘要诸如索拉菲尼、舒尼替尼等多激酶抑制素属于新型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此类多靶点抗肿瘤药物效果明显,但同时会导致手足皮肤反应等毒性反应,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并对药物临床应用造成一定限制。本文将分别从靶向药物的手足皮肤反应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分级、临床护理等方面对现有关于靶向药物的手足皮肤反应护理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 标签: 靶向药物 手足皮肤反应 护理
  • 简介:1案例资料某年7月~8月份期间,徐某连续三次出现不明原因呕吐、抽搐、昏倒等症状,被送往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前两次徐某住院治疗时医院均以癫痫发作治疗(因徐某有癫痫病史),直至第三次住院时医生怀疑徐某是毒鼠强中毒,遂报案.在送检的徐某血液中检出毒鼠强成份.经细致勘查,在徐某家中提取了大量的物证(包括在其衣柜提取的多件衬衫及短裤)送检.

  • 标签: 毒鼠强 中毒 经皮肤吸收 理化检验
  • 简介:亚健康是与疾病相关但并非疾病的身体功能现象。本文综述了焦虑、紧张、日晒、免疫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对常见皮肤病如银屑病、斑秃、痤疮等的影响,为临床更好地通过调整亚健康状态,减少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为亚健康相关皮肤病康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亚健康 皮肤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就火针对皮肤病的治疗及体会以供同仁切磋共勉。方法将火针烧至通红发白,刺入皮损治疗皮肤病。结果火针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结论火针治疗皮肤病具有操作简便,价廉,容易掌握可广泛普及疗效显著等特点。

  • 标签: 火针 皮肤病
  • 简介:一、投稿方式及稿件处理流程1.注册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pfxbzlx.gdvdc.com),按步骤进行注册及投稿,邮箱和手机是最重要的联系方式,务必填写正确。2.寄送论文推荐信及著作权转让书、审稿费。本刊使用统一的论文推荐信及著作权转让书,请在网站首页右侧下载中心下载模板,填好盖章后邮寄或扫描上传至网站。审稿费为30元,请通过邮局汇款。

  • 标签: 投稿方式 皮肤性病 杂志 诊疗 联系方式 著作权
  • 简介:摘要中医诊治皮肤病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之一。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皮肤病的调摂和护理。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精神、饮食起居与周围环境和气候以及必要的调摄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医皮肤病护理技术在治疗各种皮肤顽疾中发挥着独特的功效。

  • 标签: 中医外治 护士素质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于全球最新大数据证据提示的皮肤病性病疾病负担变化,以其中疾病负担最重的艾滋病为例,对其皮肤损害证据按临床表现、诊治、护理等主题分类。结果表明HIV皮损具有发病率高、严重、不典型、难治、易误诊、漏诊等特点。检索并分析全球艾滋病防治指南,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指南数量多、质量高、涉及主题广,而发展中国家指南量少、质量低、涉及主题窄;但涉及艾滋病皮损治疗的指南仅1篇。基于当前证据,呼吁从事HIV/AIDS防治的各专业医护人员提高认识、更新知识、联合防治;尽快生产高质量HIV/AIDS皮肤损害原始证据和基于这些证据的临床诊疗和防控指南;调整和拓展研究方向,丰富完善交叉学科新知识,开展人员培训和防治知识的公众宣传,及时本土化转化证据,有效保护自己,高效防治疾病,提高国家、医院和病人满意度。

  • 标签: 皮肤病 性病 艾滋病 皮肤损害 防治
  • 简介:一、投稿方式及稿件处理流程1.注册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pfxbzlx.gdvdc.com),按步骤进行注册及投稿,邮箱和手机是最重要的联系方式,务必填写正确。

  • 标签: 投稿方式 皮肤性病 杂志 诊疗 联系方式 注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治疗,即内服外敷中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中医综合治疗和精心优质的护理,50例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其中治愈43例(86.0%),有效7例(14.0%),无效0例(0.0%),总有效率高达100%;治疗时长为1~8w,平均(2.7±3.2)w。结论由内服中药汤剂和外敷中药药汁组合而成的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治愈溃疡面,帮助患者获得肌肤的重生,辅以优质的护理,能够促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重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皮肤溃疡 中医 综合治疗
  • 简介:据报道,德国正在研究皮肤友好型酶/微乳液消毒体系,这种酶/微乳液皮肤消毒体系是以源自鱿鱼的二异丙基氟磷酸酯酶(DFPase酶)为消毒活性剂,化妆品中的组分作为油相,糖类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

  • 标签: 皮肤消毒 磷酸酯酶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化妆品 分散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皮肤性病门诊的性病临床资料。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科就诊的70例性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所有患者的病历和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性病患者的病种构成、疾病流行特点、患者职业、患者家庭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最后从统计分析结果中得出一定的结论。结果患者中的病种构成从多至少依次为梅毒(58.6%)、尖锐湿疣(15.7%)、淋病(12.9%)、生殖器疱疹(10.0%)、沙眼衣原体感染(2.9%)。患者疾病的流行特点显示高危人群为教育程度较低、国家公务员或者干部、已婚者、本地人。患病原因为非婚性接触的较多。结论性病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进行防控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发病率。

  • 标签: 皮肤性病 临床资料 病种构成 疾病流行特点
  • 简介:患者男,43岁,巴基斯坦维和军人。因腹背部多处半透明小包块伴瘙痒1周入院治疗。询问病史,腹背部皮肤不明原因出现散在红点,瘙痒明显,抓挠和外用药(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红点逐渐增大,皮肤局部变薄、半透明。否认药物过敏和外伤史,蚊虫叮咬史不详。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况良好。皮肤患处顶端有一小孔与内部想通,透过半透明皮肤可见内有白色虫体,偶有蠕动,周边皮肤略红,有抓痕,无溃烂及发热,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 标签: 皮肤 背部 浅表淋巴结肿大 寄生 果蝇